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288813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以马克思墓碑上的一段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来导入新课,直接提出本课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马克思为什么想要改变世界?他想怎样改变世界?他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二、为什么要改变世界?师:马克思为什么想要改变世界呢?是怎样的世界促使他想改变?他所生活的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师: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它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往所有世纪的总和,但作为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工人阶级似乎并未充分地享受到工业进步的物质成果,其生活也并未得到多大的改善。这个世界陷入了困顿的

2、境地,这使人们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那理想的社会是怎样的呢?如何改变这个困顿的世界呢?三、怎样改变世界?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解答建立乌托邦式的社会师: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给出了他们的解答,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解答是什么?如何来实现他们的“理想社会”?师:傅立叶把改造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富人身上,他认为改造世界的力量是富人,这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正确的实现改造世界的力量和方式,其改造世界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理论被称为空想的原因。2.工人阶级的解答发动工人运动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分别是法国里昂工人起

3、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展示关于工人运动的材料和图片)设问1:请大家来看这段材料和这幅图,这一时期的工人把他们斗争的目标对准的是机器,起义工人为何要憎恨并捣毁机器?设问2:他们认为是机器造成了他们的贫困,是机器造成他们的贫困吗?设问3: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师:工人阶级没有认识到造成他们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可见工人阶级的斗争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3.马克思、恩格斯的解答马克思主义师: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工人运动的失败,这些对于正在思考如何改变世界的马克思看来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理论和纯粹失败的实践,他们对马克思的解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为马克思的思考

4、提供了养分。师: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给出了他如何改变世界的解答。可见,他的解答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在深入研究了前人的理论以及大量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之上作出的解答。而我们要了解马克思主义,需要去阅读哪本书?生:共产党宣言。师:为什么要去阅读这本书?生:因为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师:因为这本书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原理,所以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师:同学们能用几个词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概括出来吗?生:平等、自由、发展。师:马克思主张建

5、立一个自由、平等、发展的社会。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它尊重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由、平等,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社会进步。认真思考一下,难道这些不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来追求的目标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对于如何改变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困顿局面的反思,同时这一解答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对当时造成社会困顿的局面成因的一种思考,以及对如何改变世界的一种解答。不管这种解答到现在是否适宜,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诞生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它体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正如艾瑞克?霍布斯邦在为英国Verso版共产党宣言所作导言中所说的: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当麻烦没有了,这本书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麻烦再次出现,那些忘记它的人就又想起了它。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责任编辑庞丹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