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区域智力资本应用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319638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区域智力资本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区域智力资本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区域智力资本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区域智力资本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区域智力资本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区域智力资本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区域智力资本应用(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智力资本应用 已阅读1046次分类: 区域经济 文章提交者: 李明 发表时间:2004-02-02 区域智力资本应用振兴东北经济的人力资源战略之一世界上有一定数量的智力资本。然而,不同的地区获得和使用智力资本的效率水平却存在不同。“将未来当作一项资产”是经常被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智力资本被充分利用的时候形成一种机会成本。对智力资本的广泛认识以及了解智力资本对企业的意义将非常有助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战略的调整,从而为振兴东北经济增添活力。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力量。社会经济形态从大工业时代飞跃到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有形的物质产品的竞争转向无形的技术

2、、智能与知识的竞争,产品中的技术、知识含量成了竞争的基础和决胜的关键。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决策层都纷纷将智力资本的投入、获得与应用作为自己的战略法宝,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和发展智力资本。智力资本成了知识经济时代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一、区域智力资本的概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首次提出了智力资本这一概念,1969年他在一封致波兰某经济学家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应该认识到当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人把你在过去几十年中所探讨的东西归功于智力资本。”加尔布雷斯指出:智力资本中的智力不再是“作为纯粹智力”的含义,而是体现为一种智力性活动,智力资本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而且还是有效

3、利用知识的过程,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形态也随之由劳动密集型(人力为主体)、资本密集型(财力为主体)向知识密集型(智力为主体)转化。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正从人力资本走向智力资本。当我们正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曾被预言家称为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或人才时代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而推动这个时代到来的力量,正是智力资本。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财富资源(指资金、有形资本)占这些国家总资源的12%,自然资源(指土地、矿山、水资源等)占24%,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占64%。可见,占多数的就是人才、技术

4、、管理、无形资产与各种软件组成的智力资本。区域智力资本是指通过一种开放性的网络在地区内共享信息,通过最大化集体经验建立一个“智能社区”,从而充分利用不同机构与企业人员的潜能。智能社区将人员管理和信息管理联系起来,使人员创造力和信息结构之间达到平衡。这是一个首过良好培训的知识工人的网络,这些工人会在网络中通过系统的合作使组合知识的价值最大化,并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二、区域智力资本的培养与应用通过对智力资本的使用,在地区财富增加的基础上,员工获得工资收入,同时也为股东创造了红利,为政府创造了税收收入,这些反过来又成为未来研发的基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才是价值增值的真正驱动力?如

5、何提高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在一个社会或地区中,只有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最大化智力资本的杠杆作用。这就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个人的智力资本得以转化为区域的或社会范围的智力资本;通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军队以及企业部门的组织文化创新与变革,为智力资本向社会财富转化提供理想的环境。单个智力资本向区域智力资本的转化瑞典经验使信息在区域内共享:如果你向这个系统中输入信息,你就成为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同时作为回报,你也可以从这个系统中获取对你有用的信息。在瑞典的科斯塔,爱立信和诺基亚两个公司之间有着竞争关系,但它们还是会经常合作,并且分享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看来是高度机密的信息。这两个公司都没有

6、寄希望于在当地市场获得大量的利润,它们旨在快速地开发出解决方案和标准,快速地进入能够为它们提供大量机会的更大的全球市场。到了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的大型公司开始逐渐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和更有质量的研究,但是这已经超过了这个地区所能够提供的限度。于是瑞典一流的科技大学皇家理工(KTH)、国家政府、瑞典技术发展委员会、爱立信、瑞典通用电器集团(Asea)以及斯德哥尔摩市开始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这个组合最终决定建立Electrum基金会,使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的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网络而不是组织间的网络,来自地方企业、研究机构以及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员就有机会碰面和一起工作,从

7、而了解他人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合作的基础。浓厚的团队、合作和信息分享文化对瑞典紧密联系的区域智力资本网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作,甚至与竞争者合作在新生市场上变的越来越重要。因为每种不同的技术对在新生市场上开发创新方案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合作是瑞典经济实体的一个典范:“合作是为了生存。”在现代环境中能够说明瑞典这种传统特征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爱立信和诺基亚在科斯塔的共存。在瑞典,一流的企业家、学者和政客们都保持着紧密的网络联系,因为它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从这个国家最好的三所大学毕业的皇家理工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和歌德堡大学。除了瑞典的教育网络之外,企业网络也扮演着重要地角色。20世纪90年代企业

8、家地位迅速崛起之前,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通常被瑞典的大型企业雇佣,如ABB和爱立信。他们为这些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令人振奋的具有国际性的职业机会,从而使瑞典的管理人员形成了强大的国际性商业网络。借鉴之处区域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实现网络化。对于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地区来说,要推进网络的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负责提供相互作用的平台和基础设施的“生产者”,和一个负责将适当的人安排到这个平台的适当位置上的“指导者”。这样,就能够从网络成员的相互作用种产生价值增值了。针对我国东北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借鉴瑞典区域智力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的经验,笔者总结了一个推动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智力资本应用模型

9、,如下图所示(图1)。从知识资源上看,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学教育的规模与水平都是居于全国前列的,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重点大学以及分布在东北各个主要城市的专业性大学。同时,建国之初,出于战略考虑,东北地区拥有庞大的科研机构;作为国有重工业基地,大型国有企业内部也设有相当规模的研究部门;东北军区是我国作战能力最强的军区之一,也是军工企业最强大的军区之一,军事部门也有着巨大的研究资源;商会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虽然本身并不进行生产经营和研究活动,但是它们是连接其他机构的很好的纽带与桥梁,并可充当各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润滑剂。为使区域智力资本得以充分开发与应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

10、是搭建和维护这个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最佳人选。政府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以及服务与社会的职能,通过搭建信息高速公路,使得在企业与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军队、商会以及其他非营利机构等之间建立起一个知识共享、信息共享以及利益共享的平台。借鉴瑞典经验,东北三省可以成立一个振兴东北经济专项基金会,资金分别来自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以及地方企业,全部资金用来搭建和维护这个信息共享网络以及网络成员的组织与培训,网络成员则可以是上述机构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所有致力为振兴东北而奋斗的人们。以上的区域智力资本将形成推动东北地区企业与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地区财富增加的基础上,员工获得工资收入,同时也为股东

11、创造了红利,为政府创造了税收收入,这些反过来又成为未来研发的基础。政府除了搭建和维护这个网络平台以外,还应当承担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自由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充分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机制。为使单个智力资本能够转化为区域与社会智力资本,从而使智力资本发挥的价值最大化,各个部门以及企业应该相互配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更多的人、更多的知识与技术资源得以转化为区域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者李明,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企业文化咨询师,企业文化测评专家,长期专注于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企业价值理念的提升,热心关注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12、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与看法,电子邮件:lming_。)“大北京”:如何从热身到启航 已阅读1147次分类: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与路径 文章提交者: 胡冬原 发表时间:2003-10-09 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至今还停留在理论热身阶段,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却已在实践中腾飞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尚有太多软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层冲击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在给这一区域带来“福音”当历经三个可能出现的发展阶段之后,或将出现中国“互动经济”的又一典范。而依赖行政合一达此目标的企图实际上仍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在观念转变、个性化发展路径、利益协调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河北省

13、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书利从实践看,空间集聚性明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正是由于这种集聚性,我国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两极三区”的格局。“两极”指的是北京、上海,“三区”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大首都圈、以上海为中心的上海圈和以大珠三角洲为中心的粤港澳地区。本应南北呼应,但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至今还停留在理论热身阶段,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却已在实践中腾飞在以京津为首的城市群落,城市之间仅仅是地理布局上的紧密,以资源共享、产业连接、政策一体为特征的互动经济则只在个别地方存在雏形。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实力对比更犹如天壤之别。“大北京”规划设想的提出已近二载,而理论界对环渤海、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则历十数年,然

14、而诸多方面的原因,使这一地区屡与重大机遇失之交臂,美梦依然如昨,叫人扼腕。令人惊喜的是,近期从国家权威机构传出的消息说,“十一五”期间,国家政策将向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适度倾斜。“大北京”又面临一次崭新的战略机遇。相信,只要抓住并用好这次机遇,“大北京”必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需要提醒的是,在机遇面前,我们既要保持足够的敏锐,又要保持戒骄戒躁,以充分的理性唤醒强烈的建设性。一、“大北京”发展现状:差强人意众多专家认为,近几年,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和科技地位都呈现下降趋势。现实也正是如此。一份权威资料显示,京津冀地区大型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百分比1996年到2001年期间几乎没有变化,徘徊

15、在9.6%左右。长江三角洲由22.39%上升到了24.03%,上升了1.64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则由12.58%上升到了13.02%,上升了0.44个百分点。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产业园区云集的地区,但近几年,其科技地位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2001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21.5亿元,天津为892.3亿元,分别与上海相差449.87、779.13亿元(同期的广东已达3500亿元);实现利税,北京为109.4亿元、天津128.5亿元,分别比上海相差89.47、7027亿元。在高新技术园区发展方面,仅距北京的保定开发区2001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3亿元、利税7.3亿元,于今据上海的苏州开发区相较,分别低出297、28.7亿元。在科技投入方面,与1997年的数据相比,2001年京津冀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从占全国的14.41%下降到了13.01%,下降了1.4个百分点,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科技人员比例则分别上升了2.35个百分点和3.02个百分点。京津冀地区的科技经费筹集额由1997年占全国的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