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学知识分享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210584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管理学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市政管理学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市政管理学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市政管理学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市政管理学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管理学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管理学知识分享(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 政 管 理 学,第 章 导论,市政管理学 (Municipal Management) 也称城市管理学 (Urban Management),重点问题,市政与市政管理的概念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1市政与市政管理 1.城市与市 从词源学上看,“城”与“市”最初是分离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是指四周筑有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市是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市政管理学,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相当于英语的city,是农村的对应称呼,指那

2、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济、地理概念。,在近代城市管理的概念体系中,“市”的含义不同于城市。 “市”相当于英语的municipality,属于行政建制的一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是属于与省、县等行政建制对应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 西方的“市”是在城市地区的特殊地方行政建制,一般不辖有农村地区。,市政管理学,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城市”与“市”的区别与联系,在我国,作为行政建制的“市”,是近代地方政制改革的产物。 我国在清代以前没有市建制。 直到清朝末年才仿效西方国家的

3、政治制度,实行城乡分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曾经继承了城乡分治的传统。 自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我国的市建制逐渐发展为广域型市,每个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一定的农村地区,市政府还承担着繁重的农业和农村管理任务。,2.市政的含义,市政,是指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 城市公共事务的内容十分广泛。 广义的市政,不仅包括市政工程和市政建设,还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财政与税收、城市人口与社会、城市公共教育、城市科技文化、城市卫生、城市大众体育、城市土地和地产、城市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3.市政管理的含义,所谓市政管理,即城市公共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

4、的管理活动。 市政管理所涉及的对象,包括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所有领域。,市政管理与私人管理的比较,首先,城市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市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它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营利和利润取向 其次,城市管理更强调公平和责任,而私人管理更强调效率和竞争。 最后,市政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的政治活动和利益聚合过程,而私人管理的运作受公众舆论和政治过程的影响要小得多。,城市管理的多中心复合治理,传统城市管理把城市政府视为惟一的权威性管理主体,城市公共事务最终由政府说了算。 现代治理理论倡导,城市政府并不是惟一的市政管理主体,城市治理不应由政府单中心主导,各

5、种准政府组织、非营利部门、企业组织以及市民个人,也可参与市政管理,从而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治理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促成公共目标。,现代市政管理是指多元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市政管理的主体既包括城市政府,也包括准政府组织、非营利部门、社区组织、私人部门以及广大市民。 在多元市政管理主体中,城市政府仍发挥着主导性功能。,1.1.2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 20世纪初,伴随着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分离,伴随着城市的兴旺发达,市政管理学(Municipal Administration)逐渐成为行政学的独立研究领域。 早期的市政管理学研究,主要是

6、从城市政治学的角度,侧重于对市议会、市政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讨论。,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成为多学科交叉和互相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2、中国的市政管理学研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市政管理学的教学和科研进展也比较缓慢。 1949年以前,旧中国的高校教育曾经开设有市政管理学课程。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市政管理学也在被撤除的科目之中。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科学研究开始提上日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和城市经济学会相继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高校开设了市政学或城市管理学课程并

7、招收研究生。 20世纪90年代初,市政学被列入高等自学考试课程。 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市政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尚显薄弱。,1.1.3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市政管理学是研究城市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城市公共管理为研究对象,着重回答谁管城市、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具体地讲,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城市与城市化; 2、市政管理主体; 3、市政管理体制; 4、市政管理客体; 5、市政管理规律。,1.2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2.1 市政管理学的思维原则 市政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具体应用学科,必须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8、方法论的精髓,也是市政管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维原则和根本方法论 。,1.2.2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的城市管理研究中,学者们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规范研究法 4、实证研究法,1.3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意义,1、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市政管理人才 4、对于加快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术语,市政管理 城市管理 市政管理学 市政学 市政体制 市政管理主体 市政管理客体 市政管理规律 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复习思考题,什么是市政管理?什

9、么是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加强市政管理学研究? 市政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学习市政管理学有何意义?,第 章 城市与城市化,重点问题,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各国界定城市的不同标准 城市的多元复合性功能 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低度城市化的政策效应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1.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汇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等特点。 城市在有限的地域空间内,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

10、地、住房、资本、文化、科技等)高度密集且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网络系统。,2.城市的基本特征 (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以商品交换为生存方式的居民点形成筑城御敌以保护部落、首领及富人建立军队、政府、监狱等,阶级与国家诞生,以欧洲为先导,工业革命导致城市数量加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世界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表现: 1、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 2、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 3、形成大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 3、形成诸多国际性城市 4、开始

11、启动生态城市建设,美国现有三个巨大城市带: 1、美国东北郊大西洋沿岸巨大城市带。以纽约、费城、巴尔的摩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又称“波士华士(Boswash)”巨大城市带;占全国总人口的20%,由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超大型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占全国30%,城市之间形成紧密分工。,2、五大湖沿岸巨大城市带。以芝加哥为中心,包括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布法罗等,城市总数35个,集中了美国70%以上的制造业,南绕五大湖呈半月形,简称“芝匹兹(Chippits)”巨大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水平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3、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巨大城市带。以洛杉矶、旧金山两大都市区为主体,从北方的

12、萨克拉门 托向南一直延伸到圣地亚哥,简称“圣圣 (Sansan)”巨大城市带。呈扁担挑物形,中间是一条狭长的城市带,两头则分别是一组城市群。,2.2 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机能和作用。,2.2 城市的功能和作用,2.2.1 城市的复合型功能,所谓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 也称Metropolitan Areas),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将周边地区也纳入城市化轨道,从而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通常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与该中心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整合

13、的周边社区。,2.2.2 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1920年以后,美国人口城市比例上升的速度趋缓,到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70%以上以后,基本保持稳定,但人口集中的趋势没有变,只是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把周边的郊区囊括进去,构成以多中心为主要特征的所谓大都市区。 到1940年,美国 几乎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大都市区内,至此,美国成为一个大都市区国家。 1990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大都市区。这就是说,美国的大都市区化又向大型化方向迈进了一步。城市本身从相对窄小的的社区到地域面积达数百英里的大都市区,囊括数个甚至数十个城市,使得原有的城市界限和

14、定义几乎失去了意义。“城”、“乡”这两个传统的地域已不能准确概括美国人口分布趋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都市区和非大都市区。,1920-2000年间美国大都市区情况比较,2.3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3.1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的过程。,城市化是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表现,它既包括城乡地域和人口比重的变化,也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区域总人口,城市的衡量指标,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5、 1.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扩散及其带来的乡村在社会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向城市的趋近; 2.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化水平可以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3.城市化速度指标。主要通过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和城市数量增长的速度体现出来; 4.城市质量指标。,2.3.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1、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 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 欧洲和美洲,20世纪中叶以后 发展中国家,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会呈加速发展趋势;当城市化率达

16、到70%以后,城市化进程呈减速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迅猛,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这是正常而合理的现象。,发达国家在城市化速度趋缓的同时,其城市化呈现出新的特征:,(1)形成了联结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地区 (2)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 (3)形成了诸多国际性城市 (4)出现了“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向,2.3.3 城市化的表现形态,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看,积极型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从城市人口流向看,向心型城市化,离心型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低度城市化,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几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化,1、过度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即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尤其是向首都等大城市迁移,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化速度超出了城市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 墨西哥、巴西、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就曾出现过度城市化的不正常现象。,拉美的贫民窟,中国的城市化,相关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