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08494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

2、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 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 于州 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 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 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 教昀曰: “ 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释】 经

3、年 一年左右。 列说 到处劝说。 沟洫( x )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说文解字中“ 竟” 是会意字,意思是“ 乐曲终尽 ” 。由此推断,甲文“ 竟不可得 ” 一句中 “ 竟” 的意思应为 _ 说文解字中“ 角 ” 是象形字,本义是“ 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 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 较量,竞争; 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 的的人物。乙文中“ 练乡兵与之角” 中“ 角” 的义项应为 _。(填序号)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

4、 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 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 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古人岂欺我哉 !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 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 (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 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 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 兵书和古水利书

5、,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 空用原 文问答, 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终了,最后; (2)A (3)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 【解析】 【分析】(1) “竟不可得 ” 翻译为 “ 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 竟 ” 意思是 “ 最 终” 。“练乡兵与之角” 翻译为 “ 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 ,“ 角” 意思是 “ 较量 ” ,故 选 。 (2)A:“ 尔辈不能究物理” 刻画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己为是,自恃博才。故选A。 (3)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

6、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 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做 事不能 “ 据理臆断 ” 这一道理。乙文通过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的故事, 告诉人们 “ 满腹皆书能害事” 的道理。两篇文章都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 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终了,最后; ; A; 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 【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

7、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 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

8、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 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 里,最终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 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 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 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

9、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 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 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 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 疯狂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 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 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刘羽冲,他是沧州人。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 年,自己认为可

10、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 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 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 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 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成了鱼。. 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 会骗我! ” 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 满腹都是 书会妨害做事,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11、后特征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 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 死。 ” 帝曰: “ 欲何言? ” 宣曰: “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 捶,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 之宣两手据地, 终不肯俯。主曰:“ 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今为天子,威 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 强项令出! ”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 诸吏。由是能搏击豪

12、强,京师莫不震粟。京师号为“ 卧虎 ” ,歌之曰: “ 稃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視,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 斛,敞车一乘。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 礼。 (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故其欲卿治经为博士也 B.及主出行 /及鲁肃过浔阳 C.大言数主之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乃驻车叩马 /蒙乃始就学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宣 不 从 强 使 顿 之 宣 两 手 据 地 终 不 肯 俯。 (3)“ 天子不与白衣同” 的言外之意是什

13、么? 【答案】 (1)C (2)宣不从 /强使顿之 /宣两手据地 /终不肯俯。 (3)“ 天子 ” 与“ 白衣(百姓)” 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 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解析】 【分析】( 1)A.做,担任。 B.等到。 C 前者结构助词“ 的” ;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 助词,取独,不译。D.于是。故选C。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宣不从/强使顿之 /宣两手据地 /终不肯 俯。译为: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此题要注意 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 “ 天子不与白衣同”

14、: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结 合下文 “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 等句分析,作为天子,要胸怀宽广,治理天下,更应 遵守法纪,还要善待像董宣这样坚守法纪的人。说明文中的皇帝是个明君。 故答案为: C 宣不从 /强使顿之 /宣两手据地 /终不肯俯。 “ 天子 ” 与“ 白衣(百姓) ” 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 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15、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 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 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考查句意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 天子不与白衣同” 的含义。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 为天子应该具有的品行。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 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 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

16、着,大声数落公 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 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 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皇帝说: “ 想说什 么? ” 董宣说: “ 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 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 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 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 说: “ 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 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 皇帝笑着说:“ 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 于是就敕封董宣为 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 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 董少平做洛阳令,鸣 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 覆盖遗体,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