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amp#183;村居》文本细读.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288974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amp#183;村居》文本细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平乐&amp#183;村居》文本细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amp#183;村居》文本细读.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平乐村居文本细读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辛弃疾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全词只46个字,初读感受到那一幅幅惬意安详的农村生活图景,但细细品来,不断读,不断看,却逐渐品出那份词外之词,音外之音。村居之题,从“居”字入手,首先让我联想到的就是“安居乐业”的生活情境。再看,居于“村”,村字以木为衬,由此猜想住在一所茅房,安然地享受着农家的闲暇时光。不由让人想起高鼎的那首同名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的村居,画出了一幅

2、春天早早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早早地放学归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读了这首诗,感受着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高鼎之村居与辛弃疾之村居,词题相同,其实不同。读稼轩之词,愈读感受愈深,愈读感慨愈深: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稼轩描写村居图景之时,先对村内的景色做了一个白描介绍。低矮的茅屋,溪上长着青青草。稼轩画出了这条小溪,溪水实际上是整首词的核心景物,人事物都围绕溪水展开,你看:溪上青青草;溪东大儿锄豆;

3、溪头小儿卧剥莲蓬。溪水潺潺,这可真应了那句“绿水人家绕”。就是这溪,把这景都环绕在一起了。或许,稼轩此时正站在溪边,看翁媪在侬软的吴音中相媚好,羡三个孩子忙的忙、乐的乐,好一派农村安然闲适的生活图景。村居中有两幅画,一幅翁媪媚好图,一幅是儿子劳作顽皮图。看,那对满头白发的夫妇,刚刚饮罢酒,稍带着几分醉意,用侬软的吴音悠然自得地聊着天,细数着时光。这一句尽管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得稀疏平淡,但却把一对白发翁媪趁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也许在稼轩的心灵深处,此时的描写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而是概括了农

4、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更是他所一直向往的那幅生活图景。诗经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就是这一对翁媪此时的生活情境吧。如果时光飞逝到现代,有一首歌或许也能表达出同样的意思“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由老及幼,下阕笔锋一转,将主角切换到了三个小儿的身上。大儿正锄豆田里的杂草:老夫妻的长子,成为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在小溪之东劳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李绅那首家喻户晓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一些编织鸡笼的辅助工作。真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儿呢?众里寻他千百

5、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处。瞧他卧在溪头的样子,真叫一个专心致志,太招人喜欢,就让他在那儿静静地剥莲蓬籽吃吧!小儿无拘无束、天真活泼的神情,活灵活现。这里不得不提及“卧”字,此词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于纸上。真所谓一字千金,使用一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无限。稼轩这首看似简单朴实的白描词,实际上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描写出来了。这词,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让人流连忘返。二、 由人思己,由己思国我猜想,诗人正站在词中那幅画里,看那一堆翁媪,看那三儿,笑着看那小儿天真无邪、自由自

6、在的生活样貌。我又猜想,或许,他就是那翁,在惬意地和老伴分享着老年的时光;他也是那大儿,能在壮年锄地于溪东;甚至,他还是那小儿,因为小儿勾起了他最爱的童年,他向往的童年。总之,这一幅图里的所有人,都像极了他,也都可能是他。稼轩巧妙地在一首词中实现了“人在画中游,已是画中景,早就是画中人”。稼轩,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满腹豪情,却遭朝廷的排斥不得重用,闲居上饶十八年之久,晚年凄凉寂寞。回头再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自由自在、天真无邪,太让人羡慕了。但羡慕有多大,忧愁就有多深。稼轩是一个爱国诗人,看到这一家五口人的幸福,不由想到国家,想到金人占领的北方人民的苦难,这些情景触及了他心灵的深处,让他回忆起“醉里挑灯看剑”,这也是最让他心碎的。这样安逸的农村生活图景,是他向往的、羡慕的、追求的。但是,空有壮志身,却报国无门,难以实现自己的雄心。居安思危,这才是我眼中的村居,才是我心中的辛弃疾。【: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