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473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证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辨证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辨证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辨证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辨证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辨证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证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ppt(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节辨证,重医附一院中医科,学习目标,1.掌握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概念。 2.掌握八纲辨证各证型的主要临床表 现。熟悉脏腑辨证的临床表现。 3.能够熟练运用八纲辩证、脏腑辨证理论知识进行辩证。,一、 概 述 概念: 症:症状。 疾病表现于外的单个 现象。 证:证候。疾病处于某一阶段时 的病理概括。即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 所做的概括。,辨证: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 的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 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变化,从 而作出诊断的过程。,症与证,症是现象(辨证的依据) 证是疾病的本质(辨证的结果),二、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卫

2、气营血辨证 六经辨证 三焦辨证,三、八 纲 辨 证 概念: 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八类证候。 八纲辨证: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概 括病变的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变化, 从而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 候。,(一)表 里 表里是判断疾病病位、病情 轻重和病势的一对纲领。,表证 1、概念: 表证是六淫侵袭人体肌表而 产生的证候。 2、病因病机: 皮毛 卫气受遏 六淫 表证 口鼻 肺气失宣,3、 临床表现: 必有症状:恶寒 特有症状:鼻塞、流清涕、脉浮 常见症状:头身痛 一般症状:舌淡红、苔薄白、咳嗽、发 热,(二)里证 1.概念: 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2.

3、病因病机: 表证不解,病邪入里 里证 外邪直入,侵犯脏腑 里证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 里证,3、临床表现: 不同病位,表现各异。 基本特征:无新起的恶寒发热。 主要表现:脏腑症状。,(三)表里证鉴别要点: 病 因 病位 病势 病程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 表证 六 淫 表 轻 短 苔薄,脉浮 表邪入里 病位不同, 里证 里 重 长 脏腑功能失调 表现各异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自学),(二)寒 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寒证 1、概念: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气受损, 机体机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外感寒湿 寒盛伤阳 寒证 阳

4、虚生寒 温化失职,3、临床表现:冷、淡、稀、润、静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白 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 淡苔白润、脉迟。,(二)热证 1、概念: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亢阴衰,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外感暑热 过食辛辣 阳热炽盛 热证 阴虚生热,3、临床表现:热、赤(黄)、稠、干、动 发热喜冷、口渴喜冷饮 面红目赤, 大便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脉数。,(三)寒热证鉴别要点: 证型 面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淡白 冷 怕冷 不渴 稀溏 清长 舌淡苔白 迟 热证 红赤 热 怕热 口渴 干结 短赤 舌红苔黄 数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自学),

5、(三)虚 实 虚实是判断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正邪双方盛衰变化的一对纲领。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万病不出于虚实两端”,虚证 1、概念: 虚证 是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 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正气虚衰为矛盾主要方面、 以虚弱、衰退、不足为主的证候。 2、病因病机: 调摄不当 先天不足 虚证 疾病或误治 后天失养,3、 临床表现: 证 型 主 症 舌 脉 气虚证 面色无华,气短乏力 舌淡, 自汗,动则加重 脉虚弱 血虚证 面唇苍白,头昏眼花 舌淡, 心悸失眠 脉细无力 阴虚证 两颧发红,潮热盗汗, 舌红少苔, 手足心热,咽干欲饮, 脉细数 阳虚证 面色白,畏寒肢冷, 舌淡苔白, 口淡不渴

6、 脉弱,实证 1、概念: 实证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邪正 斗争剧烈,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邪气盛 为矛盾主要方面、病理反应剧烈、有余 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外感病邪 气滞、痰饮、瘀血 阻滞脏腑气机 实证 虫积、食积,3、临床表现特点: 形体壮实,声高息粗,脘腹 胀满,胸闷烦躁,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苔厚腻,脉有力。,(三)虚实证鉴别要点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自学),( 四)阴 阳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 领,是八纲的总纲。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阴证 凡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为阴邪。 例如:外

7、感风寒 脾阳虚,阴虚 1.概念 阴虚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虚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出的虚热证候,属虚证热证。 2.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脉细数。,阳证 凡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为阴邪。 例如:外感风热 肝阳上亢,阳虚 1、概念: 阳虚 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出的虚寒证候。 2、临床表现: 畏寒,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亡阴 1.概念 体内阴液大量耗伤,严重

8、不足而表现出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燥扰,恶热,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亡阳 1.概念 体内阳气极度衰弱,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汗质清稀,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危,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危欲绝。,八纲间的关系,相兼:两纲以上的症状同时出现。 虚 寒 虚 表 里 实 热 实 转化:一定条件下,各纲证侯性质可向对立面 转化。 夹杂:可同时出现两纲以上性质对立的症状。 真假:病危时可出现与病性相反的假象。,卫气营血辨证鉴别表,四、脏 腑 辨 证 在认识脏腑的生理活动、病理表现,结

9、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和归纳,借以推究病因、判断病位、病性以及正邪盛衰状况的辨证方法。,主要内容,心病辨证 肺病辨证 脾病辨证 肝病辨证 肾病辨证,病 例,李某,女,58岁,会计。因失眠3月余就诊。症见:夜间入睡难、心烦、多梦、盗汗、口干喜饮、手足心热、面色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症,(一)心病辨证,主症: 心悸、失眠、健忘、神志异常。,病因病机: 1.思虑劳神、先天不足、久病伤心导致虚证。 2.痰饮、瘀血、火扰、寒凝、气郁引起实证。,虚 证,实 证,病 例 李某,女,40岁,教师。因咳嗽2天就诊。症见:咳嗽,咯痰,痰稀色白,伴

10、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二)肺病辨证,主症 咳喘、咯痰、鼻塞流涕。,病因病机: 久病劳(痨)伤 肺气阴虚 卫外不固 六淫、痰湿 肺失宣降 水液失调 呼吸异常,虚 证,实 证,病 例,王某,女,36岁,工人。因反复腹泻 1年余就诊。症见:大便时溏时泻,多因进食生冷或油腻食物后诱发,伴腹胀隐痛喜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苔白,脉沉弱。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三)脾病辨证 主症: 腹胀痛、腹泻、纳差、便溏、水肿、 内脏下垂、 出血。,病因病机: 饮食、劳倦、思虑 脾气下陷 脾气虚 病后失调 (阳虚) 脾不统血 饮食不节

11、 外感湿热 内侵、失治、误治 实证 外感寒湿,虚 证,实 证,病 例 吕某,女,36岁,工人。因月经紊乱3月余就诊。患者于四月前因家事生气后出现胁肋胀痛不舒,时作时止,喜叹息。此后三月月经前后不定期,伴痛经,月经量少夹血凝块,经前23天乳房胀痛不适。舌淡红有瘀点,脉弦。 西医诊断:乳腺增生 痛经,(四)肝病辨证 主症: 胁痛、情志抑郁或急躁、眩晕、肢体震颤、手足抽搐、月经不调、出血或黄疸等。,病因病机: 情志所伤 肝失疏泄 气郁化火 上逆 火伤肝阴 阴不制阳 肝阳上亢 阳亢失制 肝阳化风 实证 寒邪、火邪、湿热 内犯 久病失养 它脏累及 肝阴、肝血不足 虚证 失血,实 证 肝气郁结:情志抑郁,

12、胸闷善太息,胁肋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肝火上炎:头昏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细数。 肝胆湿热:胸胁胀痛,黄疸,妇女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虚 证,病 例,张某,男,60岁,工人。因颜面四肢水肿1月余就诊。症见:颜面四肢水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伴腰酸冷隐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 西医诊断:慢性肾功不全,(五)肾病辨证,主症: 腰膝酸软,水肿,小便不利,生长发育生殖机能异常。(以虚为主),病因病机: 肾精亏虚 生长发育生殖受损 阴虚 失于濡养 先天不足 肾 久病重病 阳虚 温煦推动减弱 肾气不足 肾不纳气 失于固摄,虚 证,思考题,1八纲辨证是哪八纲? 2. 阴虚的临床表现? 3.下列哪项是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A 畏寒喜暖 B 无汗 C 头痛 D 水肿 E 口渴饮水不多,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