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n****n7806 文档编号:13806510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0章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0章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0章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0章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章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知识讲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一、岩体力学的发展与工程地质学等地质学科发展紧密相关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上在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开发,工程建设的环境与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对岩体力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大型,特大型的岩体工程修建,都使岩体力学面临着前所谓遇的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岩体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要求地质学科,尤,其是工程地质方面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勘探手段与技术方法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要发展岩体力学着门学科,应密切注视工程地质学科方面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固体力学成就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 (一)断裂力

2、学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 目前,岩石断裂力学的应用前景主要如下: 1.岩石的断裂预测与控制断裂; 2.岩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二)损伤力学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 将损伤力学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应用于岩石力学即岩石损伤力学。岩石损伤力学认为:岩体内存在有连续分布性的初始缺陷和密集的微观裂纹,但在宏观上仍可视为连续介质看待。对于遍布节理,裂隙岩体或呈多组节理分布的裂隙岩体更切合实际。 三、岩石力学试验与测试方法的进展 (一)在室内模拟试验方面,离心模拟试验由于具有其他模拟试验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而受到注视。 (二)声波层析技术在岩体力学方面的应用受到注视。,声波层析技术在岩体测试中的应用,应用要点: .正确划

3、分计算范围与边界条件 2.正确输入岩体参数及初始地应力场 3.采用特殊单元来考虑岩体的非连续性和边界效应 (三)岩石力学问题的其他数值分析方法 1.边界单元法 有限元法是对问题的微分近似表达式给出了精确解,它实质上属于微分法。,与微分法相对应的是积分法,积分法所涉及的边界可包围整个问题域,而数值分析的离散化仅在边界上近似。下图表示了在外部问题模拟时微分法与积分法之间的区别。,2.离散单元法 离散单元法完全强调岩体的非连续性。它认为,岩体中的各离散单元,在初始应力作用下各块体保持平衡。岩体被表面或内部开挖以后,一部分岩体就存在不平衡力,离散单元法对计算域内的每个块体所受的四周作用力及自重进行不平

4、衡计算,并采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该岩块内不平衡力引起的速度和位移。反复逐个岩块进行类似计算,最终确定岩体在已知荷载作用下是否将破坏或计算出最终稳定体系的累计位移。,离散单元法算例:研究地下煤层开挖引起冒落和岩层移动,研究冒落带深度与节理间距的关系。,3.块体理论 块体理论就是针对个性各异的岩体中具有结构面这一共性,根据集合论柘朴学原理,运用矢量分析和全空间赤平投影图形方法,构造出可能有的一切块体类型,进而将这些块体和开挖面的关系分成可移动块体和不可移动块体,对几何可移动块体在按力学条件分为稳定块体、潜在关键块体、关键块体。 此外,在计算方法上,还有半解析法、加权残余法以及松弛法中的经松弛法以及上

5、述方法的耦合应用。,例子,五、位移反分析法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 1.位移反分析法:在岩体工程施工开挖过程中,通过测量位移、应变或应力,来确定岩体的初始地应力或岩体力学参数。 2.应用 反问题法不仅是参数估计,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是工程预测和险情预报、反馈动态设计、调整施工方案以及可靠度评价等 六、新的数学计算方法和软科学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1.分形几何及其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 分形几何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研究非线性现象和图形不规律性的理论和方法,它在处理岩石断裂形貌、岩石破碎、岩体结构、岩石颗粒特征等过去认为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得到了一系列准确的解释和定量结果。下面图表是分形几何在岩体结构的分维中的应用。,2.统计岩石力学 3.系统分析、控制论等软科学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4.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返回主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