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510766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摘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会计信息质量随时随地影响着企业资产流通,生产投资,经营成果因而完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的准确性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于企业的运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规范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于一个企业所起到的作用也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关键词】企业会计 信息失真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所有会计数据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

2、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其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企业的规范管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过程中原始记录不可靠与不健全,存货计量验收制度更是形同虚设,内部价格及各种定额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干扰企业的规范管理,使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会计信息失真误导企业经济预测和决策。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帮助投资人和债权人进行科学决策。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必将误导投资人和债权人的经济预测和决策,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甚至国有

3、资产流失等严重损失。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国民经济秩序。会计信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稳定与有序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税收,试想如果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不由分说就会掩盖某些矛盾,歪曲经济事实,导致政府宏观调控缺少可靠依据,国家宏观调控失去作用,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秩序。会计信息失真破坏投资环境,影响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由财政拨款的做法,而且投资主体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经济单元企业,越来越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是根据其出资的安全性、流动性与获得高低诸因素决

4、定投资方向,而他们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就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利用市场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会计信息失真助长腐败之风,影响社会安定。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它还是国家控制企业、企业所有者控制其经营者的一种手段。部分企业通过做假账,将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合规化,助长了社会腐败之风。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1)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

5、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2)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

6、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1)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

7、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2)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

8、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1)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信息的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2)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

9、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准则等内容存在缺陷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并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账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账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账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

10、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制定不同的会计政策,如根据固定资产损耗情况的差异规定其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同时对同一会计事项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加速折旧法中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加速折旧法却未规定适用范围。对于以上这些情况,企业经营者就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随意选择对已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五)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外部监督缺乏力度(1)财务体系的不完整性。截至目前

11、,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建立,而已建立的法律法规又不严密,法律法规之间又有诸多矛盾、不协调之处,执行起来就漏洞百出。(2)外部监督不力。主要指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执法部门往往有章不循,以权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产生的利益,对有关责任人更是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各执法部门重复监督严重,单位不堪其扰;社会审计没有起到应有的中介作用。目前我国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还很少,力量不足,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总体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相对偏低,加上挂靠体制的影响,使得独立性不强,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为争夺客户,出

12、具虚假的验资报告、审计报告,并没有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客观、公正的鉴证作用。三、实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一)加强法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继而又相继不断修订新的会计法开始实施。但是,政府应尽快制定新会计法实施细则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增强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寻找各种有效途径严格监督各企业会计法规执行情况,对于那些违纪操作、违法乱纪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应一查到底,依法严惩不贷,从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供法律保障。(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就是要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

13、理,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会计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1)必须建立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企业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必须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其具体的职责与权限;(3)必须建立企业内部权力制衡制度与内部稽核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力度;(4)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三)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外部监督是指企业会计信息应接受国家与社会的监督。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代表国家对企业会计实施的监督。要加强国家监督力度,必须转变其监督目的和思维方式,应从过去单纯的检查,转变为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促进企业提高经

14、济效益。监督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业业务特点,力争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监督,从而强化监督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社会监督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我国目前要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必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与此同时,严肃处理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四)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据大量调查数据得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并不是因为其资金短缺,而是由于其财务管理不力,会计监督失控,企业高层领导的不良作风、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严重、贪污腐败等造成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腐败现象更是与会计信息失真相辅相成的,他们为了达到挥霍浪费甚至贪

15、污挪用的目的,就会想尽办法指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假账真做,真账假做,瞒报收入,账外私分,严重扰乱财经秩序。(1)会计委派制或代理制的含义。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一方面作为企业的一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正确核算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委派人员不受企业领导人的直接制约,而是受政府及财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对所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这种双重性就决定了实行委派制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策。(2)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对企业领导人行为的制约,从而抑制人为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已独立于被委派企业之外,不受其企业领导人的制约,使他们敢于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

16、进行监督,从而使会计人员“站得稳、顶得住”。只要委派的会计人员依法理财,并大公无私地行使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就完全能够制约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会计人员跟踪考核,促使会计人员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实行会计委派制首要的一点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会计人员实行委派,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办法,采取优胜劣汰、择优录用的原则在考核过程中对违法、违纪、不执行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会计人员,坚决予以淘汰。会计主管部门直接通过委派前和委派后的考核,从严把关,使一大批优秀的会计人员不断委派和充实到企业单位,充分行使核算、监督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从源头对腐败现象进行制约,可大大地抑制会计信息的失真。从许多已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实践来看,凡是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地方和单位,经济上违法违纪、贪污腐败现象能得到有效控制。参考文献:1谭劲松.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