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8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806416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8页](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第十章,内容提要,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 基本原理和概念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第十章,概述,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 nm)电磁辐射的吸收特征或吸收程度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按所吸收光的波长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 波长范围:100-800 nm.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

2、m (3)可见光区:400-800nm,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带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2) 通常所测试液的浓度下限达10-5 10-6 mol/L。 (3) 吸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2%5%。 (4) 测定迅速,仪器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应用广泛 (5) 几乎所有的无机物质和许多有机物质的微量成分都能用此法进行测定。 (6) 常用于化学平衡等的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中的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电子、电子、n电子。,n ,第一节 紫外-可见

3、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一、电子跃迁类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n*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主要由*、 *、 n*、n* 及电荷迁移跃迁产生的。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主要由电荷迁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产生。,跃迁类型,能在紫外光区产生吸收的有机 化合物:不饱和且具有共轭系统,*,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远紫外区(max150nm),含杂原子饱和基团,饱和烃C-C单键,近紫外区,200nm 左右,跃迁几率大,max104,强吸收,跃迁几率小 max102 ,弱吸收,C=C,(共轭),远近紫外交界处,n*,n*,*,E,一些无机物也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其跃迁类型包括

4、 p-d 跃迁或称电荷转移跃迁以及 d-d, f-f 跃迁或称配场跃迁。 1. 电荷转移跃迁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 一些同时具有电子予体(配位体)和受体(金属离子)的无机分子,在吸收外来辐射时,电子从予体跃迁至受体所产生的光谱。 max 较大 (104以上),可用于定量分析。,无机物分子能级跃迁,2. 配场跃迁(Ligand field transition) 过渡元素的 d 或 f 轨道为简并轨道(Degeneration orbit),当与配位体配合时,轨道简并解除,d 或 f 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如果轨道未充满,则低能量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外来能量时,将会跃

5、迁到高能量的 d 或 f 轨道,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吸收系数 max 较小 (102),很少用于定量分析;多用于研究配合物结构及其键合理论。,二、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常用概念,吸收光谱,也称为吸收曲线。用连续的光照射化合物的稀溶液,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被吸收光的波长和吸收程度取决于有机物的结构。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即得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 吸收曲线特点, 连续的带状光谱, 分子对辐射能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吸收曲线的形状、max及吸收强度等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在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是最大吸收波长(max),为不

6、同化合物的特征波长。吸收曲线的形状是物质定性的主要依据,在定量分析中可提供测定波长,一般以灵敏度较大的max为测定波长。,峰与峰之间的部位叫谷,该处对应波长为最小吸收波长。 在图谱短波端只呈现强吸收但不成峰的部分称为末端吸收(end absorption)。,吸收光谱特征:定性依据 吸收峰max 吸收谷min 肩峰sh 末端吸收饱和-*跃迁产生,发色团和助色团,发色团也称为生色团。分子中的某一基团能在一定的波段范围内产生吸收而出现吸收带,这一基团称为生色团。典型的生色团有羰基、羧基、酯基、偶氮基、硝基以及芳环等。这些生色团的结构特征是都含有电子。,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 NH、

7、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蓝移和红移,由于取代基的作用或溶剂效应,导致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向红移动,简称红移。发色团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向紫移动,简称蓝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其它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浓色效应和淡色效应,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电子、电子、n电子。,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Ultrav

8、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吸 收 带,1. R带 从德文Radikal(基团)得名,为n*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如羰基CO, NO2、 CHO等, 其特点为吸收强度弱,100,吸收峰波长一般在270nm以上;,2. K带 从德文Konjugation(共轭作用)得名,为*跃迁引起的,如共轭双键。该吸收带的特点为吸收峰很强,104,最大吸收峰位置一般在217280nm。共轭双键增加,max向长波方向移动,max也随之增加;,3. B带 从德文Benzenoid(苯的)得名,为芳香化合物(包括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特征吸

9、收带。这是由于*跃迁和苯环的振动重叠引起的。苯蒸气在230270nm处出现精细结构的吸收光谱,称为笨的多重吸收带或精细结构吸收带。在极性溶剂中或苯环上有取代基时,复杂的B吸收带简化,精细结构消失,出现一宽峰,中心在256nm,220。,是由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跃迁所产生的。分为E1和E2吸收带,其中E1在185nm 附近,=47000,E2在204nm,=7900,均为强吸收。,4. E带,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B带和E带,苯的B带吸收光谱,苯蒸气,苯的乙醇溶液,苯异丙烷溶液的紫外吸

10、收光谱,B带,E1带,E2带,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B带,R带,278,319,1100,50,B带,R带,苯乙酮的吸收带,lg,E2带,?,K带,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位阻影响 跨环效应 溶剂效应 pH影响,共轭系统共平面性共轭效应 max (短移), ,溶剂极性 K带长移,R带短移,二苯乙烯顺反异构体的紫外吸收光谱,顺式,反式,位阻影响,溶剂效应,溶剂极性,(n*),K带长移 R带短移,(*),*,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E非,n*,极性溶剂对两种跃迁能级差的影响,E极,非极性溶剂,*,n,极性溶剂,E非,E极,五、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布格(Bouguer)和朗伯

11、(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l,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C,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A 吸光度(absorbance) l 介质厚度(length/cm) C 浓度(concentration) E 吸光系数(absorptivity),T与A的关系 T 100% 50% 25% 10% 1.0% 0.1% 0.01% 0.001% 0% A 0 0.301 0.602 1.00 2.0 3.0 4.0 5.0 上述说明: T值为0至100内的任何

12、值。 A值可以取任意的正数值。,吸光度具有加和性。,讨论:,1Lamber-Beer定律的适用条件(前提) 入射光为单色光 溶液是稀溶液 2该定律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 3在同一波长下,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应用:多组分测定,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单色光 应选用max处或肩峰处测定.,稀溶液 浓度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增强.,吸光质点形式不变 离解、络合、缔合会破坏线性关系, 应控制条件(酸度、浓度、介质等).,2吸光系数两种表示法: 1)摩尔吸光系数: 在一定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 2)百分含量吸光系数 / 比吸光系数: 在一定下,C=1g/100ml,L=1cm时

13、的吸光度 3)两者关系,3吸收光谱(吸收曲线):A,4、吸光系数E (e) 的讨论,(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 和光程长度 L 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 等 条件一定时, E 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E 值是不同的。在最大 吸收波长max处的摩尔吸收系数E max表明了该 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 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4)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5)物质的吸光能力的度量 E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 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E 105:超高

14、灵敏; E = (610)104 :高灵敏; E = 104 103 :中等灵敏; E 103 :不灵敏。 (6) E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 L-1、液层厚度为1cm时 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六、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1. 现象 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时,发现:标准曲线常发生弯曲(尤其当溶液浓度较高时),这种现象称为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2. 引起偏离的因素(两大类) (1)物理性因素, 即仪器的非理想引起的; (2)化学性因素。,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复合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物理性因素:,非单色光、杂散光、非平行

15、入射光都会引起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最主要的是非单色光作为入射光引起的偏离。,化学性因素,朗伯比耳定律的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仅在稀溶液(c10-2 mol L-1)时才基本符合。 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因素,化 学 因 素,2,橙 色,黄 色,若溶液稀释2倍,A 离子的浓度不是减少2倍,而是受稀释平衡向右移动的影响,A 离子浓度的减少明显地多于2倍,结果偏离 Beer 定律,而产生误差。,A,是指从单色器分出的光不在入射光谱带宽度范围内,与所选波长相距较远。 杂散光来源:仪器本身缺陷;光学元件污染造成,物 理 因 素,1. 非单色光的影响,2. 非平行光,3. 杂散光,透光率的测量误差(T ),来源:仪器噪音(noise) 性质:随机误差 种类:,暗噪音(检测器的不确定性引起的) 散粒(讯号)噪音(signal shot noise),暗噪音与迅号噪音的误差曲线,暗噪音,迅号噪音,测量最适宜范围: A=0.20.7 (或T=2065%),测量条件的选择,1、测定波长的选择: 应该选择max为测定波长。但如果max处有 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考虑选择灵敏度稍低但 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 2、溶液吸光度的范围 0.20.7之间,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