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惠农实事任重道远.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278925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家书屋”惠农实事任重道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家书屋”惠农实事任重道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家书屋”惠农实事任重道远.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家书屋”,惠农实事任重道远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笔者根据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河南省具有典型性的地市,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重点研究河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利用情况,并运用相关理论,剖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政府、出版单位和发行商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关系,提出促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求为河南省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状河南省共有18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48613个行政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三,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重大的地区之一。

2、截至今年3月,河南已累计筹措资金5.3亿元,建设“农家书屋”9000个,计划到2012年6月,全部完成48613个书屋的建设任务。(一)统一建设标准,多种模式建设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提出“六个统一”的标准,即统一书目、统一标牌、统一书柜(每个书屋配备4个书柜)、统一桌椅(每个书屋配备1张阅览桌、6把椅子)、统一管理文本(4种管理账册)、统一规章制度(3种规章制度、2种张贴宣传品),并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大院、村委会、学校、集市街道、农村超市等。在政府主导建设的基础上,采取了村里管理、乡镇管理、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等不同模式。(二)科学确立书目,配送及时

3、到位2009-2010年度建设5200个“农家书屋”任务确定后,领导小组及时编制20092010年河南省“农家书屋”出版物采购目录,确定目录出版物共计1391种。其中图书1267种(1500册),音像电子出版物100种(529盘),报纸4种,期刊20种。去年5月,将720多万件出版物和5200套书柜桌椅送到了各行政村。(三)重视书屋管理,注重书屋使用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引入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专业人员帮助指导等方式,逐步形成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村委会人员为辅、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农民为补充的“农家书屋”管理主体。在验收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中,约30为大学生村官,50为高中以上文

4、化水平,20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其中80以上受过专门培训。(四)强化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一是严格执行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建设标准,落实书屋空间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和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音像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盘)、报刊2030种的配置要求。二是创新验收方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抽调各省辖市局分管局长,对全省“农家书屋”实行交叉验收,互相监督。验收前,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对各验收人员进行培训,明确验收标准。三是严格督察考核。去年,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派出9个检查组,对全省18个省辖市的“农家书屋”进行了交叉检查。二、“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屋”的问题1.总量缺口大。截至今年3

5、月,河南省建设“农家书屋”9000个,仅占任务总量的18.6。今年,河南该项工作步子加快,到9月,已基本完成2010年和2011年的建设任务,建设书屋24878个;同时,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召开会议布置该项任务,计划到2012年6月,建成14735个书屋。2.发展不平衡。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书屋面积大(有的达100多平方米),设施齐全(有的还配备了电脑、电视):而条件较差的地区,书屋面积小,环境差,设备少。3选址较单一。除了极少数建在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办小学、农户住宅等场所,绝大多数在村委会。这一较为单一的选址模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的读书热情,也使得“农家书屋”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二)

6、“书”的问题一是缺乏针对性。“农家书屋”统一配置图书的方式,难以兼顾各地的不同需求,缺乏针对性,使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利用。二是更新不及时。农业科技类、市场类图书颇受欢迎,而这类图书更新极快。当前配置的一些科技类图书,更新速度很慢。三是种类不足。一方面是图书较多,报刊、音像出版物等较少,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图书中,文学类、农技类、历史类、市场类等较多,育儿类、健康类、少儿类图书较少。(三)“管”的问题一是管理人员选配不当。管理人员多由村干部、乡村教师等兼任,工作时间无法保证。除了大学生村官和乡村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大多数管理者难以胜任书屋管理工作。二是开放

7、时间难以保证,做不到定时、足时开放。三是借阅制度不够规范。很多书屋没有建立借阅制度,或有制度,却难以执行。(四)“用”的问题影响力小,读者太少。除了宣传不够,还因农民本身尚未养成阅读习惯。笔者抽样调查了20个建有“农家书屋”的村庄,发现不少农民对“农家书屋”所知甚少,甚至没听说过。(五)“钱”的问题一是缺乏管理及维护经费。“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只包括购置出版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经费,没有建设、管理、更新和报纸期刊续订经费,也没有管理员的薪酬等。二是部分地区配套资金没有到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农家书屋”配套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1:1负担,地方配套部分由省市县按4:4:2的原则分担。中央和省财政有保障

8、,其他资金来源则有一定困难。三、有效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若干建议(一)加大政府扶持,引入多元支持,强化造血功能1.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一要追加管理、维护费用。各级政府可参照建设初期的资金配套模式,对已经建好的书屋,以年度或季度为单位,持续性地拨付后期办公经费、管理经费、管理人员薪酬、资料更新经费等。二要保证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如期落实。2.引入社会多元支持。一要引进社会基金。各级政府、相关组织应积极倡导个人、企业出资,公益捐助。二要完善赞助模式。相关部门可采取书屋冠名、投放广告等方式,引导相关企业投资赞助。3.强化书屋造血功能。当前,河南省有的省辖市把书屋建设与其他经营活动结合开展,使书屋既能

9、阅读又能消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加。(二)合理选择处所,打造数字书屋,实现资源整合1.合理选择书屋处所笔者经过调查认为,把“农家书屋”设置在当地学校这种模式比较科学。一是学生是“农家书屋”的主要读者群,同时通过学生向家长介绍图书,调动农民读书的积极性;二是因为教师素质相对较高;三是时间相对有保证。2.打造卫星数字书屋卫星数字“农家书屋”是响应中宣部“利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号召,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利用航天科技打造的新型“农家书屋”数字化运营管理和服务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提升 新闻出版传播力,缩小城乡文化鸿沟,可将高品质的视频读物、音频读物、电子图书、

10、杂志、报纸、音像等内容以数字方式投递到任何一个“农家书屋”中。该平台具有“内容多、更新快、覆盖广、成本低、可管控”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提升出版物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能力。3.书邮结合整合资源“农家书屋”和村邮站的结合,必将带来三大利好-一是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为村邮站的设立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在场地、人员和业务上实现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二是互动效果明显,聚集了人气;三是村邮站的建设保障了“农家书屋”报刊的配送。(三)引进交流机制,保证资料更新,合理配置图书1.了解读者需求,科学配置图书课题组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系统分析,发现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法律知识和教育卫生知识居农民读者最需要信息的

11、前五位。出版单位和上级相关部门在以后的配备工作中应以此为重要参考。2.结合实际,关注未来,不断完善出版物结构一要选择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的书籍:二要强化儿童读物的质量;三要配备一些配套设施。农家书屋内除配备书刊外,还应尽量配备电视机、DVD、电脑等,以让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3.建立社会捐助平台,为“农家书屋”提供资源保障很多城市家庭和不少图书馆、学校、出版社、报社等,都有大量的书报资料,可建立社会捐助平台,广泛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扩大书屋书刊来源。4.实现图书流转互换,促进资源共享共建各“农家书屋”根据其他书屋图书的拥有,结合本村图书需求,与其他村进行借阅流转,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图书品

12、种单一的缺陷,实现村级书屋资源共享。(四)合理选配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借阅制度1.建设稳定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可用510年的时间,为每个书屋配备12名管理人员,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做“农家书屋”管理人员。2.制定管理规程和明确的操作细则管理细则必须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明确并强化书屋开放时间。比如,农闲时节,可延长开放时间,农忙时节,可改为晚上开放。3.提高管理员素质,持“证”上岗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调动其积极性:对管理人员进行图书馆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对具备管理素养的人员,颁发证书,持证上岗,凭证聘任。4.建立书屋监督评价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与管理部门、出版发行单位和农

13、民朋友座谈研讨,对书屋的兴建、运行和发展进行监督和评价,找出规律性的问题,制定改进完善策略。(五)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阅读习惯,有效组织活动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吸引群众走进书屋可在农闲时节和逢年过节,在公共娱乐场所举办灯谜竞猜、篮球比赛、戏曲表演、秧歌表演等小型文体活动,邀请农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农业技术、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讲座,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等,吸引群众到“农家书屋”来。2.树立典型,让事实说服农民利用书屋可通过对在书屋读书、用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成功运用书本知识走上致富道路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宣传报道,让农民亲眼看到“农家书屋”带来的好处。3.找准“高端”读者,形成示范效应大部分农民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业余时间以看电视为主,棋牌娱乐和交友聊天也占很大比例。种养能手、中小学师生、企业主或乡村干部等,属于农村的“高端”读者,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在当地形成较好的示范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