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09874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2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 度。 ”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 宁信度,无自信 也。 ” (选自韩非子)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 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球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 【注】 遽( j ):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郑人有且置履者_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

2、其坐_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 不亦惑乎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 郑人 ” 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 蠢人蠢事 ” ,请简要概括这个“ 蠢人 ” 所做的 “ 蠢事 ” 。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2)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船停了,(这个 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

3、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 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且:将要。 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度:测量。 句意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坠:坠落; 句意为:不是很糊涂吗?惑:迷乱,糊涂。 (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

4、遗漏、不随意增减内 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中重点词语有。及:等到;罢:散;遂:最终。句意为: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 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中重点词语有止:停;契:刻。句意为: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 下水寻找剑。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找到相关句子。从原文中找到原句,在翻 译即可; 从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 足? ” 曰: “ 宁信度,无自信也。” 可以看出整人的可笑之处; (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细读文章可知这个“ 蠢人

5、” 所做的 “ 蠢事 ” ,从 “ 从其所 契者入水球之 ” 可以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是主观题型。从“ 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上回答。 故答案为: 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船停了,(这个楚 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 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 中寻找落水的剑; 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

6、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 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两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文中的寓意 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有一个

7、将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 在座位上,去集市时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道:“ 我忘了带尺 码。 ”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 人问(他) “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 “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足码,也 不相信自己的脚。” 【乙】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8、 鹬蚌相争 赵且伐 燕。苏代 为燕谓惠王 曰: “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 , 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 , 以 弊大众 ,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 “ 善。 ” 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 伐:攻打。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 惠王:赵国国君。 曝( p ):晒 太阳。 喙:鸟的嘴巴。 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 相支:长久相 持。 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赵且伐

9、燕 _ 以弊大众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 (1)将要;蒙蔽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 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 于接受。 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 【分析】( 1)“ 且” 是副词,将要;“ 敝” 指使 劳苦(贫困) (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

10、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 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 方法巧妙、态度诚 恳” 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 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方面来回答。 (4)从 “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 翁得利。 故答案为:( 1) 将要; 使 劳苦(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 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 于接受。 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从惠王的角度看: 善于听

11、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 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 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 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

12、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 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积累成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 来分析成语和谈启示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 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 老 父在太丘,强者绥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 孤 往者 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 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 对自己

13、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例句义项 卿家君法孤 _ A法令,制度;B方法,做法; C效法,仿效;D标准,法则。 久而益敬 _A更加; B增加; C好处。 孤往者尝为邺令_ A经历、体验;B曾经; C吃一点试试 周公不师孔子_ A传授知识的人;B仿效,学习; C军队; D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 (2)请用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 处)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

14、师周公”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1)C;A; B;B (2)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 家父没有效 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解析】 【分析】( 1) 句翻译:你的父亲学我,故选C。 句翻译:久而久之,大家 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故选A。 翻译: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故选B。 翻译:周 公没有学孔子。故选B。 (2)根据句意: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 什么事情? ” 故

15、句子划分为: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4) “ 此事 ” 指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现代话就是:对强者用德行去 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 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 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借周 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 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故答案为:( 1)C、A、B、B (2)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 (3)周

16、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 家父没有效 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辨析。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 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 意义。解答本题,先读一读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提取出划线字的语境义,再对照义 项选择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 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断不好,所以先读一读句子,体会语感节奏,分析句子成分后 再谨慎短句。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注意:保留 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