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笔记.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958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兽医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兽医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兽医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兽医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兽医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兽医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兽医学笔记.doc(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兽医学绪论一、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兽医: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动物疾病抗争的经验总结中兽医学:研究畜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科学。二、中兽医学的发展简史三、中兽医学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整体:自身的完整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1)家畜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A生理方面:五脏为中心,配的六腑,经络:内穿脏腑,外络肢节B诊断:舌(经络)脏腑C治疗:治病求本:2)家畜体与外界环境统一:运动变化: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A:季节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a:生理:(植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动物)春夏:汗;秋冬:尿b:病理:季节性、时令性B:昼夜晨昏: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半夜为冬a:

2、生理: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夜半气门乃闭b:“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C:地区方域:a:生理:北方多燥寒:高大魁梧,毛孔致密 南方多湿热:细小精微,毛孔疏松b:病理:可逆:南方到北方:鼻出血 北方到南方:消化不良 消化脾(土)克水 不可逆:地方病:北方:冻伤 南方:中暑2、辨证论治:1)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病理概念。2)辨证:四诊症状分析、综合、判定证 这个过程3)论治(施治):根据辨证结果,来确定相应治疗4)关系:A: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法B:辨证是认识、诊断疾病的过程,论治是解决、治疗疾病的过程二者不可分割,是理论与实践

3、的结合5)辨证论治是中兽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在于它可以很好的处理病与证的关系:一病有多证:同病异治 感冒;多病有一证:异病同治 三脱症四、中兽医学的学习方法 死记硬背中兽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阴阳五行一、 什么是阴阳五行定义:阴阳五行A:为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B:是我国劳动人民劳动结晶C:是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二:为什么将阴阳五行并称共同点:世界是物质的不同点:阴阳学说: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 五行学说: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相生相克)三、中医医学与哲学叠加的原因我国近三千年前社会形态决定了诸子百家的出现,医学借鉴其理论壮大自己特色:哲学与医学的叠加第一节

4、阴阳学说一、 定义: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二形成:最初:向着日光与背日光引申:方位、气候、状态提高:事物、现象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哲学: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自然界道:普遍规律,法则纲纪:事物不可缺少的方面变化:生长化收获的过程父母:根本生杀:产生、灭亡本始:本原神明:变化莫测。奥妙府:处所、源泉三、属性确立1、标准、准则:A:向上、向外、运动、无形、明亮、温热(+) B:向下、向内、静止、有形、晦暗、寒凉(-)2、(界定)范围:(1

5、)相关的两个事物(2)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3、事物的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1)条件的改变:条件一定,事物的阴阳属性一定。条件改变,事物的属性因条件而改变(2)事物本身无限可分性,决定了事物阴阳属性的不确定性四、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主要表现在彼此的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chang)2、互根:相互依存机体:(1)物与物之间:气与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2)功能与功能之间:兴奋(阳)与抑制(阴)(3)功能与物质之间: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化生3、消长(zhang):及本形式(动态平衡):彼消此长:两个方面(阴阳)彼涨此消 :两个方面(阴阳)4、转化:一般发

6、生在“物极”阶段: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热极生寒,寒极生热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应用1、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1)大体(2)脏腑:五脏属阴:有形,藏精气而不泻心阳、肝阴、脾阴、肺阳、肾阴六腑为阳:无形,传(传递,运动)化(变化)物而不藏2、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阴者藏精而亟气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3、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A:定义: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B:表现:阳盛则热(实),阳盛则阴病(虚实相加)阴胜则寒,阴盛则阳病邪:一切能够引起疾病的因素(2)阴阳偏衰:A:定义:低于正常水平病变B:表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3)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俱损(互根)功能低下(4)阴阳转化4、诊断

7、:(1) 大体上讲(概括):为阴证、阳证(2) 细节上(分析):A色泽B声息C脉象(五)、用于疾病的治疗1、确立治疗的原则与方法(1)阴阳偏盛:高于正常水平初期的本质:有余之证 实证原则:损其有余,实者,泻之方法: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处方:黄连解毒片:黄连、黄芩、黄柏、栀子(2)阴阳偏衰:低于正常水平本质:不足之症,虚证原则:不其不足,虚者补之方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处方:六味地黄丸(3)阴阳俱病:1)一方有余,同时一方不足原则:损其有余,不其不足方法:温清并用,攻补兼施处方:便秘 多 年老、体弱、久病、产后(蜂蜜)平常人的便秘:大承气汤,后巴豆2)阴阳俱损原则:双补阴阳方法

8、:气血双补处方: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肉桂、黄芪与八珍)温补2、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四气:四种不同的药性,即:寒热(阳)温凉(阴)五味:物种不同的药味,通过闻尝鉴别:辛(阳)、甘(阳)、苦(阴)、酸(阴)、咸(阴)升降浮沉:药物进入躯体后的作用趋向:升浮为阳,降沉为阴用药本身的偏,治疗身体的偏(六)用于疾病的预防1、饮食生活起居的主动调节养生学家(营养学家、运动学家)2、畜牧兽医学家:饲养管理;针药调理:针灸,灌四季药四季歌:春灌茵阵(散)与木通(散)消黄(散)三伏有奇功理肺散宜秋季灌冬月茴香(小茴香,温肾壮阳)莫叫空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 什么事五行:五:木火土金水形:行动、运行运

9、动即:物种物质的运动二、特性木:凡是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性质)的事物(现象)。火:凡是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性质)的事物(现象)。土:凡是具有承载、受纳、生化万物等作用(性质)的事物(现象)。金: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性质)的事物(现象)。水:凡是具有流涧、寒凉、向下等作用(性质)的事物(现象)。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檣;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三、事物属性确立:方法1、直接:取象类比:五方(方位),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黄河流域)。(适用范围小)2、间接:推演终绎:大部分用此方法。肝(木):目、筋 归于木心(火):舌、脉 归于火四、关系1、相生:(1)定

10、义: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2)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3)关系:难nan四声经1)生我者为(我)母2)我生者为(我)子2、相克:(1)定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有克制和制约的作用,说明事物之间有相互拮抗的作用(2)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关系:1)所胜:我克者为(我)所胜2)所不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相生与相克是正常现象,正常生理现象3、相乘:(1)定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多,从而引起异常相克反应(失衡)(2)原因:1)五行中某行太强2)五行中某行太弱(3)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4

11、)本质:相克太多4、相侮:(1)定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从而引起异常相克反应(失衡)(2)原因:1)五行中某行太强2)五行中某行太弱(3)次序: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木侮金(4)实质:反克异常病理:相乘: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太过克制相侮: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二者同时发生、同时存在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应用1、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整体,用直接、间接的分为五大系统2、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1)、组织脏器的生理功能:脾-土脾:1)受纳,腐熟水谷2)云化水谷3)养活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作用(2)脏腑生理功能关系:1)相生:促进助长滋生:肝藏血可

12、济心,心有火可以温脾阳2)相克:肝脾云化水谷,防止肾水泛滥肾五、应用(三)说明机体的病理变化在生理情况下相互联系;脏经络、气血府病理情况下必然相互影响1、传变:组织脏器之间病历上相互的影响2、方式:(1)相生关系:1)母病及子:肝肾阴虚2)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2)相克:1)相乘:肝气横逆犯胃克脾2)相侮:肝气横逆上犯肺经:(四)用于疾病的诊断脏腑经络诸表,形色四诊五行五脏声音洪亮,面色红,好吃苦的东西 心火大(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控制疾病的传变肝脏可影响心、肺、脾、肾2、确定治疗原则与方法(1)利用相生关系:原则1)补母:虚证。补母可以令子实。2)泻子:实证:肝火之盛肝肾阴虚:补肾水方法:

13、滋水涵木,培土生金,益火补土(2)利用相克关系:原则1)抑强:相克太多。 肝气横逆犯胃克脾 疏肝、平肝2)扶弱:相克不及。 肝气虚弱脾土壅滞 养肝、和肝方法:培土制水,泻南补水第三节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阴阳学说具有辩证的关系,强调事物一分为二五行学说具有唯物主义思想阴阳学说认识问题过于绝对五行学说是在水平面上走马灯似的变化第二章 脏象学说一、 什么叫脏象学说脏象学说:研究脏腑形象的学说。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互关系二、基础:脏腑:中医把内脏统称为脏腑分为:1、 五脏:心、肝、脾、肺、肾:共同的生理功能:化生与储藏精气2、 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共同的生理功能:受盛(cheng)

14、与传化水谷3、 奇(异)恒(常)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共同的生理功能:(1)不与水谷直接接触;(2)相对密闭(3)有类似于脏藏精的作用三、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脏与腑相互对应:心小肠;肺大肠;肝胆;脾胃;肾膀胱;心包三焦原理:中医解剖学认为:经络的循行路线导致生理功能上:目标一致,任务一致,对象一致2、脏腑与诸窍相互对应:心舌;肝目;肺鼻;脾口唇;肾耳与二阴(前阴,生殖器;后阴,肛门)四、理解第一节 五脏一、 心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君主之官(一) 心主血脉1、 概念: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生理功能2、 体现:(1)心主血:1)运行:原动力2)生成:饮食脾胃精微心血(2)主脉:血筒,血之府,通道相对密闭的器官3、血液正常运行最基本法人前提条件(1)心脏的正常搏动1)心气:推动2)心血:营养3)心阴:滋润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