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PPT(第六次)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3809392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473 大小:9.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PPT(第六次)_第1页
第1页 / 共473页
发展心理学PPT(第六次)_第2页
第2页 / 共473页
发展心理学PPT(第六次)_第3页
第3页 / 共473页
发展心理学PPT(第六次)_第4页
第4页 / 共473页
发展心理学PPT(第六次)_第5页
第5页 / 共4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PPT(第六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PPT(第六次)(4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 概 述,涉及四个单元 对象 方法 历史 理论,研究对象 全程的心理发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 全程:包含人类演化和个体的成长 人类演化种系发展:动物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动物智慧研究如今仍然是研究的热点 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成长个体从生熟-衰老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2002年8月科学杂志报道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乌鸦会做鱼钩取得高颈试管中的食物。,黑猩猩被关在栅栏内,栅栏外较远处放有水果,栅栏内有两根竹竿,但都太短,单独使用都不能够取水果。但竹竿上有孔,如果一根竹竿插到另一根

2、上就能够取到水果。研究发现,猩猩能够把两根竹竿连在一起,取到栅栏外的水果。(苛勒的实验),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说明:它们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简单的工具初步解决一些问题,具有了初级思维。这种初级思维为人类思维的发展做了生物学的准备。,种系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广义 种族 民族心理学 个体 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 狭义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包括生理、认知、社会性。 特征或性质(五点): (1)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 (2)不平衡性 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

3、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 (3)普遍性与差异性(特殊性) (4)增长与衰退的辨证统一发展=增长? (5)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1)方向性和顺序性,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婴儿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下肢动作也是如此。,头尾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跑 跳 攀登,心理发展阶段划

4、分标准,1. 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霍尔 “复演说” 幼儿期(6岁前)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 意识的学习期(6岁到13岁)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 青年成熟期(14岁至18岁)近代文化阶段 3.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上述标准划分的阶段,虽然存在等级差异,但是都遵循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进展。,(2)不平衡性,总体发展一般趋势是:出生到幼儿期是第一加速期;青春期是第二加速期.童年期是平稳发展期,成人期是缓慢发展期,老年期呈现下降趋势。 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

5、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3)普遍性和差异性,智力发展的普遍性与成分发展差异性,(4)增长与衰退的统一,发展=增长+衰退 不同年龄阶段的增长衰退不同.童年期(0-18岁)以增长为主,中年期增长和衰退大体相当,老年则是衰退为主.,(5)连续性与阶段论,发展的关键期,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Lorenz发现,小鸭和小鹅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印刻(imprinting)”。心理学家将“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

6、发展的基本特征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阐述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更为本质性的研究内容。 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单元 研究历史,准备阶段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演变:,产生,形成,分化和发展,演变和增新,经历哪些阶段?,19世纪后期,1882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什么时间?,儿童心理的问世,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出现各种心理学流派,理论观点和具体研究工作上的演变,

7、表现?,一、准备阶段,中世纪,儿童被视为“具体而微”的成人(即小型成人) 文艺复兴以后,自然主义为儿童心理学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福禄贝尔的“恩物”,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为儿童心理学诞生奠定了研究基础,中世纪绘画中的儿童的形象是“小大人”。,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基人普莱尔(W.Preyer),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标志性事件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发表第一本科学儿童心理学著作。 研究目的: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的价值:,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多样化研究途径: 霍尔(G.S. Hal

8、l)的问卷法 比纳(A.Binet)的智力测试 格塞尔(Gesell)的儿童发育常模 出现重要的理论派别: 霍尔提出的复演说 杜威的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史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华生的行为主义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 20世纪中期,儿童心理发展进入演变和增新时期。集中反映在各学派的分化和学科概念的革新。,四、毕生发展观的确立,20世纪中后期,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开始确立 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最早提出追求人的心理发展的全貌而不是孤立研究心理,并出版发展心理学标志着第一本发展心理学。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

9、的更名,确立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此外,霍尔对老年心理做了研究;荣格做了成年心理发展,主张心理发展: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重视中年危机,阐述了老年心理。,毕生发展观的确立,20世纪中后期,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开始确立 1957年,美国的更名,确立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霍尔,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研究,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对个体一生全程发展率先作了研究,对成人记忆、思维、智力、道德、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新生儿就具有了不起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反应外界刺激的能力,如:感觉能力 2

10、)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许多新兴学派都修正了原有学派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缺点,重视儿童社会性的研究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一些新的研究改变了皮亚杰的实验设计,降低了实验的难度,修改了实验方法,结果发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并非是截然区分开的,同时发现年幼儿童已经具有很多重要的认知能力。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成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已经由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转变为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规律。 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把心理发展作为自组织系统来分析已经渗透到发展心理的研究中。,第三单元研究的方法,发展心

11、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什么” 解释:对发展心理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等作出说明“为什么” 预测:根据理论和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景中的反应作出推断 控制:根据科学理论操纵某些变量或创设一定情景,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第三单元研究的方法 特色性设计范式,横断研究(横向研究)最常见的设计 纵向研究(追踪研究) 横纵交错的交叉研究(时序设计),一、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同一时间内”?,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N2016),例如:年月同时测查4-11岁儿童的行为

12、问题现患率 年龄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男 14.40 16.18 12.45 12.11 13.08 13.30 13.31 11.64 13.34 女 11.26 14.83 18.35 15.63 18.91 12.60 14.62 10.76 14.54 合计 12.94 15.55 15.07 13.75 15.86 12.93 14.00 11.18 13.93,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因此这种设计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横断

13、研究,其不足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断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也称群体效应)的影响,即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横断研究,例如,如果测量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对摇滚音乐的兴趣,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但事实上,这更可能与不同的社会时代对音乐的兴趣变化有关。 利用横断研究得出的数据表明,60岁以后智力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下降是年龄发展本身引起的呢,还是由于老年组被试的受教

14、育程度不及年轻被试引起的呢?,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1984至1995年间,在南京开展了针对同一群体儿童的追踪调查研究。1984年初次调查了697名学前儿童,平均年龄5.7岁,其后分别于1988年(平均9.7岁)、1990年(平均11.7岁)、1994年(平均15.7岁)对这些儿童作追踪调查。调查均用父母报告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纵向研究:男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女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行为问题的总分值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的下降;独

15、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男女性别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提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差别只有少许,且发展到青少年期这些差异有大致消失的趋势,“行为改善”更多地见于男孩而非女孩。,纵向研究的优点,纵向研究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 纵向研究还有助于探明早期发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有益。,纵向研究的缺点,纵向研究体现出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 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样的代表性。 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不可

16、避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三、交叉设计(聚合交叉设计),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聚合交叉设计,在较长时间里对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连续的追踪研究 1975年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5岁 20岁 25岁30岁 35岁个体心理发展 20岁 25岁30岁35岁40岁 25岁 30岁35岁40岁45岁 30岁 35岁40岁45岁50岁 社会历史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交叉设计:例,以儿童的性别角色态度为例,看看交叉设计是如何来考察性别角色态度是如何随年龄、社会生活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性别定型灵活性的平均值,0.7,0.6,0.5,0.4,样本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