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园林规划)建筑力学的任务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10134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园林规划)建筑力学的任务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城乡、园林规划)建筑力学的任务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城乡、园林规划)建筑力学的任务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城乡、园林规划)建筑力学的任务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城乡、园林规划)建筑力学的任务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园林规划)建筑力学的任务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园林规划)建筑力学的任务精品(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建筑力学的任务设计出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结构二、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静力学:构件、结构外力材料:构件内力结力:平面构件(杆系结构)外力三、建筑力学研究内容1、 静力学:研究物体外力作用写的平衡规律 对梁来说,要设计出合理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则是以梁的内力为依据,则内力又是由外力产生,外力都有哪些呢?外力大小如何? 这是属于静力学所研究的内容。2、 材力研究单个杆件:a. 强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出现断裂现象。b. 刚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出现过大变形。c. 稳定性:不发生突然改变而丧失稳定。 3、结力研究体系: a. 强度:由于荷载、温度、支座下陷引起的结构各部分的内力,计算其大小。b. 刚

2、度:由荷载、温度、支座下陷引起的结构各部分的位移计算。c. 稳定性:结构的几何组成。 11力和平衡的概念一、力的概念。1、定义2、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单位:国际单位制N、KN。二、刚体和平衡的概念。1、 刚体:2、 平衡:三、力系、等效力系、平衡力系。1、 力系: a、汇交力系 b、力偶系 c、平面力系。(一般)2、 等效力系:a、受力等效力可传递性。b、变形等效。、平衡力系:a、汇交力系:X=0,Y=0 b、力偶系: c、一般力系:,。、静力学公理公理:二力平衡公理一个刚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刚体则平衡(因为一对平衡力使物体的运动效

3、果为零)讲例公理:加减力系平衡公理一个刚体上增加或减去若干对平衡力,则刚体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推理:力的可传递性(注:不适用于求内力)证明: 刚体原作用,如沿作用线加一对平衡力(,),使,此与可视为一对平衡力系据公理减去与,则相当于从点移至点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略讲)推理:三力汇交平衡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证明: 刚体受,作用而平衡,与可传递到交于点,是其合力,必定通过点并与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形成一对平衡力)公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中学讲过,略讲、约束与约束力一、约束反力1、约束:限制别的物体朝某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如柱是梁的约束。2、约束反力:由

4、约束来给予被约束物体的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为反力。3、如何分析约束反力。(1)根据物体运动的趋势决定是否有约束反力(存在性)。(2)约束反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方向性)。(3)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就在约束物和被约束物的接触点(作用点)。 在(a)图中,对球体来看:球体虽在处与墙体有接触,但球体没有运动趋势,所以没有(运动)反力。在(b)图中,球体与墙在点不仅有接触点,球体同时还有向左的运动趋势。二、约束的几种基本类型和约束的性质。1、柔体约束:方向:指向:背离被约束物体。(拉力)方位:在约束轴线方位。表示:。2、光滑接触面:方向:指向:指向被约束物体。(压力)方位:沿接触面的法线方

5、位。表示:。3、 园柱铰链:方向:指向:假设。 方位:不定,故可用在x,y轴分力表示。4、 链杆约束:方向:指向:假设方位:沿链杆轴线方位。三、支座和支座力1、支座:建筑物中支承构件的约束。2、支座反力:支座对构件的作用力叫支座反力。3、支座的类型:()、固定铰支座:受力特性与圆柱铰链相同,形成不同。()、可动铰支座:受力特性与链杆约束相同,形式不同。()、固定端支座:方向:指向:假设。方位:不定。、受力图一、画受力图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取出研究对象。3、在研究对象上画出所受到的全部主动力。4、分清约束类型,在研究对象上画出所有约束反力。讲例题二、画受力图注意的几个问题。1、分析系统各构

6、件受力图,应先找出二力杆分析,再分析其它。2、如何研究对象是物体系统时,系统内任何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不能画出。3、作用力方位一经确定,不能再随意假设。说明:以上内容通过教科书例题讲解。另外增加例题。例:指出并改正图中示力图的错误。、荷载1、分类按作用时间:恒载活载偶然荷载按作用范围:集中荷载分布荷载按作用性质:静力荷载动力荷载按作用时间:固定荷载移动荷载2、简化、计算。() 截面梁自重的计算已知:截面尺寸h,b;梁单位体积重(m)求:线荷载q.解:此梁总重:b.h.l. (KN)沿梁轴每米长的自重:q=b.h. (KN/m)() 均布荷载化为均布线荷载。已知:板均布面荷载:q(KN

7、/m2);板宽b;板跨度(m)求:q(/m)解:板上受到的全部荷载:q.b.L(KN)沿板跨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线荷载:q=b.q(KN) 例如:图中板自重;防水层的均布面荷载为:q=300N/m2;水泥沙浆找平层厚.m,=20KN/m3;雪载:q4=300N/m2.求:将全部荷载化成沿板长的均布线荷载。解:q=1237N/m2; q2=300N/m2;q3=400N/m2 q4=300N/m2 (总)q=q1+q2+q3+q4=1237+300+400+300=2237N/m2 线载:q=3333N/m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一、用图解法求合力。作法:、平行四边形法则。2、各力首尾相

8、连。注:合力大小和方向与各力相加的次序无关。讲例题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即说明:汇交力系中,未知力数超过两个就不能作出唯一的闭合多边形,故平面力系汇交用图解法只能求出不超过两个未知力的问题。讲书例题、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力矩定理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1、如何投影:自加两端向x,y轴作垂线,则在轴上两垂线的线段,称为力在该轴上的投影。2、符号规定: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有正负之分,当力投影与坐标轴一致时,投影为正,反之为负。如:x=cos.F,即:段sin.F,即:A”B”段讲例题。3、 如果已知,则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确定,据几何关系

9、:;tg=|其中:F与x轴的夹角(锐角) F的方向由FX和FY的正负确定。二、合力投影定理: 1、用平行四边形法求出平面汇交力系P1、P2、P3的合力R。2、P1X=ab;P2X=bc; p3x=-dc; RX=abP1X+P2X+P3X=ab+bc-dc=ad=RX即:P1X+p2X+P3X=RX;同理:P1y+P2y+P3y=Ry 由此,得出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两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各个分力在同一 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即:RX=P1X+P2X+3X=X PY=P1Y+P2Y+P3Y=yX各力在X轴上投影的代数和;Y各力在Y轴上投影的代数和。23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三、合成:大小

10、:R= =方向:tg=| R与X轴的夹角合力所在象限由y、x的正负号确定。讲书中例题。四、平衡条件R=0,即:x=0;y=0则:x=0y=0五、平衡条件的应用:讲书中例题31、力对点之矩一、力矩1、什么叫力矩:一力使物体饶某点O转动,O点叫矩心,力的作用线到O点的垂直距离d叫力臂,力的大小与力臂d的乘积叫力对矩心O点之矩,简称力矩,以M0()表示,数学表达式为:M0()=2、力矩的正负: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力矩是代数量。3、力矩的单位:N.m,KN.m讲例题。32、合力矩定理一、合力矩定理。如图:M0()=-Pd=-P.a.sin又:将用两分力PX,PY代替,M0(X)=0;M0(Y)=-

11、a.P.sina即:M0()= M0(X)+ M0(Y)由此得:合力对力系作用平面内某一点的力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力矩的代数和。讲例题33力偶及其基本性质一、力偶和力偶矩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力叫力偶。1、力偶矩:为了描述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我们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力偶矩。它等于力偶中的一个力与其力偶臂的乘积。即:M=(d两力间垂直距离)2、正负规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3、单位:N.M KN.M4、力偶的性质:(1)、不能用一个力代替力偶的作用(即:它没有合力,不能用一个力代替,不能与一个力平衡)(2)、力偶在任意轴上的投影为零。(3)、力偶对所在平面上

12、任意一点之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如图:已知:力偶O在M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M对O点之矩为:PX+P(X+d) =-Px+Px+Pd =Pd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一、合成设 =结论: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讲例题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平面内所有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注:力偶和;力偶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力偶是力使物体饶矩心转动效应的度量,其大小和转向与矩心位置有关;力偶矩是力偶使物体转动效应的度量,力偶矩的大小与矩心的位置无关。三、平衡条件的应用:讲书中例题。35、力的平移法则一、平移法则:1、问题的提出:力平行移动后,和原来作用不等效,如何才能保持等效呢2、力平移原理:(1)在点作用一力(2)据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在点加一对平衡力使( 3 )力组成的力系与原来作用于点的力p等效。( 4 )力系组成两个基本单元,一是力,一是p和组成的力偶,其力偶矩为因此,作用于点的力可用作用于点的力和力偶矩来代替。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到同一物体上的任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新作用点的矩。反之,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可以合成一个力。41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简化一、主矢、主矩1、简化原理据“力平移法则”,可将平面一般力系中的各力平行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