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169758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产管理知识}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产管理知识}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产管理知识}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产管理知识}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摘 要经过20年的改革,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如何适应这两个根本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紧迫任务。本文就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初步探索。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目 录目 录1绪 论2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3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采取的对策10四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

2、系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16结束语24参考文献25绪 论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农村的另一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虽然很多时候无力承担)。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不利于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素质,不利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不利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而维持生活是一种最低层次的需要,没有维

3、持生活的资料,人就不能生存。因此,我们必须有一种机制来保证农民最起码的生存需要,这种机制就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基于以下事实:一是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7285万,占农村人口的8.2%,另据预测它还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末,农村60岁以上的人口将接近1亿。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赡养比将由现在的61下降到41。到下一世纪还将进一步下降,而且,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入城市,农村的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现,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医疗问题将更加严重;二是随着人口总数的增加,人均耕地的减少,农村对土地的可依

4、赖程度将逐渐降低,单纯依靠土地来保障生活问题已受到严峻的挑战;三是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未来家庭的负担特别是养老负担将使家庭不堪重负;四是由于合作医疗在农村许多地区已名存实亡,农民完全自费医疗,使得不少贫困的农民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层出不穷,“小病抗,大病等着见阎王”也经常可见。五是我国还有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因收入低、负担重,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甚至通过“借”、“讨”来维持生活。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它包括

5、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在各项保险中,养老和医疗保险涉及面最广,工作量最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保障制度有着保障人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调节经济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功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第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的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村各种生产要素都将逐步流动起来并进行重新组合,大批农村劳动力将脱离

6、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依附土地保障的观念将逐步淡化,农村原有的集体保障功能不复存在,农民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将越来越大,不仅面临着市场风险,而且还有自然风险,而小农承担风险的能力又很低,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第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稳定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占人口的70%80%,农民能否安居乐业,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业,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在使社会保障体系适应城市化的过程中,逐步把广大的农村也

7、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农民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如贫困者、残疾者、孤寡老人以及生活无保障者,通过社会公平的手段建立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优待、社会福利等一整套社会特殊保障措施,使这一群特殊人群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也给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带来内在的发展驱动力。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社会保障由于其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功能的发挥,必然成为农村稳定的基础性因素,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所以,一个规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民的迫切需要,关系着千千万万农民安居乐业。第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

8、城乡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城乡差别一直是非常显著的,不仅表现在劳动时间、劳动方式、劳动条件、收入分配、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等方面,而且在社会保障待遇方面更为突出。至今,国家的社会保障主要围绕城镇职工而设置,城镇职工一直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障待遇,而广大农民则几乎与国家的社会保障无缘。在过去,农村保障的形式要是以家庭保障为主,辅之以集体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和城镇职工享受社会保障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在继续扩大。我国农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同时还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人才流动,有利于农业和农村进入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达到城

9、乡融合。可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的必由之路。第四,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在传统农村保障体制下,由于养老、医疗保障的残缺,农民们普遍存在着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导致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十分艰难,可见,农村社会保障的状况明显地影响着农村计划生育。如果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体系,把独生子女家庭置于重要地位,制定出独生子女家庭的医疗、升学、就业、生活等保障措施,并对其家庭中的老人实行较高的养老补助,在有条件的地区直接实行退休制度,这将使农民逐步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念,由多生转向少生,由早生转向晚生,由重男轻女转向男女平等,从而会直

10、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新中国的建设而建设起来的,以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新社会保障体系也正在形成。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还比较落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许多农民仍然束缚于土地上,农业增产不增收;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广大农民还处于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特别是农村“老有所养”问题亟待解决;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少,同实际需

11、要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建设没有与当地社会经济同步进行,而且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和制度,尤其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原有的社会保障项目受到削弱,而新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这种社会保障事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无疑将对整个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带来消极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出现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差。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农民的自觉参与不行,完全由农民自发地搞也不行,必须由国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调控。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收益效应在社会上还没有一个规模性示范之前,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往往具有滞后性。特别是当收入不宽裕时,要提

12、留一点、扣除一点、上交一点有关保障资金,是相当难的。农民保障意识淡薄,对养老、医疗、生活保障最熟悉和惯用的手段就是养儿,通过生儿育女来满足养老等生活之所需,对社会保障缺乏具体的了解,参与不积极。第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目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制严重滞后,农村更是如此。一方面表现为制度缺乏,在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表现为体制单一,而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则残缺不全。例如,我国农村基本上没有退休制度,当然更谈不上有退休金收入,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在年满60岁以后仍然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劳动。农村社会保障随意性很大,资金不落实、不到位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他如医疗、养老、商业性保险制度也是如此

13、。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管理混乱、政出多门,民政部门、寿险公司、计生委、基金会等机构均涉及了该领域,难免不出现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几不管的现象。此外,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更是空白,对农村各项社会保障的地位与作用、保障权利与义务、保障资金的筹措与管理、保险机构的设置、保险队伍的建设等,都缺少法律规范。第三、农村社会保障形式单一,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极不健全。保障的形式主要是农村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农村“五保”;保障对象基本上是“困难的人”和“光荣的人”;保障的内容基本上是补贴性、救济性的单项保障;保障的核心社会保险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基本上未展开,只有极少数先富起来的村镇最近几年逐步开始建立农村

14、社会保障制度,但大多还处于试点阶段;合作医疗提供的免费或低价的医疗保障基本上名存实亡。一方面,我国还未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普遍缺乏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全面、科学的规划和充分的认识。虽然政府在历次工作报告或五年规划中都提出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但并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和农村居民中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极其微弱,广大农民的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主要靠家庭承担,即使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形式,其给付水平也相当低,如全国有五保户260多万人,大部分人享受的生活费较低,有一些人甚至处在贫困线上。尽管现阶段刚刚起步的农民养老保障和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使这部分老年人开始受

15、惠,但受益者太少,保险金数额也相当少,这主要是由于入保时间短及投保金额小的缘故。从国家和社区提供的养老金状况来看,社会养老供给人均不足200元,可见其保障水平很低。而且其社会化程度低,保障程度也差,真正需要救济的对象难以得到救济,有限的救济款经常被有关部门截留。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采取的对策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工作正面临着复杂艰巨的任务,各国都在根据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和本国的国情进行改革,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了100多年的国家也在不断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况。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农民、农村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当前,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需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

16、题。那么,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呢?一、应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切入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它把原来不规范的社会救济制度化、规范化。有了它就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保证宪法赋予农民生存权利的实现。同时,它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加速这一转变必须使大批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合理流动起来,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然而,现阶段,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土地是其最大的生存保障。在没有其它保障的情况下,他们宁将土地撂荒也不转让,因此,要使大批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土地合理流动起来,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保障农民得到基本生存条件。另外,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