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营管理)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10065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经营管理)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地产经营管理)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经营管理)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精品(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1、前言1.1拟建工程概况项目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受其委托,我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承担其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拟建项目为综合性住宅小区,由高层和低层建筑构成。本次详勘涉及1118层高层建筑19幢,12层的低层建筑3幢,部份主楼(13#楼)下设地下室一层。拟建工程由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根据设计方提供的拟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要求等基本资料,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见表1.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划分标准,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三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故岩土

2、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在于:1.2.1按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详细勘察阶段”要求进行;1.2.2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它不利影响,提出合理处治措施;1.2.3查明荷载影响范围内各岩土的分布、厚度、深度、均匀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卵石土的密实度和岩石的风化等级,并划定其界限;1.2.4查明古河道、塘堰、沟、坑、洞、墓穴、各种地下管网及其它地下障碍物的分布范围、深度、堆积及回填物; 1.2.5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3、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若遇可液化地基,进行地震液化评价,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1.2.6论证分析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提出设计与施工的合理建议;1.2.7提供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地下设施和斜坡的影响;1.2.8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类型、水质。提出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并提供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参数和抗浮设计水位的绝对标高。1.3勘察技术依据1.3.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1.3

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3.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3.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3.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3.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3.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9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1.3.10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3144号;1.3.1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委托方提供)和岩土工程勘察要求(设计方提供)。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在充分

5、搜集本地区已有地质资料及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设计要求,按有关规范规定,开展本次勘察工作。1.4.1 勘察方案设计1.4.1.1勘探点的布置:为掌握地基土在拟建建筑物范围内纵横方向上的分布情况,满足工程地质评价要求,本次勘察按拟建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59个(建设方认可),间距4.436.5m,其中控制性勘探点82个,占总数的 1/3多,符合规范要求;控制性钻孔中选取19个钻孔,对其实行全断面取芯钻探,同时兼作波速测试孔。其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图01)。1.4.1.2勘探点深度:为掌握地层纵向变化,特别是软弱下卧层分布,对于高层建筑需满足沉降计算及施工方面

6、要求,勘探点深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初步确定,根据野外施工情况予以调整。12层低层建筑:一般性钻孔6.79.8m,控制性钻孔9.910.9m。1118层高层建筑:一般性钻孔6.712.00m,控制性钻孔7.621.5m。1.4.1.3测量放孔: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由专业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放,孔口高程以建设方提交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为黄海高程系统,高程及孔位误差符合规范要求。1.4.1.4钻探:采用液压SP-100型钻机钻进,钻进时采用植物胶固芯护壁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新工艺进行全断面取芯,岩芯采取

7、率达85%以上,并对岩芯数码拍照存档。1.4.1.5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采用此手段对每个钻孔的卵石层连续进行原位测试,以定量评价卵石层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同时配合地质钻孔作为解释动探曲线和进行分层的地质依据。1.4.1.6标准贯入试验:在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中进行,根据测试成果来判别土层均匀性、划分土层;判别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及等级;估算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估算砂土密实度及内摩擦角。1.4.1.7地基波速测试:采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研制的RSM-24FD动探仪、低频速度型检波器,采用瞬状面波法,振源采用重锤锤击,用检波器拾取锤击振动的信号,依测试深度的要求调整检波器和震源到检波器的距离。通过对测

8、区声速信息处理,反演介质内波速场的分布,了解地层物理力学特性,测定地基土剪切波速、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等参数,进而对场地地层分层和进行场地类别划分,为场地地震效应分析提供依据。1.4.1.8室内土工试验:在粉质粘土和粉土中采集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分析,提供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定量参数,供工程评价及建议之用。在粉土和砂土中采集相应数量扰动样进行室内颗分试验,以获取粘粒含量等重要指标。在卵石层中进行颗分试验,以了解砂卵石层土的颗粒构成及级配程度。1.4.1.9土、水质分析:按规范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室内简分析获取相关参数,进行腐蚀性评价;选取二个钻孔在卵石层以上土层按上、下部位分别采集相应数量样品,进行室内

9、分析,供土腐蚀性评价之用。1.4.2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于2008年4月12日进场正式开展野外工作,直至2008年4月26日完成野外钻探及测试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4.2。此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提交最终成果报告。 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工作由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心试验室完成,地基波速测试工作由中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完成。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拟建场地北侧紧靠县内毗河,东、西两侧为附近单位房地产开发项目,南侧紧邻金泉路,交通工具可直达勘察现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2.2气象、水文概况区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四季鲜明,日照少,无霜期

10、长,年平均气温16.2C,最高气温达39.0C,最低气温5.9C;主导风向北北向,年平均风速为1.2m/s,最大风速为28.0m/s;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280Pa;年均降雨量在9001000mm之间,多集中于夏季,7、8月份易形成暴雨天气;年平均相对湿度82%,潮湿系数0.97。县县城附近河流主要有北河、中河、毗河及沱江,其中北河、中河、毗河为沱江支流,在赵镇东南部汇入沱江。拟建工程位于毗河南岸,紧靠毗河。根据三皇庙水文站观测资料,毗河多年平均流量40.19m3/s,一般510月为丰水期,11月次年4月为枯水期。2.3地形地貌县地处川西平原与山地过渡地带平原一侧,区域地貌属剥蚀浅丘和

11、侵蚀低山地貌,东临山,山脊一般最高8001000m,相对高差400600m,坡为全县最高峰,海拔1046m。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北东缘,沱江水系毗河冲洪积级阶地,阶面高出河水面约24m,阶面上的堆积物由第四系的冲洪积物构成,据区域地层资料,厚度达10余米。基底为白垩系棕红色砂、泥岩组成。场地原为农田耕作地及居民住地,地形约有起伏,整体上呈南高北低。场地地面标高在450.38455.22 m,相对高差为4.84m。2.4区域构造及地震县位于新华夏系构造断陷盆地西缘,东临龙泉山背斜,在构造部位上,属扬子准地台中的四级构造,其构造发育呈N3040E向延伸,与原长轴方向基本一致。在晚近期以来,沉

12、积了较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于河床及其两岸附近地区,区内在上更新统至今,沉降活动大为减弱,且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弱,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稳定区。据历史地震调查,市尚未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历史记载与证据,已有地震反应,均为周围地震波及所致。据区域地震台网的近期监测资料,同时统计了1958年1月1984年1在附近地区共发生过2.5级地震118次,2.02.4级地震72次,未发生过一次。周围强烈地震区均远离市,市邻区地震虽频繁,但市反映不强烈,市烈度未超过度,但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感强烈。综上,工作区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中的地壳稳定区。2.5 场地地基土

13、构成及分布本次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l 4)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al+pl 4)。下伏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现将场地地层由上而下分述如下:2.5.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l 4)杂填土:灰褐色、稍湿、松散。由碎砖瓦片、砼碎块、废塑料、布料及少量卵砾、粘性土混杂而成。结构疏密不均,系新近堆积而成,堆积时间小于10年左右。场地内零星分布,为农房拆迁地段,层厚1.003.00m。素填土:灰褐色、灰黑色,稍湿,可塑状,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上部偶含少量碎瓦片、碎砖块,中下部较纯,富含腐殖质,植物根系发育,场地

14、内广泛分布。揭示厚度0.502.00m。预计堆积年限在10年以内。2.5.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al+pl 4)2.5.2.1粉质粘土:褐灰色、黑灰色,稍湿湿,可塑状。由粘土矿物与少量粉粒组成,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微层理发育,上部含少量有机质,中下部质纯,底部含粉砂质包含物向粉土层过渡,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构致密。该层场地地内分布较广,揭示厚度0.704.90m。2.5.2.2粉土:褐灰色、青灰色,湿很湿,中密状。以粉粒为主,下部含粉砂质重,局部地段含淤泥质,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微层理发育。饱和状态时具振动水析现象,刀切面粗糙,手捏有砂感,不易搓条。该层分布较广,

15、大部分钻孔都有揭露。揭示厚度0.304.30m。2.5.2.3淤泥:灰黑色,湿饱和,软流塑状。主要由粘粒和少量粉粒组成,有机质含量高,见腐烂植物枝叶。粘性强,断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摇震反应。场地内零星分布。揭示厚度0.204.40m。2.5.2.4粉细砂:褐灰色、青灰色,湿饱和,松散。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暗色矿物组成,含粉砂粒,颗粒呈细粒状、棱角状。分布不连续,位于卵石层以上,呈透镜状产出,揭示厚度0.303.70m。2.5.2.5中砂:褐黄色、青灰色,松散、湿饱和。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暗色矿物组成。局部分布,位于卵石层以上,粉细砂或粉土以下,呈透镜状产出,揭示厚度0.201.50m。2.5.2.6卵石:黄褐色、青灰色,湿饱和。骨架颗粒由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石英砂岩、灰岩和辉长岩等组成,呈中等微风化,亚圆圆形,一般粒径20mm120mm,大者达160mm,孔隙中充填砂砾和少量粘性土。卵石层顶板埋深1.506.70m,局部地段裸露。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厚度大,密实度有从上而下增强的趋势,现根据卵石含量和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