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6454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7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精品(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06级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前 言陕甘宁盆地是三叠系正式形成的一个内陆盆地。三叠系末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到风化剥蚀,形成一个宽广的东倾的河谷系统,它以东西向的甘陕古河为主干,很多南北向的支流汇入其中。侏罗系地层首先沉积于这些河谷中,早期富县组沉积期间,盆地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上升,而后渐趋稳定。马岭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目前基本探明含油构造面积约200000000,闭合面积18800000,闭合高度2030m ,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基本探明原油地质储量7721.1419104t,预计油田面积和

2、储量将进一步扩大。我们主要研究了油田的概况及地质特征,应用各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及含油饱和度等参数求得储量丰度进而确定各个小层的地质储量。用容积法计算的储量与各小层计算的储量相差不大。根据表中所给数据求得主力油层各单井的无阻流量,进而确定该层原油产量,对该油藏的产能进行测试,描述了渗透率、产能系数、含水率上升与含水率等的关系,确定了油藏产能的大小。并对有藏采收率和可采储量进行了确定。 学习使用新型的Swift试井分析软件进行7850水井及1-4a油井的试井资料试井分析,输出该井各自资料的有因次、无因次双对数曲线和半对数试井曲线。1 油藏概况1.1 地理环境该油藏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位于陕甘宁盆

3、地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斜坡中部,油田探明面积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境内,地面海拔11201820m,含沙量大,油田所属地区属内陆性干旱气候,夏季最高温度36,冬季最低气温-28,平均气温7.8,冬夏多风沙,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油田至城区的公路便利,城区已通火车,交通相对便利,油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活条件,对发展该地区的作用十分明显。1.2 区域地质构造1.2.1 地层层序:该油田自下而上钻遇的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白垩系志丹组,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1.

4、2.2 生储盖组合:该油藏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三叠系末期,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受风化剥削和切割,古地形高低起伏,古河道,古残丘纵横分布,构造面积约200000000,闭合面积18800000,闭合高度2030m,油层分布在平台区和构造高的部位,在上倾方向由岩相变化而形成圈闭,为岩性构造油藏结合油藏的形态,水动力系统及开发特征,大体上把油田划分为俩大类: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和层状特低渗透砂岩油藏。该油藏属于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1.2.3 沉积类:经过测试该油藏为长石硬砂质石英砂岩沉积,多柔性岩块,为多个透镜状砂叠加而成,粗中粒,成分混杂,杂基含量一般在

5、16%48%之间,砂体连续性差,分选不好,油层渗透率低,一般仅在1.022.710,沉积时河流的特点是迅速填积,稳定多河道相互交织,低弯曲度,小坡降,侧向受限制的网状河流,经过对比,该储层的沉积模式为网状河流砂体。1.3 勘探成果及开发准备程度:1.3.1 地震资料:由于盆地逐渐发展为河流湖沼相环境,形成了一套含煤系地层,沉积厚度9.262.2m之间油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的小砂体,中一细粒张石质砂岩,杂基含量一般在15%,砂体一般长25m,宽200500m,砂体单层厚度25m左右,最大叠加厚度可达30m,呈正韵律,底部有较粗的滞留沉积物,向上弯曲。依次出现交错层理,斜层理,波纹层理等。1.3.

6、2探井资料井资料:该油层的分选性好,油层的平均渗透率3.7。孔隙度14%17%,油层的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浅湖相,由于三角洲不断后移,形成了零分布的凸镜状小砂体。在这些不同的砂体中,形成了许多以岩性圈闭为主的多种类型的油藏。2 油藏地质特征 油藏描述是对油藏动,静态特征的综合性技术研究.油藏开发阶段的不同,其描述目标与内容有很大差别.开发早期油藏描述是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岩芯及渗流物性分析试采及生产测试等资料,研究整个油田的构造形态,储层岩相,结构特征及油藏基本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计算原油地质储量,估算油藏产能与产量,研究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综合构成对油藏的动,静态特征的详细描述.其中

7、静态部分油藏地质特征描述,以下为马岭层状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2.1 油藏构造特征马岭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三叠系末期,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受风化剥蚀和切割.古地形高低起伏,古河道,古残丘纵横分布,到侏罗系盆地整体下降,延安组早期地层沿河谷以添平补齐方式层层超复于古残丘周围,S1+S2末期,沟谷基本添平,S3及以上地层广布其上,差异压实结果,形成了与古潜山,古残丘基本一致的披覆鼻状构造。构造向西倾没,向东抬升,近东西向。在鼻状构造内部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西部为西倾的阶梯状斜坡,与贺旗凹槽相邻,走向东北,它不仅控制着地层沉积,

8、而且也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中部为微有起伏的平台,东部为三个东西向次的一级隆起,隆凹相间,油层分布在平台区和构造的高部位,在上倾方向由岩相变化形成圈闭,为岩性构造油藏2.2 地层与沉积特征马岭油田自下而上钻遇的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白垩系志丹组;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层埋藏20003200m延安组为一套沙泥岩互层夹煤层沉积,地层厚度为300米,总体上呈下粗下细的正旋回根据次级旋回及沉积性质的变化,分为,S4-5+S5,S3-4+S4,S1+S2,和S3,四个主力产层马岭油田中一区位于甘陕古河道南侧,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南向

9、东北流的贺旗古河早期富县组首先沉积在这一河谷中,随着河谷的充填,到富县组沉积后期,沉积范围已经扩大到台地上.现对主力油层特征做以描述:S3油层:岩性为灰白色灰褐色石英砂岩,以中砂岩为主,底部含砾和泥质团块,上部为细砂岩,顶部以灰黑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结束,下粗上细为不对称正韵律;层理为斜层理夹水平层理,底部有冲刷面,顶部为不规则的水平层理或波状层理;层内无泥质夹层,只有少数井有致密砂岩或泥质粉沙岩夹层S3油层:岩性为灰白色灰褐色细含砾粗,中砂岩,粗中中砂岩占油层厚度的70%80%,层内泥质夹层小,粒度序列不清晰,类型多,正反,复合韵律皆有,以复合韵律为主,总体上呈无规则沉积序列;层理为底角度斜层

10、理,直线斜层理和水平层理交互,顶部为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粗细砂岩分带明显全剖面岩性粒度粗,序列不清晰,具大型交错层理,层内夹层少和中心滩较固定等特征S3油层:岩性为灰白色,灰褐色中细细中粒石英砂岩,岩性纯,局部含砾,下部为中砂岩,上部为细砂岩,总体上看呈现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层理构造为斜层理夹水平层理;砂岩底面有冲刷面,砂岩直接与泥岩接触2.3 油层特征2.3.1 油层岩性,厚度,与物性特征中一区储层岩性为细中粒为主(含粗粒)的石英砂和长石石项砂岩,基本特点是胶结物含量高,胶结作用强,岩性致密,并含有一定水敏矿物,S3为纯石英砂岩,碎屑含量86.4%,胶结物含量13.6%碎屑成分中石英占81.1

11、%,长石0.4%,岩屑4.9%石英含量占碎屑总量93.9%胶结物以粘土为主,占8.7%,以及后生的碳酸盐硫酸盐硅质等胶结物,胶结物类型以空隙,接触空隙和空隙接触为主,胶结比较致密S3油层在马岭油田北区和中区沉积了一套石英砂岩,砂岩呈中厚层,薄层状油层平均厚度11.1m,其上S1+S2油层平均厚度13.5m,其中油层内夹层少,岩心观察,砂体内不连续夹层为砂质泥质,泥质砂岩和致密粉细砂岩S3-4+S4油层平均厚度14.7m,S4-5+S5油层平均厚度10.7m.岩心分析统计,油层平均空隙度12.7,渗透率6.2毫达西,为明显的低渗透2.3.2 油层储积空间与孔隙结构油层储集空间原生粒间孔,次生,溶

12、蚀孔,晶间孔,裂隙孔组成S3层长石含量少,岩性纯,孔隙以粒间孔为主,次为溶蚀孔,晶间孔,以及极少的裂隙孔S1+S2油层长石含量较多,在成岩过程中酸性水的溶蚀下,长石发生强烈溶蚀和高岭石化,形成很多次生孔隙,构成以粒间孔溶蚀孔为主的孔隙网络储层非均质特点是:喉道细,属大孔隙,细喉道类型;孔喉系统分为由大喉道连通的孔隙体积(40%)、中等喉道连通的孔隙体积(40%)和小喉道连通的体积(30%)水驱油试验结果,大喉道连通的孔隙多,无水期驱油效率越高;小喉道连通的孔隙越多,孔喉月不均匀,残余油越多,水驱油效率越低石英次生加大破坏了孔喉的分选性,渗透率越高,孔喉分选性越差,产生了与原生粒间孔相反的特征2

13、.3.3 成岩作用与矿物延安组地层沉积后,经历了机械压实,化学压溶,酸性水溶滤等多期成岩作用,使油层孔隙度减少,渗透率降低成岩过程中的主要自生矿物有伊利石、高龄石和晚期碳酸盐、硫酸盐胶结物成岩早期的产物伊利石对渗透率影响很级大自生高龄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长石蚀变而来,另一种是直接在孔隙中沉淀出来延安组成岩作用的特点是成岩作用经历的时间长,作用强,地层压实后又经历了自生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的普遍固结,高龄石的又一次充填,油气运移聚集后,晚期又有碳酸盐,硫酸盐,局部固结,只有充填,很少迁移,孔隙中充满填隙物,化学胶结作用十分强烈,造成了油层的低渗透2.4 油藏类型2.4.1 古地貌特征陕甘宁盆地是

14、三叠系正式形成的一个内陆盆地。三叠系末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到风化剥蚀,形成一个宽广的东倾的河谷系统,它以东西向的甘陕古河为主干,很多南北向的支流汇入其中。侏罗系地层首先沉积于这些河谷中,早期富县组沉积期间,盆地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上升,而后渐趋稳定.2.4.2 油藏圈闭 在鼻状构造内部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西部分为西倾的阶梯状斜坡,与贺旗凹槽相邻,它不仅控制着地层沉积,而且也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中部分为微有起伏的平台,东部为三个东西向次一级隆起,隆凹相间油层分布在平台区和构造的两部位,在上倾方向由岩相变化形成圈闭,为岩性构造油藏。2.5 油藏中流体的性质与渗流特征2.5.1 流体

15、性质(高压物性) 原油属低粘,低含硫的石蜡基原油,原油性质较好。原始条件下原油体积系,饱和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原油压缩系数原油粘度 地层水性质:地层水压缩系数原始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粘度 天然气性质:本区天然气属于油藏伴生气,在地下处于溶解状态。原始地层原油粘度为,地层水粘度为,油水粘度比为3.327对油的流动比较有利。表1-1 油藏基本参数含油面积()27.7平均有效渗透率(m2)0.0062地质储量 (104t)7627.8777地面原油密度 (g/cm3)0.818原始地层压力(MPa)28.8地面原油粘度(mPa.s)1.14原始饱和压力(MPa)18.2地层油体积系数1.7平均有效厚度(m)5平均有效孔隙度(%)12.7平均有效孔隙度(%)12.7体积系数1.52.5.2 渗流特征油水相对渗透率,根据对样品油水相对渗透率测试, 。(见图表)表2-1油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