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9268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工程质量)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工程质量)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工程质量)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工程质量)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品(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与质量保证措施4.1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4.1.1施工测量方案4.1.1.1测量仪器该工程计划配备的测量仪器见下表:测量仪器序号器具名称器具用途型号精度数量1电子全站仪定位放线Topcon GTS-821A1,(2mm+2ppmD)12激光垂准仪重要轴线的竖向传递DJ3-L11033经纬仪定位放线J2-2B34水准仪标高控制DSZ-2B35激光平面度仪水平面控制JYJ-J1026钢卷尺定位放线5m/30m/50m1/100012/3/37测微器沉降观测18铟钢尺沉降观测2m29塔尺3m/5m3检测仪器10托线板墙面、楼地面垂直度控制200150121mm311稠度仪

2、测量砂浆稠度112坍落度量筒测量混凝土坍落度213自动温湿记录仪自动记录温湿度2 14温湿度仪测试温湿度2 15接地电阻测量仪安全测试2C-8A24.1.1.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城市坐标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用极坐标法根据所计算的方位角,用电子全站仪将控制点分别投射到施工现场,经复核无误后,作为现场施工的主要控制点,根据控制点定出其余轴线,用50m钢卷尺按照其与轴线的关系逐一定出,并定好其延长线的护桩。基础施工时根据现场护桩控制点,向下投射到基坑内,定出各轴线的相对位置,用来控制地下室阶段的施工。为了保证控制线的精度,要做到每投一层用仪器对各轴关系进行校验,轴线偏差不得大于3

3、mm,测量时要精密整平,水平度盘水准度,以减少系统误差。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布置图4.1.1.3现场标高控制点建立根据提供的高程点用精密仪器引至施工现场,不少于三个互相通视的点,并做好保护措施,以控制结构设计高度。控制点的保护如图4.1.1.4竖向测量传递(1)本工程的竖向测量采用内控法,仪器采用激光铅垂仪。(2)内控法轴线控制点的设置:在0.000首层平面上,适当位置设置与轴线平行的辅助轴线。辅助轴线距轴线8001000mm为宜,并在辅助轴线交点或端点处埋设标志。埋设标志采用150150钢板。用全站仪将控制点精确测试到0.000平面预埋钢板上,用钢针刻出()字线作为室内控制网基准点,作为竖向引

4、测的依据。(3)首层以上位置施工时预留洞200200(激光束通孔),每次投点时将激光铅直仪分别置于P1、P2、P3、P4控制点上,严格对中调平,为了消降仪器带来的系统误差,每一个基准点投点时向上投四个点,亦将仪器分别转0、90、180、270投点,取1和3,2和4相交点0,即为所要投测的铅直点,该投点法完成后,校正铅直点的精度,校正后使用该点,每层点校到施工层后用经纬仪、钢尺进行检验,闭合后方可放线。(4)为了保证控制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做到屋间竖向测量不得超过3,建筑全高竖向测量偏差不得超过3H/10000,有不应超过3。为了保证精度,要做到每投两层用仪器对各轴关系进行校验,测量时要精密整

5、平,水平度盘水准度,以减少系统误差。4.1.1.5、高程传递(1)0.000以下高程传递,直接采用倒尺法向基坑下传递所示(2)0.000以上标高控制,在建筑物四角外墙上,分别测出1000线做为结构标高控制和向上传递的依据,高差的垂直传递可用悬挂已检定钢尺的方法,其长度应加尺长、温度等改正。悬挂时施以标准拉力。(3)标高基准点的测试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3点,以便互相校核,其3点误差不得超过3,取其平均值作为平面施工标高基准点。4.1.1.6楼层平面放线待本施工段所有内控点都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经纬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各条轴线的测放。4.1.1.7

6、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确保结构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设计要求及位置进行埋设。观测点的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水准点不少于3个,同标高基准点,应设在能互相通视、振动少、安全稳定的地方,使其形成水准闭合网。(2)为了满足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采用一台精密水准仪来进行观测,以满足设计要求。(3)为了保证观测精度的正确,应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资料,固定测量仪器,固定基准点,固定测法和路线。(4)观测点稳固后即开始首次观测,以后每层一次直至施工完工,完工当年每3个月测一次共四次,第二年6个月一次,第三年起每年一次直到稳定;(5)沉降观测结果要闭合,误差不得超过要求。4.1.1.8重点部位测

7、量控制(1)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本工程10#12#住宅楼属于高层施工,施工中必须保证结构的垂直度,除采取激光铅直仪控制外,在首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分别在主楼四角剪力墙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形标识,作为上层墙体支模的控制线,与楼层所放轴线校核无误,以此为依据校准模板的边缘位置,层层传递,并做出标识,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2)墙、柱施工精度的控制为了保证剪力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首先根据轴线放出墙、柱的位置,弹出墙、柱的边线,然后放出距墙、柱边300mm的控制线,并标记红三角标识,用于支模的控制和支模后校核,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不少于两个,该层墙、柱施工完以后,及时将控制线投测

8、到墙柱上,以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3)电梯井垂直度控制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出井筒边300mm的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在后续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井筒侧面用红三角标识。4.1.2边坡处理4.1.2.1基坑开挖方式拟建工程基坑周边环境较简单,开挖深度较浅,基坑土质情况尚可,属三级基坑。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施工条件,本基坑开挖方式为放坡大开挖,放坡坡度1:1,采用挂钢丝网片喷射混凝土护坡。并对10#12#高层住宅区和13#23#楼地下车库区采取轻型井点降水结合明排水方式降低地下水位。4.1.2.2基坑边坡护坡措施本工程地下室基

9、坑面积达5万平方米,大面积基坑放坡开挖之后,边坡暴露时间较长,易受雨水冲刷而产生溜坡、塌方现象,故需要采取措施对边坡进行保护,以防雨水冲刷坡面。另外,边坡土方长时间暴露,遇大风天气,容易形成扬尘,污染环境,为了保证本工程在安全、文明、环保的状况下顺利实施,故对边坡进行保护。(1)边坡护面方案选择本工程采用喷射混凝土护面法,根据土方开挖进度,及时对暴露的边坡进行护面,方法是在坡面垂直插入25长400500mm插筋,插筋纵横向间距1.0m,在坡面上铺4250的钢筋网片,浇筑50厚C15细石混凝土,表面压光,分别在坡脚和坡顶设置排水沟,有效排除雨水和地下潜水对边坡的影响。(2)喷射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法

10、施工工艺流程挖土,修整边坡25插筋固定安装绑扎钢筋网片喷射50厚细石砼砼收面压光压00下车库区法办基础至坑底表噶的水养护,防止表明。在坡顶设置、养护结合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及时修整基坑边坡至平整状态,然后在边坡上插入25钢筋,梅花型布置,间距1M。安装绑扎4250钢筋网片,绑扎点隔一绑一,梅花形布置,与插筋相交处应绑扎固定牢固。喷射砼的施工应满足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的规定,采用干法;喷层砼强度为C15,现场拌制,配比为:水泥:砂:石子:水=1:2:2:0.5,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喷砼面层一次喷射完成50mm。粗骨料粒径58mm,喷层初凝小于10min,终凝小

11、于30min。护坡面的施工必须遵循“边挖土、边护坡”的原则;施工护坡必须与挖土密切配合;挖土必须遵循“分段、分层”的原则。分段长度约2030m,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工护坡面;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及时压光收面,并浇水养护,防止表面开裂。4.1.3基坑降水方案4.1.3.1降水方案的选择根据无锡地区以往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结构设计的特点,需要采取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降低地下水有三个目的:(1)大面积地下室施工期间,永久工程的重量不足以抵抗水力浮压,需要采取降水措施,直至顶板覆土完毕;(2)高层住宅局部集水坑、电梯井基坑落深较大,地下室基坑不能满足抗渗流稳定性要求,需要采取抗渗流稳定性措施,以有效降低微承

12、压水头高度,保证坑底的稳定性;(3)挖土施工前,将地下水降至坑底标高以下0.5m1.0m,以保证挖土作业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下进行,保证基坑坑壁的稳定性;综合以上的降水目的,本工程降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与明排水相结合的方案。4.1.3.2轻型井点降水(1).降水分析基坑涌水量计算,轻型井点套数计算,轻型井点总套数22套。(2)施工方案确定1) 基坑周围布置环型井点网,坑内降水,井点管沿基坑四周布置;同时在基坑中间设置井点,在基坑开挖前预降水。2) 基坑要求降水深度:开挖底面以下0.5m。现有场地大部分整平标高为2.03.2m之间,则基坑开挖约4.56.0m。3) 下井管深度:开挖底面以下1.52m。

13、4) 影响半径:r=12.00m。5) 降水管总长度:825m。6) 真空泵数量:22台(组)。7) 井点管间距;1.2m,井点管总数为110根,长度为7.5m。8) 抽水时间:基坑约90天。4.1.3.3施工准备(1)、施工机具 1)滤管:48钢管,壁厚3.0mm,长度为2.0m,一端用厚为4.0mm钢板焊死,在此端1m范围内,在管闭上钻1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网,每隔5060mm用10号铁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联结。 2)井点管:48钢管,壁厚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3)连接管: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

14、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 4)总管:75mm钢管,壁厚为4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5)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真空泵或射流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6)水枪:48*5无缝钢管,下端焊一个16mm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7)蛇型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8)高压水泵:100TSW-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9)凿孔冲击管:219*8的钢管,其长度为10m。(2)、施工主要设备本工程清型井点降水设备为JSJ-60型射流真空泵机组,为目前市场上通用的井点降水设备。机组主要技术参数:1)最大抽吸深度:-9.6m。2)最大抬升高度:+8.0m。3)最大真空度:0.1Mpa。4)适用真空度:0.040.08 Mpa。5)最大排水量:45m3/n。6)离心泵电机扬机功率7.5KW。(3)、材料 填砂采用粗砂,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网眼。(4)、技术准备1)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采取的对策。2)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设备提前1天进场,进场后选择场地堆放好,并做最后检修,确保设备完好的投入使用。(5)、现场准备工作设备进场前作详细的现场勘察,了解场地的实际情况及周边环境。了解水源,电力位置及最大可用电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