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10231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准考证号高一语文(人教版)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节日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文化实践,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节日的参与者,都会保留对节日的记忆。这种文化记忆首先是一种具有群体文化特质的记忆,个人体验的节日记忆,必然在社会语境中展开。因此,每个中国人都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化情结,其本质是一种在群体语境中实现自我身份标识的过程,也是一种从个人到家、国、天下的文化体验过程,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念相一致,通过周而复始的节日文化熏陶,实现从文化认同到天下大同的理想。通过节日传统理解这种文化智慧的实现,首先必须建立

2、在公共性的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全面考察中国传统节日。虽然中国节日在外在样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秉承公共性文化原则的节日文化,无疑拥有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传统节日所拥有的文化共性,这是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剩余劳动时间的节日时间与现代假日时间的主要区别。节日是一系列公共文化事项的组合。深入考察传统节日,它们往往表现出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社会(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在节日中,所有个人活动都必须考虑公共性。即使从节日的最小活动单元家庭来看,以过春节为例:从家庭祭祖到团圆,从家庭内部 (主要依亲属关系)互访到家族群体活动,从社区互动到不同聚落的互动,传统的过年从家祭团圆到正月十五的社火狂欢,一系列的节日文化事项无不

3、体现出公共性的不断扩展在各地区、各民族的节日传统中,只要条件具备,追求广泛交往的社会行为就内化为热闹、红火的文化价值观,节日中的热情好客、和谐相处形成一种具有约束性的文化生态。所有的节日习俗,必须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有利于和睦相处、愉快交往的社会关系维系,有利于对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群体性社会关系的修复和强化,有利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群体性仪式得以达成。总之,节日力求将全社会共同建构的“微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延续。节日不是私人时间,而是人类公共文化建构的专门时段。节日是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人类的文化归属由个人、家庭、宗族、社区、族群、地域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与由语言文字、亲属关

4、系、宗教信仰、地方信俗、服饰传统、饮食习惯、文学艺术、游艺竞技等众多的“符号”和由这个“符号”体系所串联的社会关系,综合构成文化之网。节日就是凸显这种文化认同的时间节点,每个人都在通过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在表达和处理各种关系的直接体验中,认知自我和群体。(选自李松从节日与假日的区别来审视节日记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社会成员参与节日,所保留的节日记忆,是一种有群体文化特质的记忆B节日思亲的文化情结的本质是一种从个人到家、国、天下的文化体验过程。C节日文化所拥有的文化共性,是节日时间与现代假日时间的主要区别。D每个家庭是节日最小的活动单位,因而节

5、日活动具有独立的个人特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着重分析了节日思亲的文化情结的本质特征,进而得出可以从文化认同达到天下大同的结论。B.第段阐明只有建立在公共性的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全面考察中国传统节日,才能理解文化智慧的实现。C.第段为总分结构,分说部分以排比句论证:节日习俗具有约束性,力求使节日带来的愉悦感受成为常态。D.第段段首以核心句标示:节日是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以此引领全段,从而突出了节日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每个中国人均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化情结,这是因为个人体验的节日记忆必然在社会语境中展开。B.中

6、国节日虽然在外在样态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它秉承公共性文化原则,故而使得节日文化具有文化共性。高一语文(人教版)试题第2页(共10页)C.构成人类文化归属的个人、家庭、宗族、社区、族群、地域等要素,和与其相关的社D.文化认同就是人类在节日这个时间节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达和处理各种关系,认知自我和群体。(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书籍是特殊商品,承载的是知识与思想,书价问题总能牵动各界关注。“2018年新出版图书平均定价已涨到68.5元。”不久前,由京东与开卷公司联合成立的京开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图书市场年度报告。68.5元这个数字一经公布

7、,就引发了关注。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马胜曾表示“再不涨出版业就垮了”;新经典文化副总裁黎遥则表示,2008年到现在书价翻了一番,5年后将遍地是百元书。围绕着书价上涨的消息,一时间众说纷纭,甚至引起部分读者的“阅读焦虑”。读者问书为什么要涨,作者担心涨价后读者会变少,出版社则说不得不涨。据新华社报道,仅浙江富阳一地的造纸厂,就从鼎盛时期的460家,缩减到2017年的125家。造纸厂减少,纸张需求依旧,据了解,2018年5月初的4天里,全国就有32家纸厂宣布涨价,每吨涨价幅度达100元至300元不等。而早在2016年年底,普通的胶版纸就已经从5000元/吨上涨至7000元/吨。“这几年图书定价上涨

8、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成本的上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王旭斌告诉记者,纸张成本占一本书成本的50%至60%。不仅纸价在上涨,物流、版税、人工等成本也在上涨。事实上,新书价格已持续上涨多年,开卷公司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新书定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新书均价为52.42元,2015年就已突破60元。许多出版社都认为,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合理的,且有可能继续上涨。(节选自涨价对纸质书影响几何,有改动)材料二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两种图书定价制度:一是“自由定价制度”,即图书根据市场规则自由定价,销售商决定图书售价,代表国家有美国、瑞典、芬兰、比利时、澳大利亚等;二是“统一定价制度”,又称“固定价格制度

9、”或“转售价格维持制度”,指的是图书销售商按照出版商规定的价格或在一定折扣范围内销售新出版的图书,代表国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德国非常重视图书作为文化产品的特殊意义,因此认为图书不应与普通商品一样打折销售。实际上,严格执行图书定价制足以让德国引以为豪。德国人认为统一定价不是为了避免竞争,反而是要维持多元出版者彼此之间的竞争市场,提高图书出版的品图书定价体系还避免了电子书对传统纸质书市场的大规模冲击与蚕食,从而起到质,保护中小型出版商。图书定价体系还避免了电子书对传统纸质书市场的大规模冲击与蚕食,从而起到了保护纸质书的作用。徳国媒体普遍认为,徳国坚持通过“价格立法”来约束竞争颇有

10、成效,小书店在资本横行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活泼地存在于大都市的中心。(节选自德国“价格立法”保护纸质书)材料三记者:图书合理定价有哪些国外经验可以借鉴?就我国而言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在哪里?邬书林:要把该涨的涨上去,不该涨的、“虚高”的部分,通过政府调节、行业自律等措施进行干预调解。解决书价的问题,我们还要吸收古今中外的各种经验。比如德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实施图书的“实价销售制度”,也就是按图书实际定价进行销售。“实价销售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讨论,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律都为这一制度“开绿灯”。希望政府、出版界、企业、大型电商平台都可以站在文化发展和民族未来的角度看待图书行业的问题。最重要的是

11、,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节选自书价涨幅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专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根据材料一,新书价格已持续上涨多年,例如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新书均价为52.42元,到2018年均价涨至68.5元。B.纸质书涨价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涨,其中不仅仅有纸价的上涨,还有物流、版税人工等成本也在上涨C. 68.5元这个数字一公布,就引发各界关注,但是大多各执一词,其中出版社认为,此轮上涨合理,而且会继续上涨。D.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两种图书定价制度,一是自由定价制度,二是统一定价制度,德国以立法形式实行后者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12、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造纸企业锐减,纸张供不应求,使得造纸厂纷纷宣布涨价,因此图书纸张成本上涨,纸质书涨价难以避免B.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对图书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中小型出版商的生存,也能够避免出现鲸吞蚕食现象。C.只要大型电商平台能按出版商规定的价格在一定折扣范围内销售新书,就能有效遏制纸质书价格的上涨。D.从文化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大局着眼来看待图书行业的问题,是政府、出版界、企业、大型电商平台的社会责任。6.根据材料内容,请你谈谈如何解决纸质图书涨价的问题。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今单阳那日正当三月中旬,早饭后,

13、宝玉携了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你在这里作甚?”宝玉回头,却是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去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什么没有?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

14、土埋上,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千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得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真正这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

15、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二字,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龟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还只管胡说!呸!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