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02685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工艺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施工工艺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施工工艺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施工工艺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施工工艺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工艺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工艺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编制组二XX年五月五日前 言为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规范及相关验收标准要求,规范、统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要求,根据铁道部经规计财函20088号”关于委托编制2008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的函”要求,由主编单位中铁二局会同设计、施工和大专院校组成编制组,共同完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的编写工作。本标准为专业标准。本标准共分十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础控制网和线路控制网的检查和复核与加密、轨道控制网CPIII控制测量、CRTSI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CRTSII板无砟轨道施工测量、CRTSI型双块

2、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CRTSI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长枕埋入式道岔安装测量、板式道岔安装测量等。本标准依据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结合秦沈客运专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以及武广、郑西客运专线试

3、验段的施工经验,参考国外有关无砟轨道的测量规范及标准编制完成。希望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本着“精度合理、操作可行、满足运营、降低成本”的方针,结合工程实践,在测量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高,使本标准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如发现需要补充和修改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建议邮寄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成都市通锦路16号,邮政编码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标准主编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铁二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4、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总 则1.0.1为规范、统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保证其测量成果质量满足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要求,适应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制订本暂行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测量。其它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测量可参照执行。1.0.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测量,应采用与线下工程施工相同的线路平面和高程系统。1.0.4本标准采用中误差衡量精度,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1.0.5轨道控制网CPIII建立前,应复测CPI、CPII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1.0.6 CPIII 控制

5、网建立后,应进行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1.0.7测量仪器应定期检定,与之配套的测量设备应满足相关技术及精度要求,严禁使用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应作常规性检校。1.0.8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书写清楚,签署完整,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各种测量原始记录(包括磁卡、电脑记录)不得删改,并与计算成果和图表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1.0.9测量工作应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结合各阶段施工测量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测量安全措施。1.0.10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2术语和符号2.1术 语2.1.1基础平面

6、控制网CP在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或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路平面控制网和轨道控制网起闭的基准。2.1.2线路平面控制网CP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测量和轨道控制网测量提供平面起闭基准。2.1.3轨道控制网CP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平面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或线路控制网(CP),高程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施测,为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基准。2.1.4加密基标在轨道控制网(CP)基础上加密,为无砟轨道铺设所建立的基准点,一般沿线路中线布设于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

7、混凝土上。不同板(块)式结构的加密基标名称不同,包括基准器、轨道基准点、轨道辅助点、支脚点(加条文说明)等。2.1.5 道岔基标无砟轨道道岔铺设前,通过轨道控制网CPIII建立的用于道岔铺设调整的控制点。2.1.6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S)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浇筑的具有凸形挡台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单元轨道板无砟轨道结构形式。2.1.7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S)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连续轨道板无砟轨道结构形式。2.1.8

8、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b)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组装成轨排,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轨枕浇入均匀连续的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2.1.9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b)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通过机械振动法嵌入均匀连续的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2.1.10枕式道岔2.1.11板式道岔2.1.12 1(0.5、2、6)级仪器1(0.5、2、6)级仪器是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为1(0.5、2、6)的标称精度测角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与工程规范07版统一)2.1.1

9、3 CP控制网区段CP控制网独立平差计算的控制网长度。一条高速铁路的CP控制网可分区段进行平差计算。(刘成龙5月11日修改)2.1.14 精密水准测量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高程控制测量中,测量精度介于二、三等水准测量之间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为2mm/km的水准测量等级。(刘成龙5月11日修改)2.1.15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在线路中线附近架设全站仪,测量线路两侧多对轨道控制网CPIII点的方向和距离,并联测就近的CPI或CPII,以获取轨道控制网CPIII平面坐标的测量方法。(刘成龙5月11日修改)2.1.16 自由设站在线路中线附近架设全站仪,测量线路两侧多对轨道控制网CPIII点的方向和距离,

10、以确定仪器中心点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刘成龙5月11日修改)2.2符 号DS05、DS1、DS3水准仪精度等级D水平距离mD测距中误差m测角中误差m方位角中误差f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W水准环线高差闭合差L水准路线的测段长或环线周长 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W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P观测值的权S斜边长度Hm平均高程H高差n测段数;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3 CPI、CPII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复测3.1 一般规定3.1.1 线下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线下工程施工单位、监理、设计单位向轨道施工单位移交如下测量成果资料:1 CPI、CPI

11、I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成果及技术总结;2 CPI、CPII平面控制桩点和高程控制桩点、点之记。3.1.2 交桩后,轨道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同精度复测。3.1.3 CP、CP控制点及二等水准点复测的精度和要求应符合现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增补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时,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应与原控制网要求相同。3.1.4 复测时外业测量网形宜与原网相同。复测数据平差计算前应对起算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宜使用原网起算点。不符时应重新测量。当确认原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协商解决。3.1.5 分段复测时,搭接处选取的相邻共用平面控制点一般应不少于2个,坐标换带时应不少于4

12、个;高程搭接应不少于一个共用水准点。(搭接点的位置应在条文说明中说明)3.1.6复测仪器设备应满足表3.1.6的要求。表3.1.6 复测基础控制网和线路控制网仪器精度要求测量类别仪器名称标称精度不低于以下要求CPIGPS接收机双频5mm+110-6 CP(GPS)GPS接收机双频5mm+110-6CP(导线)全站仪22mm+210-6二等水准水准仪1mm/km3.2 平面控制网复测3.2.1 基础平面控制网 CPI的复测应采用GPS测量方法进行,控制网的复测及成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复测约束平差结果与原成果比较应满足表3.2.1的要求。表3.2.1基础控制网CPI复测的限差要求边长较差的相

13、对误差同精度复测的X、Y坐标差值(mm)1/130000202当复测结果与原成果较差满足表3.2.1要求时使用原测成果。超限时,应重测相关基线,确认原控制成果超限后采用新坐标成果。3.2.2 线路控制网CP的复测成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GPS方法复测CP时,复测后的约束平差结果与原成果比较应满足表3.2.2-1的要求。表3.2.2-1 采用GPS方法复测线路控制网CP的限差要求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X、Y坐标差值(mm)1/80000152 当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复测CPII时,满足相应等级精度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满足表3.2.2-2的要求。表3.2.2-2 采用导线

14、方法复测线路控制网CP的限差要求等级控制点水平角较差()测距边长较差(mm)三等3.6注:mD =(a+bD)式中: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仪器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边长度(km)3 当复测后的平差成果与原成果比较满足表3.2.2-1或3.2.2-2的要求时使用复测成果。超限时应重测相关边、角或基线。3.2.3 当CPI、CPII平面控制点需要补设时,应同精度测量,并采用两个以上相邻控制点的约束平差成果。3.3 高程控制网复测3.3.1 高程控制网复测应采用与原测相同的测量方法和精度。高程复测限差应满足表3.3.1的要求。表3.3.1 高程复测限差(mm)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往返观测不符值或环闭合差高差复测限差二等1.0注:L为测段或环线长度,单位以千米计。3.3.2 当复测成果满足表3.3.1要求时使用原测成果。测段高差超限时应进行重测,确认点位有垂直位移或需要增补点位时,应采用两相邻点约束平差计算,并采用新成果。3.4 复测成果整理3.4.1 复测结束后应编写并提交复测技术总结。技术总结应包括复测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测量人员、设备、数据处理软件、测量方法、控制网示意图、起算数据稳定性的检验分析、内业计算以及超限原因分析和成果取用等内容。3.4.2 完成复测后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