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8200955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零一零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仅供参考)辨析题看课本,明确答题思路(1、判断正确还是错误,2、如是错误指出错误所在,如正确就直接进入第三步3、回答出正确的原理内容。)简答题回答出要点即可,要简单明了。论述题先看清题目要求,(1、答出相关原理的内容,2、展开论述 3、总结论述)下面是主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 绪论1、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精神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2、 *哲学的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

2、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3、 #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4、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5、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二、物质和意识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A。意识事物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更始劳动的产物。(意识的起源)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客观事物,并且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

3、物。2、#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3、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5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要求。#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名词:联系,发展,新事物。旧事物。规律。矛盾1 联系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2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3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4 规律的特征: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事

4、物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5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6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系及其实践意义(2009年考题相关)7 #矛盾的同一性与对立性;8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实践意义9 #事物的质变和量变及其相互关系。10 #辨证的否定观:辨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是扬弃,11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 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 结果#四、实践和认识名词:实践,真理、谬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1、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 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3、 实践的形式: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

5、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4、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其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表现为 指导作用 )5、 #认识的辨证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6、 认识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7、 真理的客观性亦称客观真理:(1)内容是客观的,即真理的内容来自并如实反映了客观。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2)标准是客观的。即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是客观的。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

6、意识的关系问题2、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1不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2不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3、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5、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在: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非同步性;B、社会意识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E、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1

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现为: )。 决定 决定3、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反作用 反作用4、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5、 #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6、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再历史中起推动作用,表现在:1,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8、,2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8、 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9、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在现实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2、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一(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萌芽:(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从1921年共产党创立到1927年初,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2基

9、本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3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战时期)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熟,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成熟的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的重要历史贡献。4、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特点 1.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是在中国革命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尤其是与党内各种左右倾错误思想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3凝聚了全党的智慧(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2009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揭示了毛泽东

10、思想的内涵,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 运用和发展,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六方面内容(6)2009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3)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2.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

11、来, 到群众中去3. 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五四运动为开端。1、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求的民族独立和 人民的 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领 导 权: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

12、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或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领导阶级不同:这是根本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时 代 不 同:新民主主义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指导思想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国体即新民主主义的的国家制度,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13、共和国。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三大经济纲领)。它的实行形成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分别是:国营经济、合作经济、私人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1、1930年一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第一次明确了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2、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或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A

14、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最根本原因。B.良好的群众基础。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ABC是客观条件)D有相当力量的正是红军的存在。E共产党的领导。(DE是主观条件)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A国情决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帝国主义压迫,只能用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B农业大国决定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农民为主题的革命斗争。C敌人长期占据中

15、心城市,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中国革命只有在农村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四 、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1、统一战线的实践: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的召开,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形成。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1年11月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形成,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反帝反蒋。2、统一战线中包括两个联盟:一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3、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五、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1、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武器,党的建设是实行对敌冲锋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