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2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8375903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6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 卷阅读题(共73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晚熟的中国戏曲因其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所看重,故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引导有一个逐渐深 化的过程。但传统戏曲在艰难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明初朱元璋就盛推琵琶记,认为“高 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贵富家不可无” 。究其原因,在于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价值观的 引导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事实上,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如伍伦全备记 以及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忠等。对这类剧作,来自戏曲批评界的评价虽然毁誉参半,但留给 后世的重要遗产是把“

2、合世情,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 晚熟的中国戏曲,其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的哺育,与诗、词、文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兄弟。清代孔 尚任曾言戏曲“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 。因此,纵观戏曲批评史,无论是思 想层面还是艺术层面,传统的批评资源就像幽灵一样萦绕戏曲上。如作为批评术语的“本色 ”一词,起初 用于批评诗文,后来用于批评戏曲。明代中后期,为克服戏曲界时文风和道学风泛滥的时弊,曲论家曾围 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或强调必须遵循宋元典范,或强调曲文质朴易懂,或强调戏曲人物语言的个 性化,或强调戏曲作家的风格特色。显然,诗、词、戏曲的本色有差别。本色因文体不同而被赋

3、予不同的 意涵。本色资源是传统的,挪来批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批评家主动适应戏曲形态的变化,了解并褒贬之,从而推进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如人物语言 的个性化问题,在戏曲成熟之前不是没有,但为什么在戏曲批评中才得以推进深入?原因是批评家对戏曲 特性有了深刻认知。批评家知道,戏曲是代言体,关汉卿写窦娥是窦娥的口吻,写桃杌是桃杌的声调,而 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在一些剧本中,批评家发现出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掉书袋,那正是 写作者角色错位所致。代言体是戏曲文学的特性之一,批评家品评戏曲人物语言时就离不开代言体的内在 约束。这种人物语言个性化的深入研析,反映了

4、文学批评随着文学形态的变化而做出切中肯綮的诊断。 戏曲的成熟曾经引发文学格局的变动。而批评家应对戏曲的举措,既有惨痛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 教训是中国戏曲的发展伴随着一种观念的抗争,即开明的戏曲批评家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 而成功的经验是注重价值观引导并让创作者接受,在艺术层面上则是传统批评资源的激活,以及在知晓批 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网络文学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弘扬 真善美。又如一些网络文学的生成方式限制了作者创造的自由,作者受点击率高低的影响随时会调整写作 姿态,从而让作品生成表现为作者与读者的合谋。这种新

5、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 窘迫。于是,相应的批评概念应随之而出现。而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无疑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节选自高建旺从传统戏曲遭遇看网络文学引导,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批评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戏曲由于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们所看重,这就使得批评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与引导有一个 逐渐深化的过程。 B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如伍伦全备记等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戏曲批评界对这类剧作的 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C晚熟的中国戏曲批评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哺育,它与中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体裁存在着打断骨头连 着筋的内在联系。 D戏曲批评无论是思想

6、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充分借鉴了传统批评资源,如用于批评诗文的本色一词后 来用于批评戏曲。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明初皇帝朱元璋之所以盛推戏曲琵琶记,就是因为作者高明的戏曲创作价值观得到了他的赏识, 这说明传统戏曲在艰难的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 B明代中后期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本色这一传统批评资源被挪来批评晚熟的戏曲, 1 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区别于诗词本色的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C戏曲批评家知道代言体的戏曲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他们发现一些戏曲剧本中出身贫寒 的家庭妇女却屡屡地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的角色错位所致。 D戏曲批评

7、家的成功经验是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艺术层面上激活了传统的文学批评 资源,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戏曲批评留给后世的唯一遗产就是,把表现世态与有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史 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忠等戏曲作品就体现了标准要求。 B批评家对戏曲的了解推进了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例如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深刻认知之后, 就在戏曲批评中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C戏曲批评的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网络文学不是法外之地,也 需要像戏曲接受价值观引导一样地

8、接受弘扬真善美的批评要求。 D网络作者与读者合谋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我们只能借鉴戏曲批 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去发现引导网络文学的相应批评概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 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 ”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 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

9、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 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 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 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 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 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 “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 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0、。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 绪, 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 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 “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4下面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 其亦有类乎 B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 亦有类乎 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 其亦有类乎 K D吾小人辍飧饔

11、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 亦有类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隆然伏行( 脊背高起的样子) 固请,召有司案 图( 坚持,坚决 ) B旦硕茂,早实以蕃( 果实 ) 宁许以负秦曲( 辜负,对不 起) C根拳而土易 ( 更换 ) 2 相 如因持璧却立( 退,退回 )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背离,远去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 ” ,仔细 ) 6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 柳河东 ” 。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 称“柳柳州 ” 。 B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

12、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 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C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都写得精湛感 人,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 D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 ” ,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 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由“ 养树 ”的法则推论出“ 养人 ” 的道理,指摘中唐吏治对 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直抒胸臆,尽吐

13、胸中块垒。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 “养树 ”谈到 “养人 ” ,借做官者 “好烦其令 ”与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 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形貌虽 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 ”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

14、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 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该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等人均先后去世。 景:同 “影 ” ,日光。 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 立为天子,号“白帝 ” 。漫:徒然、白白地。 9、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5 分) 10、该诗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5、都 写到了江水和夜景。试分析它们在意境上的相似之处和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 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杜甫在蜀相中用“,。”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 外婆家的杨梅树 小时候,我在乡下外婆家住过几年。外婆家的屋后,有一棵杨梅树。那棵杨梅树,主干有两层楼房 那么高,

16、树冠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春末夏初,杨梅树上便挂满了杨梅。杨梅开初是青的,慢慢地变红,变 红,熟透了,就真的红得发紫了,看着就流口水,放进嘴里,蜜一样甜,但比蜜爽口,吃了还想吃。我住 在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心里只有两个宝贝,一个是我,一个就是那棵杨梅树。 那棵杨梅树,除了细伢子打吃一些外,每年要摘两三百斤杨梅呢。杨梅摘下来后,除了自家吃,除 了左邻右舍尝尝新鲜,还要浸酒,还要卖钱。外婆家每年要浸三大坛杨梅酒,怕有百把斤呢。外公、舅舅 都不喝酒,倒是外婆每天晚上要喝一小杯。村里人说,外婆五十多岁了,一点也不显老,还是那么乖态, 是杨梅酒养的呢。余下的杨梅,外公和舅舅便挑到街上去卖了,三毛钱一斤,可卖六七十元钱。那年头六 七十元是什么概念呢?舅舅在生产队里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也只有六七十元钱的收入。难怪外婆要把杨梅 树当宝贝看待了。杨梅开始由青转红的时候,外婆就天天呆在家里,守着那棵杨梅树了。 树后是一条高墈,站在高墈上的细伢子,一棍或者一石头,就可打下几颗十几颗,多时可以打下几 十颗。只要外婆一背眼,杨梅就可能被偷打。带头偷打的是表哥顺生,我也跟在后面。一棍或者一石头之 后,如果外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