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十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08833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论十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通论十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通论十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通论十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通论十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论十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论十一: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论十一:词类活用,现代汉语词类活用,(1)我的模样很中国。 台湾艺人 (2)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牵手歌词 (3)我看见他顺着电缆从河这边慢慢地小过去了。,词类活用的定义:,词语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或语法功能。 分辨:活用兼类 食:“公赐之食,食舍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经常性的,而活用是临时性的。,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主要情况如下:,名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用如动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1、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指名词具有了动词的意义与功能,可充当叙述句的谓语,可带宾语等。 (1)晋灵

2、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2)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3)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左传僖公五年 (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战国策赵策三 (6)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战国策齐策四 (7)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8)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10)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11)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楚策一 (12)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13)鸟有凤,兽有麟,鸟兽皆可凤麟乎

3、?法言问明 (1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孟子梁惠王下 (15)贤者与民饔飧而食,并耕而治。孟子滕文公上 (16)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17)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8)“雨木冰”者何?雨而木冰也。公羊传成公十六年 (19)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赵威后问齐使 (20)魏女色艳,郑袖鼻之。论衡累害 (21)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2)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名词用如动词的鉴别方法,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魏女色艳,郑袖鼻之。论衡累害,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

4、二年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左传僖公五年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战国策齐策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贤者与民饔飧而食,并耕而治。孟子滕文公上,两个名词连用,如不是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就有可能活用为动词。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战国策赵策三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楚策一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战国策赵策三,2、名词的意动用法,指把宾语所代

5、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1)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礼记礼运 (3)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记礼运 (4)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战国策齐策四 (5)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四,(6)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战国策齐策四 (7)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8)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9)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10)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1)桓公之

6、于管仲,耳而目之。盐铁论刺赋 (12)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 文选北山移文 (13)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子安集滕王阁序 (1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临川集伤仲永,3、名词的使动用法,指以名词为叙述句的谓语动词,这个谓语使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事物。,(1)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宋史胡铨传 (2)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 (4)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6)故扁鹊不能肉

7、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盐铁论非鞅,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即形容词作叙述句的谓语,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战国策赵策四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大学 (4)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5)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子路 (6)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8)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记礼运,(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

8、州 (10)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上 (11)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滕文公上 (12)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1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 (15)能富贵将军者,上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汉书贾谊传,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指形容词作叙述句的谓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和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具有的性质或状态。

9、(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2)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礼记礼运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第八十章 (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 (6)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汉书食货志 (7)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汉书赵充国传,三、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即本不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并表示主语代表的人或物使宾语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1)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2)梁客新垣衍安在?我请为君责而归之。战国策

10、赵策三,(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论语阳货 ( 5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6)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7)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于河外,走蒙骜。史记魏公子列传 (8)客有吹洞箫者其声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东坡前赤壁赋,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这个及物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发出的。 (1)闻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传宣公二年 (2)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3)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4)吴王有

11、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乃自杀。 吴越春秋阖闾外传 (5)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6)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孟子公孙丑上 (7)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汉书武帝纪 (8)欲因此时降武。汉书李广苏建传,思考: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异同,(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越语 (4)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居。老子,相同:用作使动或意动的那个词不是陈述主语的,而是陈述

12、宾语的。 不同:语法意义不同。使动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一般是主观上的看法或意念。,分析下列语言现象,1、史记项羽本纪:“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楚汉英烈传:“纵一时之利,汉胜楚亦理所当然。”两句中“汉败楚”、“汉胜楚”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孟子告子上:“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两句中“贱之”的用法是否相同?,四、名词作状语,1、表示比喻:用充当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来描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特征或情态。 (1)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2)狐鸣呼曰:“大楚兴

13、,陈涉王。”史记陈涉世家 (3)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5)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6)如此,则中国无狗吠之惊,而边境无鹿骇狼顾之忧矣。盐铁论险固,在括号里填进表示比喻的名词,()营()苟 ()驰()掣 ()消()散 ()吞()咽 ()起()涌 ()食()吞 ()罗()布 ()视眈眈 ()次()比 刀枪()立 ()盘()踞 遍体()伤,2、表示对人的态度:即把宾语表示的人当作用为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那样对待。,(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三 (2)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

14、记项羽本纪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汉书贾谊传,3、表示处所:以用作状语的名词表示的处所,说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发生的处所。,(1)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 (2)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檀弓上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史记淮阴侯列传,4、表示工具:以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器物,说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实行时使用的工具。,(1)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2)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岁”“月”“日”用作状语,

15、1、表示行为的频繁、经常性和连续性,含有“每年(岁)”、“每月(月)”、“每日(日)”的意思。如: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斩也。庖丁解牛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攘鸡 “日积月累”、“日新月异”,2、“日”表示行为的或状态的逐渐发展,含有“一天天地”的意思”。如: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 ()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日”用于句首主语前面,表示对往事的追说,含有“往日”“当初”的意思。如: ()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住其事,而赐之州田。左传昭公七年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国

16、语晋语,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用于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1、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2、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持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3、及将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4、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5、将军鱼游于鼎沸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6、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7、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8、乡邻之生日蹙。,作业,1、不介马而驰之。齐晋鞌之战 名词用如动词,给马披甲。 2、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虚。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 5、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赵威后问齐使 名词用如动词,向称臣。,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齐晋鞌之战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8、均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