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13893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含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实词含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实词含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实词含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实词含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含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含义.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点解读】做文言实词题时,关键是对干扰项的词义进行推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代入语境法文言文中对实词的考查,准确地说是考查实词在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特属的含义。要想准确判断其含义,必须结合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为我们准确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探究途径。2语法推断法文言文中词义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但在语法结构中还是大体相同。视该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充当的成分来判断其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另外,通过语法的甄别,还有助于理解活用现象。3字形训义法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文言实词最基础的推断方法。如偏旁“刂”,大多与兵

2、器有关,“扌”大多和人的行为有关,“山”和山岳五陵有关等,形训只适合于大体推断汉字的意思,要较为准确地确定实词的意思,还要综合其他方法。4联想推断法做题时,如遇到比较生僻的实词,可以展开联想,回顾此词在所学课文中的常见义项,并结合该词具体语境,作出意义推断。5考究熟语法所谓熟语,实包罗万象,诸如谚语、俚语、成语、学过的诗文名句,都是这一类。尤其是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其实词义。6辨析句式法古人行文,好为排比、对偶、并列结构等句式,在对举句子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热点题型】题型一 一词多义例1

3、(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解析】【答案】C(3分)参考译文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担任婺州参军事。后又调职

4、担任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很有才能,向朝廷上表,韦凑调职任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了仁寿令,骄横跋扈,多次违犯法令,勾结贵戚,官吏没有人敢制裁他,韦凑查问惩办,用廷杖打死了他,远近的人都称赞佩服。韦凑入朝担任相王府属,当时姚崇兼任相王府长史,曾经说:“韦凑见识远大文采详尽,我很遗憾这么晚才得到他。”六次升迁担任司农少卿。触犯了宗楚客,外调任贝州刺史。【提分秘籍】对于“一词多义”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题”“文”对应就是将“题”与“文”一一对应,每做一个题目,每斟酌一个选项,都要将其与原文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切勿凭着似是而非的印象就贸然做出判断。尤其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的题目,常

5、常在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上设置陷阱,不遵循对应原则,就极易失分。第2步,联系所学主要是指联系学过的知识。因为考题涉及的内容大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依据,有的则可以从一些成语、熟语中寻到影子。第3步,据句意推断就是根据词语结构、句式结构、汉字音形义等特点,对题中词句的意义或用法做出推断。题型二 古今异义 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

6、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C而成祖已晏驾 晏驾:皇帝驾临D帝以践阼岁久 践阼:登上帝位【解析】(第一、二步)C项,晏驾:皇帝驾崩。【答案】C(3分)参考

7、译文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西洋,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

8、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朱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提分秘籍】 对于“古今异义”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侧重积累要掌握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注意结合相关例句,经常加以比较,归类整理,使之形成体系。第2步,关注同音词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古今同音异义,当发现一些词语如“地方”“妻子”“逢迎”等现在还存在的双音节词时,要

9、格外关注。题型三 通假字 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淮阴破齐破:击败B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轻:轻率C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通“弊”,弊端D不称其志气 称:符合【解析】【答案】C(3分)参考译文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

10、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脾气,(如果)不是张良,难道谁能够成全他的大业呢?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不符合他的志气和度量。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原因吧!【提分秘籍】对于“通假字”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联系所学一般所

11、考查的通假字,往往是以前曾经学过的,联系学过的知识,就不难判断正误了。第2步,训练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最根本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文言语感的训练,对通假字的学习和判断也是如此。题型四 偏义复词例4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解析】【答案】D(3分)【提分秘籍】对于“偏义复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关注同义、反义连用词遇到偏义复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语义,什么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然后予以正确的解释。第2步,积累所学中学语文教材中,偏义复词并不多见

12、,所以平时进行积累也是必要的。题型五 词类活用例5(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

13、“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基乃更以宽化之宽:宽容的态度B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前:前面C德基槌碎狱门遣之 槌:用槌捶D何轻我至是耶 轻:轻视【解析】【答案】B(3分)参考译文吴德基,名履,婺州兰溪人。(由于)官吏向朝廷举荐,担任南康县丞。南康风俗野蛮凶悍,当地百姓认为县丞是读书人,瞧不起他,吴德基却很自然的样子。几个月之后百姓就都知道他表现出来的不是真的,他揭发隐秘的坏事,全县惊讶服从。吴德基于是换成用宽容的方式感化百姓。有百姓告状,吴

14、德基就把他叫到跟前来同他谈话,并不加以呵责;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县令周以中刚到任,征调乡民运送物资到郡里,没有成功,就亲自到乡里召集。一个乡民要逃跑,县令命令士卒鞭打他。乡民不肯屈服,逃入山中,大骂县令:“官员应该待在府衙里,到这里来干什么?”县令大怒,吏卒趁机用话语触动县令(使他恼怒),想要诬陷这个乡民以此贪图财物利益,抓捕六七人入狱,看管很严。吴德基考虑到乡民无罪,亲自巡视监狱,呵斥士卒放了他们,士卒找理由辩解。吴德基用槌捶碎狱门释放了他们,说:“你们没有罪,回去告诉父老兄弟不要害怕。”于是前往告诉县令这件事,县令大怒,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

15、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冒犯您的只是一介匹夫罢了,那些乡民有什么罪?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难道是您消除怒气的工具吗?”县令感到惭愧,于是作罢。【提分秘籍】对于“词类活用”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了解词性要把握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该词的词性,看有没有变化。尤其是名词、形容词、动词,必须了解各词性的用法。第2步,把握词语位置可根据上下文分析,其规律如下:(1)能愿动词后应接动词,可古汉语中,其后往往接名词或形容词,这种情形下的名词或形容词就活用作动词。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能”是能愿动词,而后面的“水”为名词,于是可断定它活用作动词。提醒文言中常见能愿动词有:“能”“欲”“得”“可”“足”“宜”“应”“肯”等。(2)副词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位置大致是固定的,只能用在形容词之前或动词前后,如果它处在名词前后,那么它前后紧接的名词一定活用作动词。如“寿毕,请以剑舞”中“毕”是副词,而“毕”前的“寿”是名词,所以可断定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提醒文言中常见副词有: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