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例解上课讲义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12108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研究例解上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课例研究例解上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课例研究例解上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课例研究例解上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课例研究例解上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例研究例解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研究例解上课讲义(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例 研 究 例 解,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 洁 ,一. 关 于 课 例,1、课例研究的来胧去末,在70年代,流行优秀教师教学实录;,一直到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有的教案是有经验教师的设计,反映的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设计。,实际上,这时开始重视教学的设计。,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经验的人拿出来给没有经验的人来用。但是当有了选择之后,学习者的主体性开始受到注意。开始注意到教师的不同风格,但学习者主要还

2、是被动的。,2、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特点,(1)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2)整个操作过程在关注于实践紧密联系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一定的规范; (3)将交流、合作、分享作为整个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4)课例研究的主要价值不是提供一个例子供人模仿,更重要的价值是体现在过程中; (5)课例不仅是提供一个教学设计,而且提供了教学设计的过程,还提供了设计实施以后的反思。,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课例以教师的实践知识为主,是教师叙述个人在专业生涯过程中经历的改变,包括知识、行为、态度、工作技巧、期望、关注、重要事件经验等。,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

3、工作的一部分。 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3、课例研究的特点,(1)课例研究是真实的 研究把自然的教学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源泉 研究问题(课题)产生于起源于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需要 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展开研究 主要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式观察方法对问题或情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2)课例研究是开放的 课例提供的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什么,但是却是可以有所发现的。,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16580(个) 804=320(个) 1654320(个

4、) 5420 1620320,课堂上,学生不能想说就说,(3)课例研究是不完全的 教师在研究中不可能把问题发生、发展中的所有变量都揭示出来 认识或解释的不完全性并不降低我们追求解释的热情。,(4)课例研究倾向于归纳 课例的研究以归纳法为主要的分析手 注意力指向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互动关系,从人本的角度理解学校生活的完整性,验证证型课例 尊崇理论的价值,认为教学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结果,因此课例被视为理论证明的实例,4、课例研究的类型,问题呈现型 关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设法找到理论来协助解决实践的问题,课例是用以呈现的问题并唤起深思和反省的行动,经验分享型 强调故事和

5、利用叙述体故事来获得知识和沟通,课例是重要文献资料,是理论无法取代的知识,知识产生型 有新发现,课例本身就是知识,二.课例研究追求什么,1、面对教学,共同分享 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需要通过课例加以传递; 同伴的经验可以通过课例让大家共享; 教师“实践共同体” 活动借助课例的交流、探讨,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2、重视积累,增加实践智慧 教育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学者舒尔曼指出,教师专业知识应该由三 类知识构成: 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 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 三是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 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对典型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 大

6、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3、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从事研究的目标是追求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改善和提升实际的教学行为和能力。 教师的课例研究提供了解决特定教育问题,分享实际教育经验,不断反思的载体。 多年的实践发现,案例(课例)是用以表达这种过程的好形式。,三.老师怎么来做课例研究,(一)选取合适的主题,1、选择充满困惑的、有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 2、课例所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的细致的研究为基础的 3、课例必须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是能促进个人内省的,老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 “比较含磷洗衣粉与无磷洗衣粉对水体影响的实验设计”,“水雷”揭秘与金属钠 基于真实情

7、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一次尝试,不同理念影响下的“课堂互动”比较研究 基于“正方形”教学的案例分析,体验“做数学” “测量学校绿地面积”的项目学习,老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 “比较含磷洗衣粉与无磷洗衣粉对水体影响的实验设计”,作为一位有着三年教龄的年轻的科学课教师,葛老师非常接受和赞同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中也努力尝试着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这次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和葛老师合作的小课题研究“学生科学探究时教师支持性策略研究”,让葛老师感受很深。 课题以“比较含磷洗衣粉与无磷洗衣粉对水体影响的实验设计” 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内容葛老师上了三次,每一次课后葛老师和她所在的教研组全体

8、老师、区教研员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反思,并对课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再实践(上课)。 一轮三堂研究课(葛老师是三个平行班的任课老师,这三堂课分别是三个班级)以后,葛老师和她所在教研组的三位老师对学生探究性科学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老师怎么支持”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感受,有了很实在的认识。但是感受和认识的过程绝对是一“波”三“折”的。,“水雷”揭秘与金属钠 基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一次尝试,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然而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才是真实?对教师来说,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尽管已经了解了一些与如何做课例有关的内容,也看到了

9、别人写的课例,然而,一旦确定自己也要做课例时,内心还是十分茫然。不知道该选什么课题,怎么做下去,做了以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当时正好我的合作伙伴要开公开课,她选择的公开课课题是金属钠,并且拿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已经制作好的电子演示文稿。她的设想是先由学生到网络上查找有关金属钠的资料并在班级里做汇报,然后她再进行金属钠的相关性质的复习总结。,她的做法很流行!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通常都是以下两种方式资料查询和实验设计。许多教师都把学生上网查资料、资料汇报作为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然而一般对学生查询的资料都不做分析和甄别,学生的汇报仅仅是资料的堆砌,

10、信息量很大,但信息基本没有加工,没有深度思维,其实谈不到“研究”。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与社会、生产或生活有关的信息往往只是点缀,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桥梁,学生的实验设计通常是为了解决一道人为编制的实验习题,实验时所进行的观察指向性很强,以求证实某一个知识点,实验的结论通常是已知的而且是封闭的。既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也不能彰显化学的学科本质和魅力。 三是我感到教师在组织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时缺乏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关注,使教学流于知识的罗列,而忽略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意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这种困惑促成了我的一个想法:只有置于一定情景下的

11、研究才是真实的,也只有提供一定的情景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证实猜想。那么,作为教师,我的责任就是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背景。我决定以金属钠的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尝试用真实事件作为教学背景组织教学,使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学科知识的个人意义并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具体的做法是:寻找一份资料,必须是真实事件的报道,又必须与学生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让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作为工具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必要时可以用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二)课例的描述,一是要有条件和背景 描写研究的脉络和背景资料 此课例的焦点人物或事件 研究的潜在重要性 初步的文献综述,以作为研究可能的概念框架 (提出报告

12、其他部分的结构),体验“做数学” “测量学校绿地面积”的项目学习,初夏,我和六位小学数学教师组成了一个“新课程实施的自愿者研究小组”,想共同探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做数学”,也即“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做法。 在确定“做数学”的内容时,我们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学生“做”的项目应对现实世界是有意义的,即要能引起学生对其实际应用价值的认识;二是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拥有现成的资源,即是存在于学生周围的真实的主题;三是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和学生学习数学有关的。据此,我们发现并确定了一个项目:学校绿地面积的测量。,二是对故事关键环节要有详细的描述 以叙述形式提供资料,用描述性小标题表示不同“

13、发现”; 分析与资料混合使用,资料用来解说、证明研究者的诠释; 资料描述必须充分,以让读者进行自我判断,一、与学生一起“做数学” 1、目标的厘定 2、生活情境的教学化处理 3、提供适当的“脚手架” 二、“做数学”中教师的数学素养 三、“做数学”之后,虽然我们七人最少也有七年的教龄,但对怎么“做数学”却是相当陌生的。所以,我们的基本想法是:先于学生“做数学” 我们的第一步是对校园进行了再一次考察。考察发现学校竟有好几十块大小不等的绿地,去总务处找出了学校绿化的整体平面图加以核对,果然如此。图纸是专业的,有很多我们看不明白的符号,出示的图形、数据等等也是“专业化”的。按照我们的经验,我们学生看懂它

14、,绝对是有难度的。 面对众多的绿地,面对复杂的图纸,该怎么办呢?该怎么测量学校的这些绿地面积呢?我们七人有两种想法:想法一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后,每组测量学校每一块的绿地面积;想法二是小组分工测量不同的绿地面积。显然,每个小组测量学校全部的绿地面积,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并在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然而,这样工作量大,时间也会拖得较长,可能会对项目学习的开展形成一些障碍。,我们再一次讨论,达成了二点共识。第一,将复杂的校园平面图按比例局部适当放大,做“简化”处理,变成我们学生能够理解的图纸样式,以讲义的形式发给了学生;第二,选择了每个小组必须测量的三块“典型” 绿地,一块圆形绿地、一块不规则直

15、线形绿地和一块不规则曲线形绿地,而对其他绿地面积的测量不作硬性规定。 事后讨论时我们发觉,对复杂的图纸做的简约化处理,是我们这个项目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而且能实际操作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生活情境往往是复杂的,当以此作为教学对象时,教师有责任也必须要对此做适当的教学化处理,才能适合于学生。,学校绿化平面图和经过简化处理的图纸,三是有结论或者反思 教学的效果 学生的感受和教师的反思 结果的启示 由此引出的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三)案例报告的分析、提炼和升华,四、“做数学”的几点启示 1、在动手做中,发现学生的潜在错误,促进数学理解 2、问题是“做数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3、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做数学”的

16、过程中 4、“做数学”给学生一种丰富的学习经历,“皮亚杰的活动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他认为通过感性操作到表象操作,再从表象操作到理性操作,可使外部动作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苏联学者则指出,人的外部活动的动作结构能转化为内部的认知心理结构,列昂捷夫由此建立了著名的“活动与个性”的心理学理论”。换言之,学生的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和动口陈述等行为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让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做数学”,体验数学,让数学成为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也是我们“做数学”的初衷。 “测量学校的绿地面积”作为一项开放性很强的实际操作活动,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利用学生的知识背景来发展和增强学生的面积以及面积割补、测量等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概念,不只是提供学生一次“做数学”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