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游戏和武术的层次.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287834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手”游戏和武术的层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手”游戏和武术的层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手”游戏和武术的层次.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手”游戏和武术的层次年轻时练功,累了,休息时天又太冷,师傅就教我们一个简单的“推手游戏”,说是可以消除疲劳,抵御寒冷。方法很简单:两人面对面站着,距离大约是一手臂远,两脚并拢,手放在胸前,双手也要求并拢,并且除了进攻和防守,平时必须放在胸前,就这样地使劲地推对方的手,可快可慢,脚步移动和失去重心就算是失败,如手推到了对方的身上,算是犯规,三次犯规就算是输了一次。我们很快就爱上了这种游戏,因为练过了其它的以“搭手”为主的推手,没有练过这种包含了尽情进攻的“断手”的对抗。觉得挺有趣。从规则看,重心越是稳,力量越是大,出手越是快的人无疑是大占优势。我和大师兄因为符合以上的条件,所以当天就不容争议

2、地打败了其它的所有对手,而我们两人由于力量相当,基本上是平手。从此,我就经历了这种游戏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是力量和速度的较量:首先是比拼力气,手都推红了,胳膊都肿了,仍然是不相上下。接着,我们开始比谁快,你看着我的手,我盯了你的手,生怕对方的进攻突然地到来,紧张的心情可想而知,我们势均力敌,当然不能不小心谨慎,他提出为了增大难度,练习下盘的稳定能力,只用一只脚支撑较量,我也没有意见。第二个阶段:我们几乎同时发现,盯着对方的手不是好的办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看对方眼里的“杀气”,哪怕只有一闪念,都很难逃过我们的眼睛。即使对方有假的动作,从眼睛里也可以判断出来,而且,从对方的眼睛还可以清楚地

3、看到对方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当对方眼神稍有散乱的瞬间,或者是对方刚吸气的时刻,都是绝好的进攻时机。并且我们还几乎又是同时发现了最佳的反攻时机是对方发力刚过,就是手已经伸直,刚想要收回的那一瞬间。拳谱上说的是“重里现轻”那一刻,如果能巧妙地发力的话,能把对手推出好远甚至推倒在地,而不仅仅是推动对方了。这一时间很短,可能不足十分之一秒吧,我们基本上都在努力捕捉这一瞬间,感到那真的是极好的享受,成功率也越来越高,那些没有知道这一奥妙的人,做梦都想不到我们几乎身体一动不动,能把他们推了那么的远,摔得那么的重。第三个阶段:我们后来发现了,看眼睛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是采用在练眼功时的“全视场”训练法,即用眼

4、睛的“余光”,去感觉对手全身动作的变化,这样,似乎看得不是很真切了,但反应速度反而能加快,精神和全身的肌肉也能相应的放松,我们掌握了,但并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后来看有关的书才知道,这种观察的视觉叫做“边缘视觉”,又称为“神秘视觉”,妙就妙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才能产生最快的反应。这时,我们已经明白,放松在较量中的重要作用了,有意和无意之间是精神的放松,肌肉的不紧张是身体的放松。只有放松了,才能有感知对方的力量的“度”,巧妙地本能反击。这种反击的距离越来越小,可能是小到厘米,甚至小到毫米。有时手在外形上似乎根本没有动,只有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的变化,对方已经被反击的力量推出很远,对手甚至根本不是失去重心

5、而已,而是沉重地摔倒在地上。第四个阶段:过了两个月,我终于超过了师兄,因为我不自觉地把太极中的按挤棚捋等力巧妙地用在这种游戏上,别人不知道,他们的手的动作都是直线运动,要么是横向的,要么是竖向的,而我是用的是如乱环般的曲线运动,接发力更加连贯和自然,旁人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但运用起来就有质的区别了,并且,我发现了眼睛在这里并不是最主要的,我蒙上了眼睛也能打败绝大多数人,甚至有时也能把他们摔出很远。这时候,我明白这游戏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了,我当时对师父平时严格要求的站桩开始有了新的感悟,已经做到了从身体到精神完全的放松,接近了“空灵”的境界,我完全能凭触觉感受对方的力量,并且自动根据力的大小作相应

6、的反应。判断应该闪接还是反击,即所谓的“应感而发”。甚至对付一般的对手,我让他们分开两脚站稳,我闭了眼,只用了一只脚站立,在这种极端劣势的条件下,也能有十足的把握战胜他们。有一次,我结识了一个会武功的朋友,比我高半个头,能单手轻易地举起一百五十斤的石锁(我只曾经单手举过一百二十斤),在我们南方人中算是力量够大了,不过我们一搭手,他就摔出一丈多远,连我自己都不清楚是怎么把他摔这样惨,可能是潜意识里把他当强劲的对手了吧。他爬起来后说是服了,因为他学武二十多年,从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能一动不动就把人摔这样远的。还有一点题外话就是,他儿子右腿肌肉严重萎缩,几乎只剩下皮包了光骨头,行动不便,在各医院里治

7、了十多年都没有明显效果,我当时教他练了两种我认为可能有用的桩功,并不认为他能坚持,也并没有想过有多大的效果,没有想到一年后,他让儿子每天练两次,坚持下来,居然真的好了。他说和正常人一样能走能跑,能挑重担。我都不相信,亲自检查他儿子的两条腿。真的一样大了。他更是千恩万谢,说是真正的功夫果然不同。通过这件事,我更明白了在武术较量中一个重要的原则:真正的有威胁的对手,根本不是力大手快的人,而是能高度放松能本能地控制肌肉发力的对手,因为对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有效地进攻,他们一旦反攻也很难防守,少林拳谱上说“刚柔变化能达于极品者,为上乘”是有根据的,也许这就是兵法上“动于九天之上,静于九地之下”的境界吧。

8、当然,推手的游戏毕竟只是游戏而已,根本不能和真正的格斗相比,它只有手法,没有身法和步法,并且发力也仅限于双重发力,缺乏灵变,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武术中真正的爆炸力,特别是全身协调重心平稳前提下的整体发力和螺旋力,但我的确从中悟到了好多的与武术有关的东西:比如对敌时精神的高度平静,沉肩坠肘,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应感而发的本能意识,发力时的无形无势的“粘劲”,引进落空的巧劲,借势发力的脆劲,全身发力的整劲,瞬间爆发的螺旋劲我还发现一个不算是规律的巧合,就是在后来同会武术的朋友们的切磋中,凡是这种游戏不是我对手的人,其它方面功力的差异也大致差不多。至于我曾经结识的一位余拳高手,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游戏,

9、但听我讲了这游戏的规则后,稍稍适应一下,我已很难战胜他了。这种巧合也不能不让我思考这种游戏的价值。它至少能让我们感悟到武术锻炼的一些发展的方向:真正的武术,甚至是所有的艺术都是不是应该这样:不是外在的诸如力量和速度,知识的积累,刀法、笔法所体现出来的功力等,而是看不见的东西在起关键的作用?诗歌是讲“功夫在诗外”的。好的作品并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寡,用词的讲究,句法或者篇章方面的功夫,作品价值,远远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所能决定的。练书法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写字开始,要想做到悬肘,是要讲点腕力和臂力的,但绝对不是力量越大控制笔的能力就越强,一个书法或者是书画家,即使他老得起不了床,只要还能勉强拿动他的笔

10、,我相信他一定会比普通人写得好,画得好得多。古人说:“文章意造本无法”,毛泽东把这话引申为“丹青意造本无法”。里而难道就没有包含艺术上某种一般人还难以悟出来的真谛。所有的竞技体育运动在开始都必须要有“量化”的过程,以便科学地考察运动员的素质,如足球,篮球运动,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有速度,力量,弹跳,球感,控球能力等具体的素质指标,拳击手也是,移动速度,出拳的力量,速度,频率等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进行“量化”的,但是伟大的球星,真正的拳王,绝对不等于这些指标的简单相加计算出来的。武术也应该是这样,武术家郭云深先生在他的晚年,由于腿不好,不能站立,可是面对挑战者的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即使当时盘坐在床上,仍然能腾空发出他那让人恐惧的“崩拳”绝技。把前来挑衅的少林高手打出门外,后来,让对手更加目瞪口呆的是:他已经站立不稳,是被人扶回床上的。我有点相信在古代拳谱中说的,“耄耋老人能胜众壮汉”的境界了,据说武当祖师张三丰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么,清代宁波府志上记载他曾“以单丁杀贼百余”就并非神话,因为,只要他达到r这种在格斗中也高度放松,浑然一体的“空明”境界,他必然无懈可击,他的进攻也是例不虚发,无可抵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