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267809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知识分享(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王伟群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问题的提出,1、为什么学生喜欢的教师程度不同? 2、为什么同样的内容教学,不同的课堂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3、为什么总有不少教师以各种原因作借口,做应试教育的奴隶? 4、为什么同样的环境,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同,专业发展之路迥异?,斯普朗格 教育“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为此,他批判以往教育培养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性,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是无生命之人。,朱永新“新教育实验” 理想的课堂

2、是“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是实现高效的课堂,是追求个性的课堂,是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的课堂” 理想课堂具有生命特征,体验性,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种心理意识的活动:“生命实际上是心理的,是包含相互渗透的各种各样条件的精神本质。” 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则认为,要把握生命现象,应该通过感性的“体验”,在主客交融、互为一体的状态中去理解生命。 生命不是物质或精神、感性或理性的实体,而是对自我存在的体验和领悟,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独特性,西梅尔认为,每一个生命的形式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独特性也正是显示了生命的多样性,每一

3、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 因为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存在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 生命是自我经验的形成,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自我经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 。,自由性,柏格森认为,直觉与体验是生命中普遍存在的力量。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是因为受到了理智的遮蔽:“我们将有生命体装进我们的这个或那个模式全遭失败。所有的模式全部崩溃了。对于我们试图装入的那些东西来说,这些模式全都过于狭窄,而首先是它们全都过于刻板。” “整个精神哲学,便是对自由之实现历程的一种描绘。”(费尔巴哈),柏格森从进化论的角度提出,生命是一股不断绵延的冲动之流,生命的冲动无时无刻不在创造自我和新的东西。 生命是一个

4、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只要有生命存在,它就产生某种活生生的东西,也即每时每刻在产生自身。 “对于一个有意识的生命来说,存在在于变化,变化在于成熟,成熟在于不断地自我创造。”,创造性,生命过程不仅是不断地保持生命自身,发展生命自身,创造更多的生命来更新自己,而且还能够创造出非生命的东西,这些东西又具有自己的规律和意义。 生命是自身运动、发展的过程,处于不断的变化与永恒的生成之中。 齐美尔:“生命比生命更多”、“生命超越生命”,发展性,【学生日记】初三的新学科化学 听着老师在台上妙趣横生地将每一个无趣的概念理论讲得生动、将一串串无味的化学方程式说得有血有肉时,我不觉得背那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是枯燥的

5、。特别是当那些实验都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都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化学,让学习化学成为自己一大乐趣!,案例1 立达中学特级教师严西平的课堂教学,【教学片断】 稀有气体的发现,教材在“氧气体积分数测定” 探究教学环节之后教材安排了“拓展视野”“稀有气体发现史”,教学中多数教师会提及,通常是以讲授故事的形式完成。但由于此时学生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已基本达成,情绪处于相对低潮期,教学效果比较平淡。,体验: 探究实验“氧气体积分数测定” ,许多学生得出水面上升约21%的结论 阅读:“拓展视野”“从第三位小数的差异发现氩气” 讨论:结合刚才的探究实验,你对这

6、个故事有何感想? 生甲小数点后第三位!真了不起啊!换了我,早就四舍五入了,谁还会注意这么细小的差异呢? 生乙数学老师总跟我们讲,小数点后每一位数字都很重要。现在我才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啊。 生丙 瑞利和拉姆赛共同合作,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找到了氩。看来没有耐心、不合作是做不出成绩的。 升华: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那么就请大家学学两位科学家,再仔细地看看刚才做“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集气瓶中水面的高度吧。 生甲老师,好像比约21%还要多一些呢? 生乙咦,真的,怎么刚才没注意呢? 生丙让我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不仅学到化学知识,更要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精

7、神、人文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除了要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各种物化的教学情境,还要学会挖掘教材内容蕴涵的价值信息,赋予其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双重价值,将它们设计并转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兴奋中心和思维活动的集中指向,进行“情思融合”。 “三维立体课堂”的打造,以悟产生独特,【难得一个没有骂声的校园贴吧】 “被张老师教,那叫福气” “被张老师教,很幸福的” “我原来就喜欢化学,后来遇到了这位好老师,我的兴趣更加浓厚,当知道他教我们班时,我很激动,我常默默的对自己说好好学,一定要考好,报答老师”。 “第一次上课就对他印象深刻,课件非常吸引人,讲课声

8、情并茂。其实我化学一直学得不好,甚至还补过课,但是他给我讲解题目的时候,很认真,很容易懂,是难得的好老师!”“即使我现在放弃化学,中途选文,但依然觉得那时的化学课真的很好,很好”。,案例2 苏大附中特级教师张援的课堂教学,【教学片断】丰富的资源:晶体结构的复习课,2000年,高校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荷兰人安德烈盖姆和英国人迈克尔贝瑞,他们使用磁性克服了重力作用,使一只青蛙悬浮在半空中 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成功地在高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类似二氧化硅型的原子晶体不要把世界上的物质看得过于简单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 海姆和康斯坦丁 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

9、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颁奖理由是在石墨烯方面的“突破性实验”而获奖的千层饼诱人的前途,迷人的实验:分子极性的教学,实验: 1、把碘单质和冰块同时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冰块已经熔化,但碘却没有升华。 (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 2、为了验证微波炉的“加热”原理与常规加热的不同,再把一个荧光灯管放入微波炉,顿时微波炉内灯光四射。 (这意想不到的现象让学生们惊愕的叫了起来!) 探究:分子的极性,【教学设计理念】,传统化学教学中虽然也重视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但在“学科本位”思想的禁锢下,大多问题的提出背景都无法摆脱课本单纯知识性的束缚,这种不讲究问题背景的单纯设问,既难调

10、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无法使学生体验到问题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探究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应当要宽广,不局限于化学课本,可联系生活、生产、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联系前沿科学。问题中渗透数学、物理、生物、社会、历史等学科基础知识,创设新的情景,变化设问角度,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启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惰性知识”知识情景“活性知识”迁移创新,以活凸显自由,案例3 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李惠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信】长大了,我就成了你 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折射出您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我们的亲情。您渊博的学识、潇洒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同学们的钦佩。从您优雅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笑容、乐观豁达的

11、态度,让我们感受到阳光是那么灿烂、生活是这般美好、原本苦涩的学习也能成为一种享受。 要改变一个人的外在东西不困难,但要改变内在的、甚至心灵深处的东西不容易,您能做到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我的梦想就是要当个您这样的老师!,【教学片断】金属氧化物的教学,动情地表述:2005 年10 月17 日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一个难忘而又值得骄傲的日子。这一天,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国人的期盼中, 平安回家了! 大家知道, 飞船能安全返回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在返回过程中, 可以说飞船历经考验。比如当返回舱高速穿越稠密大气层时, 由于摩擦生热, 它的表面温度会达到1600摄氏度左右, 这就是所谓的“烧

12、灼关”。如果不使用具有特殊性质的隔热材料, 整个返回舱将会被烧为灰烬。那么请大家考虑, 这种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隔热材料自身应该有怎样的性质? 系列探究活动: 氧化铝的高熔点 用其他的化学方法证明在常温下铝的表面有氧化铝膜?,【教学设计理念】,“我是教师,用真情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是化学教师,我希望通过化学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师天天面对的是有理智、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催化剂,只有营造出平等、愉悦、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灵性,使学习进入最佳效率状态。无论文科理科,教学情感同等重要。而理科老师的人文修养、情感世界、人格魅力也许更能深深滋润着学生的心

13、田。 用“心+情+化学”打造化学课堂,以情激发创造,胡玉明的硕士论文在谈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时提到: 所在学校的化学老师,每一位都受到过化学教研员毛明老师无比悉心的教诲和指导。 每一次的研讨就是一个完整的探究经历。在其中每位化学教师都体验着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不断发掘自身潜能的过程,这就是专家带来的探究智慧,也是专家提供给我们普通化学教师最直接和有效的探究榜样。,案例4 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特级教师毛明老师,课案2 溶液的配制与分析,情境1 录像:氯气泄露 整麻袋的氢氧化钠倒入水中 情境2 图片:配置农药 天平、量筒、烧杯 情境3 化学实验中要精确分析 分析天平、容量瓶等 结合试剂的物理、化学性

14、质,兼顾所需溶液的实际需求,匹配相适应的仪器精度这才是合乎真实的化学情景的溶液配制与分析的本源。,教育箴言:科学教育不应只是“灌输”真理的教育,而应是勇敢揭示真理的相对性的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追求真理的勇气,使之成为富有责任心、同情心的智者和仁者。 我的化学教学观就是从哲学层面以辩证法的观点认识真实的化学情景、追求真实的化学情景。 任何实验和实践活动,经过人的观测、整理,就会成为主观精神层面的认识,就已经不是绝对的客观主体,所以人们所认识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真实性是相对的,这就是“真实情景”的相对性。 化学是基于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须遵循和尊重以真实的客观实际为准则。而真实的、客观的化学

15、情景是多样化的、复杂的和变化着的,因此化学思维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辩证唯物主义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思想基础。,【教学设计理念】,以真促进发展,现实教学中,为什么总有一些教师的课堂似一潭死水,或者说活力不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美国探究教学代表人物施瓦布,“理性思维使人联想到大眼睛藏在厚厚的眼镜片后,手臂细长,声音浑厚的一个形象,或者眼镜片后的眼睛是机警、狡猾的,而不是天真无邪的”。这使得一些教师误解了理性思维,把它视为到达思想“纯”境界的一个跳板,把它与人类其他特性分裂开来,认为它是与自然和物质相对立。 尽管科学是理性的,但理性的科学并离不开人文。“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教育都不能将理智与情感、行为分

16、裂。” “教育不能把智力从积极态度和情感中分离出来,同时也不能把它们作为手段分离开来。如果课程结束只是培养学生的智力,那么培养的也是不健全的智力。”,悟 多元活动体验 活 多样知识融合 情 多重心理交汇 真 多种生活关怀,教师的人文素养是点燃课堂生命之光的火把,(1)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人(包括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关注、关怀 (2)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创造的自由度。 (3)宽阔的文化视野,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人文素养内容,(1)以科学史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科学大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认识科学的理性之美,点燃智慧之光。 (2)以现实生活联系知识,拉近科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体验科学的人性价值,使科学知识生长在人性肥沃的土地上,具有生命价值,成为生活所需。 (3)以文化诠释科学知识,拉近科学与人文的距离,使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双刃剑效应,学会以人文的力量弘扬科学的德性,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打造生命之光的化学课堂,(4) 以文学、艺术等手法修饰科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思维自由驰骋,有利于平等、民主、和谐课堂气氛的创设。促使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