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8767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疗药品管理)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疗药品管理)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疗药品管理)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疗药品管理)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品(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首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是深入推进“健康北京人”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突出体现中医药在国民健康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促进北京市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事业发展状况(一)“十一五”时期中医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时期北京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疾病防治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中医药文化不断普及,在保障人民健康和首都

2、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发挥中医药经济社会效应“十一五”时期,出台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在人才传承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实施了中医药服务奥运行动计划,在参与疾病重大防控、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有效、稳妥稳定的社会效应。通过政府投资引导,集中力量攻破中医药防治甲流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开发了“金花清感方”制剂,并实施知识产权转让,在全国创建了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模式。2、提高中医药健康保障能力积极参与疫情防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加大中医药治未病的科普宣传力度,市民通过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常

3、识、北京市民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指南、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医药手册等宣传材料学习掌握中医药防治流感科学知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及时向社会发布中药预防处方、制作中药“防疫香囊”等;在手足口、禽流感、艾滋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传染病、慢病防治中,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的防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3、扩大中医药服务资源总量 “十一五”期末,全市卫生机构提供中医类服务的达到3980所含中医类(指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下同)医院99所、中医类门诊部166所、中医类诊所488所。除以上中医机构外,还有315所综合医院、286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有1802个村卫生室

4、和4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此外,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所、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妇幼保健及其他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医药门诊服务。,中医药人员达到14193人。北京市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人、万人口中医床位7张,均居全国首位。全市中医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共有床位数12638张,占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14.0%。“十一五”期末全市各类提供中医服务的机构年提供中医诊疗服务2929.7万人次、出院人数18.9万人次。“十一五”期末,中医诊疗人次占全市诊疗人次的比重达到23.6%,比“十五”提高了9%。中医药发展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4

5、、提高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中医药基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在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0%以上可以应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预防传染病、防治慢性病,78%可以提供中医康复服务,84%可以进行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健康教育,52%可以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产妇保健咨询及指导服务。中医药基层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3.1%,人均年诊疗9983.1人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均诊疗人次的3倍。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9.25%,人均年诊疗1995.9人次,是乡镇卫生院的71.4%。5、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 弘扬中医药文化,举办了首个

6、中医药世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日,形成了地坛中医药文化节品牌,参与了中医药非遗的申报和保护。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东城,开通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建立首家“中医药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普及中医药知识,举办中医药知识电视大赛、“中医健康大课堂”、“中医中药北京行”、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首都中医药60年发展成就展,为500万户免费发放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 6、创新中医药科技实力 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中医药科技51510工程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需求导向、主题引领、示范创新、及时转化”的新型中医药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了中医药科研支撑条件,投入2

7、000万元立项300多个课题,深化了临床各领域的中医药研究;投入1500万元支持19个三级学科建设,基本完成了二级学科全覆盖;组织建设了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重点研究室、10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形成了10余个在科技创新、中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突出的示范项目。7、扩大中医药海外影响 成立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了“多伦多北京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参加了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活动,组织两期90名中医专家赴台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开展对外交流人员培训,提高外事管理干部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成立北京中医药国际论坛组织委员会,举办以“开放的北京,发展的中医”为主题的首届北京中

8、医药国际论坛,搭建了北京与世界各地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平台,基本形成北京中医药对外交流长效机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时期,北京中医药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发展上的制约条件。主要是中医药的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还不够全面;中医药产业发展实力和培育力度有待加强,市场前景有待开发;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有待完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有待进一步发扬。(三)当前中医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主要挑战2011年至2015年,北京将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9、社会结构转型、空间格局优化和城市功能扩展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首都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首都中医药发展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北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市民成为健康北京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发展机遇(1)世界城市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新舞台北京发展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意味着未来北京将成为战略资源集聚中心,也将成为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北京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幅增强。伴随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必将日益扩大,中医药医

10、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将全面走向国际,为世界所认可,中医药事业发展前景广阔。(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基层、基本、基础有利于中医药发挥“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理顺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体现中医药价值,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动力。(3)中医药服务需求增长为中医药资源扩大提供新空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对

11、于养生、健康、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中医药独特的医疗保健模式的重要价值得到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提供了中医药发挥保健、康复等特色优势的新空间。(4)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为中医药产业规模扩大提供机遇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中医中药协调发展,挖掘传统医药宝库,推动创新发展,形成事业促进产业,产业带动事业的发展格局,有利于形成以中药为基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健康产业,这为中医药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5)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医药文化大普及提供平台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国的文化需要有自己的特

12、色,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的“国粹”,是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孕育着中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精华,凝结了东方科学思维方法精髓的中医药文化必将会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务院关于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将会为中医药文化普及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2、主要挑战 (1)中医药现代化需要新模式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发挥更大作用,走向世界的关键。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区别于西医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如何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中医药传统模式相结合,传承与发展现代中医药需要新理念和模式。 (2)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需有新举措大力推广中医特色技能与服

13、务,以加强中医特色回归工程建设为抓手,让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成为中医院发展的特色优势。恢复传统制剂,加快中医传统特色技能的推广与应用,让简便验廉的中医制剂与技能在药品审批政策和医保政策上获得一定的倾斜。 (3)推进中医药产业科技化创新需有新手段 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产业,既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又面临着高新技术的挑战。中医药产业研发和创新亟需建立一个推进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化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迅速转化,探索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化道路。 (4)实现中医药行业科学管理需有强支撑 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医药虚假宣传、非法行医严

14、重误导广大群众的健康理念,影响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影响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这对加强中医药行业的科学管理、严格规范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对中医药科学管理,需要有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手段。 (5)统筹城乡中医药协调发展需不断努力在中医药资源总体不足、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的同时,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还不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可享受的中医药服务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尚需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优化全市中医药资源的配置,促进城乡中医药统筹协调发展。二、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15、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重大战略构想,抓住建设世界城市的机遇,落实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市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推动首都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医疗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健康促进、文化普及、产业融合、国际交流“七位一体”协调综合发展的“示范窗口”。(二)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中医药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现代中医药发展模式为主要任务,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培育产业、普及文化、扩大服务等手段,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联动,创新三个机制,实现四个提升,建立六大体系,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推动首都中医药科学发展。名词解释

16、专栏:围绕一个中心: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两个联动:坚持产业与事业联动,坚持健康与文化联动;创新三个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四个提升:提升中医药在基本医疗中的地位;提升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中的地位;提升中医药在文化中的地位;提升中医药在新兴产业中的地位;建立六大体系: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促进体系、中医药产业体系、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和中医药标准体系;实施八大工程:中医药多元发展工程、中医药基层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中医药教育接轨工程、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中医药产业融合工程、中医药文化普及工程、中医药国际化推进工程。(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