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优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277147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优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优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优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优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摘 要优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指导。树立新的评价理念,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的智能和身心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学业;优化小学语文学习评价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能更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一、构建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语文

2、学习成长过程中,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成长,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这套体系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同时对“知识与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旨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其不断发展、取得成功的自信心。另外,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走进了新课程,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实施者、开发者。为了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可设定了一类辅助性评价家长的

3、评价。让家长参与评价,让家长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优良的环境,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社会信息。二、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鉴于此,笔者采用分组的形式建立“雏鹰空间站”,空间站里边有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主要是“展示型”成长记录袋,袋里收集的是学生最优秀或最满意的作品,而描述学习过程的作品不包括在内;学生有选择作品的权利,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代替学生选择作品,鼓励学生考虑作品选择的理由,而且反省记录也可以装进去。其内容是非结构化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可以在不相同

4、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可以说是充满个性化的。这些成长记录袋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它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也为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历程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这里有学生的“星语心愿”,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心得以及心里话、烦恼、苦闷倾诉在这里;这里还有学生成功的快乐,有学生收获的喜悦。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这里,教师会为学生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骄傲。实践证明,利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一方

5、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对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他们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家长参与了评价,很好地开发了家长的资源,进一步协调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设立学生成绩展示平台小学生好胜心、自尊心都很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来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要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必须为学生铺设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处处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时空,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鉴于此,笔者在评价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他们展示交流自己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四、坚持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提倡发展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克服对学生学习“对与错”、“是与不是”的简单化评价,要积极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进而主动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体现“人人都能学好”的大众化教学理念。所以,笔者首先以正面激励和期望激励的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以诱发学生情感,建立学生学好知识的信心。其次,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以开放、包容之心去评价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再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在成功表现中获得积极的评价。责任编辑 一 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