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探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探究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的化学性质,周振春,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湖北汉川一中,铝合金-会飞的金属,密度小;导热性好;延展性好,在空气中不易腐蚀,铝的物理性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比铁活泼,但为什么却不像铁那样容易被空气腐蚀?,K . Ca . Na . Mg . Al . Zn . Fe . Sn . Pb . H . Cu . Hg . Ag . Pt . Au,(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形成慢 疏松,铁,铝,钠,形成快 致密,形成快 疏松,讨论:金属的氧化膜,铝制餐具不宜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也不宜蒸煮或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铝制餐具真的这么好吗?,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吗?,铝制餐具为什么
2、不能存放酸、碱性食物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吸取3mlHCl,加入3片铝片,观察现象,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吸取3mlNaOH溶液,加入3片铝片,观察现象,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大量气泡,铝能与盐酸反应,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实验验证,铝具备活泼金属的通性,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又具备不同于大多数金属的特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等强碱发生反应生成某种气体。,H2O,结 论,设计实验证明Al和NaOH溶液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1、明确实验目的: 2、提出假设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性质选择合理的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或检验装置,检验Al和NaOH溶液反应中产生的气体,0,0,3,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
3、液反应的对比实验,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点燃烧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实验 现象,小组讨论,请根据现有仪器设计实验证明Al和NaOH溶液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医用导管,蒸发皿,烧杯,三脚架,注射器,铝片,肥皂液,NaOH溶液,火柴,药品,仪器,探究活动,实验方案:(针筒实验),实验步骤,1、连接针筒和医用导管,2、用镊子夹取5片铝片, 从针筒上口加入,实验步骤,3、取少量NaOH溶液于 小烧杯中,用针筒吸 取约5ml,4、将针筒倒置于烧杯中, 并将导管插入装有肥 皂液的蒸发皿中,实验步骤,5、反应一段时间后,用 火柴靠近蒸发皿中堆 积的气泡,观察现象,6、反应结束后,将针筒
4、 中剩余的液体挤压进 废液缸中。,由实验探究可知Al和NaOH溶液反应中的产生的气体是H2。,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结 论,现 象,请写出铝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练一练,2Al6HCl2AlCl33H2,2Al6H 2Al3 3H2,当铝与酸和碱反应时,如果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则消耗的铝的质量也相同。,铝的化学性质,(1)与碱的反应,(2)与酸的反应,金属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反应 原理,定量 关系,2Al+2NaOH+2H2O=2NaAlO2+3H2,失去6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6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氧化剂,铝和碱
5、溶液反应,不是铝直接和碱反应,而是铝先和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Al(OH)3,然后Al(OH)3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如铝与NaOH溶液反应分两步进行:,Al(OH)3NaOH NaAlO22H2O。,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电子转移情况为:,2Al+2NaOH+6H2O=2NaAlO2+3H2+4H2O,失去6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剂,得到6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长期摄入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 2、用铝制餐具盛装碱性或酸性食物如果汁、食醋、酱油等是人体摄入铝元素
6、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在生活中,少选择铝制餐具,1、下列有关厨房中铝制品使用合理的是 A.盛放食醋 B.烧煮开水 C.用金属丝擦表面的污垢 D.用碱水洗涤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稀硝酸 C.NaOH溶液 D.NH3H2O,学以致用,1、铝与氧气和酸的反应,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2、铝的特性:能与强碱反应,本节课的你学到了什么?,知 识,方法,Al,知 识 网 络,3.向一个铝制易拉罐充满CO2,然后往罐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不一会儿听到罐内“咔咔”作响,发现易拉罐变瘪,再过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来 (1)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什么?写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易拉罐又鼓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OH溶液吸收CO2 ,罐内压强减小,外界压强将易拉罐压瘪。CO2 + 2OH- = CO32-+ H2O,Al表面氧化膜溶解后,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罐内压强又增大。2Al+2OH-+2H2O=2AlO2-+3H2 ,学生练习,谢谢各位老师,及全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