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11682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测试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1.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2.20世纪20年代,胡佛政府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强制干涉,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胡佛政府的政策 A.

2、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为“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2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时间长 范围广 破坏性大 首先爆发于英国 A.B.C.D. 4.下表是19291933年世界(苏联除外)工业生产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源是 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3工业生产指数10086.574.863.8国际贸易总额(美元)686亿556亿397亿269亿242亿A.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D.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5.“美国经济

3、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该段材料显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B.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D.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6.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B.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4、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 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 7.“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该段材料显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 B.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 D.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8.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20世纪20年代各国的稳定发展B.生产相对过剩C.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D.资产阶级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9.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

5、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10.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了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一定律”。宣告“第一定律”破产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B.“大危机”的到来C.“滞胀”现象的出现 D.“新经济”的问世 11.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

6、发展 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12.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C.列宁经济政策的成功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13.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下罗斯福采取的措施中,既能让失业者“免受饥寒”,又维护了失业者“自尊心”的是 A.对工人最高工时的规定 B.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C.对失业者进行

7、直接救济 D.给减耕减产的农民以补贴 14.蓝鹰标志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全国工业复兴署为遵守政府制定的新政法规的企业或产品颁发的徽章,无此徽章的产品会遭到美国民众的抵制。这一新政措施的积极影响是 A.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对缓解失业发挥了直接作用C.缓和了美国尖锐的劳资矛盾 D.为工业生产的恢复创造了良好环境 15.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

8、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B.C.D. 16.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 7 月 1 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 A.扩大就业机会 B.缓和社会矛盾 C.恢复发展生产 D.保护资源环境 17.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政府 A.整顿财政金

9、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以工代赈 18.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19.罗斯福说,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由此看出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是(

10、)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发展 B.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C.政府要关注民生,对国民要有责任意识 D.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0.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21.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到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

11、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 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22.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下列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与诚信机制最有关的法案是( ) A.国家产业复兴法 B.农业调节法C.社会安全法 D.紧急银行法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据此,正确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B.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C.宗教

12、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D.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24.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积极发展“新经济” 25.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19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000万辆,1975年约有1500万辆。”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C.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强力推动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