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4章无线信道素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08598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第4章无线信道素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通信原理第4章无线信道素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通信原理第4章无线信道素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通信原理第4章无线信道素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通信原理第4章无线信道素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第4章无线信道素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第4章无线信道素材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通信原理,2,第4章 信 道,3,第4章 信 道,信道分类: 无线信道 电磁波(含光波) 有线信道 电线、光纤 信道中的干扰: 有源干扰 噪声 无源干扰 传输特性不良 本章重点: 介绍信道传输特性和噪声的特性,及其对于信号传输的影响。,4,4.1 无线信道,无线信道电磁波的频率 受天线尺寸限制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10 km 平流层:约10 60 km 电离层:约60 400 km,5,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散射 吸收,第4章 信 道,6,第4章 信 道,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

2、:2 30 MHz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寂静区:,7,视线传播: 频率 30 MHz 距离: 和天线高度有关 (4.1-3) 式中,D 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 若要求D = 50 km,则由式(4.1-3)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 中继通信: 卫星通信: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平流层通信:,第4章 信 道,m,8,9,第4章 信 道,散射传播 电离层散射 机理 由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 频率 30 60 MHz 距离 1000 km以上 对流层散射 机理 由对流层不均匀性(湍流)引起 频率 100 4000 MHz 最大距离 600 km,10,第4章 信 道

3、,流星余迹散射 流星余迹特点 高度80 120 km,长度15 40 km 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 频率 30 100 MHz 距离 1000 km以上 特点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11,陆地移动信道 陆地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主要在VHF和UHF频段,电波传播特点是以直射波为主。但是, 由于城市建筑群和其他地形地物的影响,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波、散射波以及它们的合成波,电波传输环境较为复杂,因此移动信道是典型的随参信道。,12,13,4.2 有线信道,明线,14,第4章 信 道,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同轴电缆,15,第4章 信 道,光纤 结构 纤芯 包层 按折射率分类 阶

4、跃型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16,损耗与波长关系 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第4章 信 道,17,4.3 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18,信道的数学模型 4.3.1 调制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可以用具有一定输入、输出关系的方框来表示。 通过对调制信道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它具有如下共性: (1)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2)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 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19,(3)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固定的或时变的延迟时间; (4) 信号通过信道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5)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 在信道的输

5、出端仍可能有一定的输出(噪声)。 ,20,第4章 信 道,调制信道模型 式中 信道输入端信号电压; 信道输出端的信号电压; 噪声电压。 通常假设: 这时上式变为: 信道数学模型,21,第4章 信 道,因k(t)随t变,故信道称为时变信道。 因k(t)与e i (t)相乘,故称其为乘性干扰。 因k(t)作随机变化,故又称信道为随参信道。 若k(t)变化很慢或很小,则称信道为恒参信道。 乘性干扰特点:当没有信号时,没有乘性干扰。,22,一般情况, 可以表示为信道单位冲激响应h(t)与si(t)的卷积: so(t)=h(t)*si(t)+n(t) 或 S()=H()Si()+N() 对于信号来说,H

6、()可看成是乘性干扰。 如果我们了解h(t)与n(t)的特性,就能知道信道对信号的具体影响。 ,调制信道的等效h(t) ,23,通常信道特性h(t)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它可能包括各种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交调失真、衰落等。同时由于信道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变化,故h(t)往往只能用随机过程来描述。,注意!,24,4.3.2 编码信道模型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将输入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输出数字序列。 由于信道噪声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将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错误, 因此输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转移概率来表征。,25,第4章 信 道,二进制编码信道简单模型 无记忆信道模型 P(0

7、 / 0)和P(1 / 1) 正确转移概率 P(1/ 0)和P(0 / 1) 错误转移概率 P(0 / 0) = 1 P(1 / 0) P(1 / 1) = 1 P(0 / 1),26,输出的总的错误概率为 : Pe=P(0)P(1/0)+P(1)P(0/1) ,27,第4章 信 道,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28,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恒参信道的信道特性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缓慢。 信道特性主要由传输媒质所决定 恒参信道举例:架空明线、电缆、中长波地波传播、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人造卫星中继、光导纤维以及光波视距传播 恒参信道 非时变线性网络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29, 恒参信

8、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其传输特性可以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 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 幅度频率特性: 相位频率特性:,30,理想恒参信道的冲激响应为 h(t)=K0(t-td) 若输入信号为s(t), 则理想恒参信道的输出为 r(t)=K0s(t-td) 由此可见, 理想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 (1) 对信号在幅度上产生固定的衰减; (2) 对信号在时间上产生固定的迟延。 这种情况也称信号是无失真传输。 ,31,理想恒参信道特性 理想恒参信道就是理想的无失真传输信道, 其等效的线性网络传输特性为 H()=K0e-jtd (3.2 - 1) 其中K0为传输系

9、数,td为时间延迟,它们都是与频率无关的常数。 幅频特性为常数 |H()|=K0 (3.2 - 2) 相频特性为 的线性函数 ()=td (3.2 - 3) 相频特性通常还采用群迟延-频率特性来衡量,所谓的群迟延-频率特性就是相位-频率特性的导数,32,33,在实际中,如果信道传输特性偏离了理想信道特性,就会产生失真(或称为畸变)。 (1)幅度-频率失真: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在信号频带范围之内不是常数; (2)相位-频率失真:信道的相位-频率特性在信号频带范围之内不是的线性函数。 ,34,典型电话信道特性,(a) 插入损耗频率特性,35,第4章 信 道,频率失真:振幅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频率失

10、真 波形畸变 码间串扰 解决办法:线性网络补偿 相位失真:相位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对语音影响不大,对数字信号影响大 解决办法:同上 非线性失真: 可能存在于恒参信道中 定义: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关系 是非线性的。 其他失真: 频率偏移、相位抖动,36,第4章 信 道,变参信道的影响 变参信道:又称时变信道,信道参数随时间而变。 变参信道举例:天波、地波、视距传播、散射传播 变参信道的特性: 衰减随时间变化 时延随时间变化 多径效应:信号经过几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而且每条路径的长度(时延)和衰减都随时间而变,即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下面重点分析多径效应,37,将多径时延离散化为相同的时延段,称为附加时

11、延,则多径信道的基带信道冲激响应模型:,38,第4章 信 道,多径效应分析1:瑞利衰落与频率弥散 设 发射信号为 接收信号为 (4.4-1) 式中 由第i条路径到达的接收信号振幅; 由第i条路径达到的信号的时延; 上式中的 都是随机变化的。,39,第4章 信 道,应用三角公式可以将式(4.4-1) 改写成: (4.4-2) 上式中的R(t)可以看成是由互相正交的两个分量组成的。这两个分量的振幅分别是缓慢随机变化的。 式中 接收信号的包络 接收信号的相位,缓慢随机变化振幅,缓慢随机变化振幅,40,第4章 信 道,所以,接收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包络和相位随机缓慢变化的窄带信号: 结论 发射信号为单频

12、恒幅正弦波时,接收信号因多径效应变成包络起伏的窄 带信号。即多径传播使信号产生瑞利型衰落; 从频谱上看, 多径传播使单一谱线变成了窄带频谱, 即多径传播引起频率弥散。 。,41,第4章 信 道,多径效应简化分析2:频率选择性衰落 设发射信号为:f(t) 仅有两条路径,路径衰减相同,时延不同 两条路径的接收信号为:A f(t - 0) 和 A f(t - 0 - ) 其中:A 传播衰减, 0 第一条路径的时延, 两条路径的时延差。 求: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 设f (t)的傅里叶变换(即其频谱)为F():,42,第4章 信 道,(4.4-8) 则有 上式两端分别是接收信号的时间函数和频谱函数 ,

13、故得出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为 上式右端中,A 常数衰减因子, 确定的传输时延, 和信号频率有关的复因子,其模为,43,第4章 信 道,按照上式画出的模与角频率关系曲线: 曲线的最大和最小值位置决定于两条路径的相对时延差。而 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对于给定频率的信号,信号的强度随时间而变,这种现象称为衰落现象。由于这种衰落和频率有关,故常称其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图4-18 多径效应,44,图4-18 多径效应,第4章 信 道,定义:相关带宽f1/ 实际情况:有多条路径。 设m 多径中最大的相对时延差 定义:相关带宽f1/m 当信号带宽Bf时,R(t)波形一定有畸变。引起频率选择性衰落。 当信号带宽

14、Bf时,R(t)时强时弱,与发射单频信号时现象相似。,45,第4章 信 道,多径效应的影响: 多径效应会使数字信号的码间串扰增大。为了减小码间串扰的影响,通常要降低码元传输速率。因为,若码元速率降低,则信号带宽也将随之减小,多径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减轻。,46,多径传输引起的瑞利型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是严重影响传输的两个因素。 可采用各种抗衰落的调制解调技术及接收技术等来抵抗。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就是分集接收技术(分散接收、集中处理)。,综上分析,47,第4章 信 道,接收信号的分类 确知信号:接收端能够准确知道其码元波形的信号 随相信号:接收码元的相位随机变化 起伏信号:接收信号的包络随机起伏、相

15、位也随机变化。 通过多径信道传输的信号都具有这种特性,48,4.5 信道中的噪声,噪声 信道中存在的不需要的电信号。 又称加性干扰。 按噪声来源分类 人为噪声 例:开关火花、电台辐射 自然噪声 例:闪电、大气噪声、宇宙噪声、热噪声(通信设备本身产生的各种噪声。来源于通信设备的各种电子器件、传输线、天线等。如电阻一类的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49,第4章 信 道,按噪声性质分类 脉冲噪声:是突发性地产生的,幅度很大,其持续时间比间隔时间短得多。其频谱较宽。电火花就是一种典型的脉冲噪声。 窄带噪声:来自相邻电台或其他电子设备,其频谱或频率位置通常是确知的或可以测知的。可以看作是一种

16、非所需的连续的已调正弦波。 起伏噪声:包括热噪声、电子管内产生的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等。 讨论噪声对于通信系统的影响时,主要是考虑起伏噪声,特别是热噪声的影响。,50,第4章 信 道,热噪声 来源: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频率范围:均匀分布在大约 0 1012 Hz。 热噪声电压有效值: 式中 k = 1.38 10-23(J/K) 波兹曼常数; T 热力学温度(K); R 阻值(); B 带宽(Hz)。 性质:高斯白噪声,51,52,第4章 信 道,窄带高斯噪声 带限白噪声:经过接收机带通滤波器过滤的热噪声 窄带高斯噪声:由于滤波器是一种线性电路,高斯过程通过线性电路后,仍为一高斯过程,故此窄带噪声又称窄带高斯噪声。 窄带高斯噪声功率: 式中 P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