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学习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01273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学习资料(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8.1 车间平面布置 8.1.1 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8.2 车间立面布置 8.2.1 车间工艺高度的确定 8.2.2 车间设备标高,8.1 车间平面布置,车间平面布置: 主要指设备和设施按选定的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平面位置,平面布置的合理与否对于: 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 工人操作安全 生产周期的长短 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生产率的高低 在平面布置时应从实际出发求得最大合理的布置。,8.1.1 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1. 满足工艺要求,生产流线合理(通畅),避免运输线相互交叉。 2. 有利生产,且占地面积小,运输线短

2、,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3. 操作方便,利于安全生产和工人健康,人行道与生产线平行。 4. 节省投资,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1. 金属流线的确定 金属流线生产各类产品由原料到成品的工艺流程线。 把所选定的设备与设施布置在相应工序的工艺流程线上,同时要考虑中间的堆料场地以及运输等。,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2) 直线横移式与(1)类同,利用管材自由滚动,多用于管材车间及型材车间的冷床布置。 3) 曲折式占地小,投资较小;用于厂房长度受限,跨间较多的中小型车间。,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4) 放射式用于一个机组加工后半成品进入两个或

3、两个以上相同机组继续加工的车间,如高速线材轧机。 5) 汇集式用于多组相同设备生产半成品后汇集到同一组设备加工。,6) 过渡式用于布置多台相同设备的车间,如精整线。 7) 分枝式用于主设备不多而品种规格多的车间。 将相同或相似的工艺过程组合,如管、棒、型车间可以分管材生产线及型棒生产线等。,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通常,由于由原料至成品生产的工序多,流程长,设备复杂,一种布置形式很难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大多数根据工艺要求采用组合形式。,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2. 生产设备布置 车间平面布置图包括主要生产工段,辅助生产工段,仓库,实验室,动力系统,

4、生活间和办公室等。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则包括主、辅生产工段和仓库等。 对于平面布置,应做几个方案,经比较后确定一个较好的方案。,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生产设备的布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其应按产品的设计产量,品种,规格,工艺设备尺寸,操作要求等条件,在确保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布置紧凑,流程合理并节省车间面积和投资。,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注意事项: 1)首先按生产流程顺序和要求布置相应的生产设备; 2)产品流线方向最好与厂房纵向一致,力避横向运输; 3)轧机布置在一个顺向的主轧跨内,主电机等应布置在附跨或靠主跨厂房的一侧。 4)生产设备的间距除了考虑工艺要求外,还要考虑安装操作、检修等要求

5、。 5)轧制中心线布置应考虑保证操作侧有足够的操作空间.,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6)设备离厂房的两端和两边柱脚应留出一定距离,以便吊运,安装,检修。 7)操作室,生活间,控制室等辅助设施应尽量布置在两跨之间或两端。 8)烟道,地沟,地下通道等隐蔽设施严禁从柱脚通过。 9)污染源(烟囱,酸洗间等)布置在下风口。 10)设备布置还应考虑跨距和柱距。,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设备间距: 1)加热炉到轧机距离:加热炉中心线和轧机中心线相平行; 加热炉中心线和轧机中心线相垂直。 2)轧机机列间的距离:与布置形式和原料种类有关 3)轧机到切断设备的距离:轧件最大长度 安放设备和操作长度,8.

6、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初轧产线工艺流程,钢锭,2#初轧,钢锭称量,均热,1#初轧,剪切,钢坯称量,板、大方、矩形材的精整,6VH连轧,热火焰清理,热锯,飞剪,方钢的精整,圆钢的精整,冷床冷却,宝钢初轧产线工艺流程,H型钢轧制 工艺流程图,宝钢5m宽厚板轧机工艺平面布置图,1.板坯二次切割线;2.连续式加热炉;3.高压水除鳞箱;4.精轧机;5.加速冷却装置; 6.热矫直机;7.宽冷床; 8.特厚板冷床; 9.检查修磨台架; 10.超声波探伤装置; 11.切头剪; 12.双边剪和剖分剪; 13.定尺剪;14.横移修磨台架; 15.冷矫直机; 16.压力矫直机; 17.热处理线; 18.涂漆线,

7、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3. 车间内通路的布置 1) 车间主要通路:车间内部运输通路,如电气台车通路, 过跨小车等; 2) 车间次要通路:用于运输材料、备品备件、设备检修 及仓库场地的通路等。如成品库内设火车通路,车间 的端面或侧面开设大门,作为汽车通路等。 3) 人行通路及防火通路.,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4. 仓库设施的布置 1) 物流畅通,便于运输,原料库与成品库可布置在车间头尾或同跨。可“丁”字形布置或平行布置取决于地形,原料(或成品)厂,运输方式。 2) 仓库面积保证正常生产,避免因“空库”或“涨库”而停工。 3) 应考虑仓库的利用系数安全通道,吊运不到的面积,检修,标

8、记,包装,清理面积。 4) 垛高不超过地坪负荷。 5) 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及经济核算(如称量)等。,原 则,F = 24AnKt / K1QH 式中: A主设备平均小时产量t/h; Kt金属消耗(投料量)系数 Kt1 / 成材率 K1仓库利用系数,轧机:K1=0.7, 有色金属:K1=0.4; n存放天数,一般710天,通常按大、中修考虑,直接轧制,热装酌减。 H堆放高度m,与坯料种类,规格,吊车型式有关,见表8-3。 Q单位空间存放量t/m3,与坯料种类规格有关。,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原料库面积 (F) 计算,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计算公式和原

9、料库面积相同,但: 1)Kt=1 2) K1: 钢: K1=0.7;有色金属:K1=0.350.4 3)n: 钢材公司有库 n=57天,无库n=710天;有色金属 n=15天。 4)H参见表8-4,成品库面积 (F) 计算,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F = ATK/q 式中: A该机组平均日产量, t/天; T生产周期时间,天; K主设备与各精整设备产量不平衡系数; q单位面积平均堆放量 t/m2, 取成品库1/2。 实际上,中间仓库钢材的储存量可以考虑按轧机35天的平均日产量 计算。对于合金钢厂可按轧机的810天的产量计算。有色金属中间再制料堆放天数为23天

10、,面积利用系数为0.40,中间库面积 (F) 计算,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5. 其他设施的布置 操纵台位置确定原则: 面积大小和位置主要根据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设备的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来决定: 位置靠近被控设备中心。节省导线,便于观察15米 共用操纵台被控设备中部或偏向主要设备; 不占车间的有效面积无特殊要求时布置在柱列间。,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5. 其他设施的布置 主电室有两种形式 单独布置在主跨外: 主电室跨空间大,通风好但要增加行车,投资增加。 置于主跨内: 不单设吊车,厂房投资省,但环境差对电机要求高。 从实际生产看,轧制车间大多采用主电室设在单独一跨内。,工具

11、堆放场: 板带车间主要是轧辊通常放在磨辊间内; 型、管车间主要是导卫,机架车间内或轧辊、导卫 间堆放。 液压站、润滑站主机附近地下室内集中供给。 机修,电修间设在车间端部靠近主设备处,或车间外面。,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轧辊、导卫间靠近轧机,与主轧跨平行,便于快速换辊。 车间内起重运输设备吊车,过跨小车,辊道输送带等。 生活间及办公室(参见P186),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1.车间平面尺寸 (1)车间面积分类:按用途分 生产面积安放设备进行生产面积(书上); 辅助面积车间维修设施所占面积(机修室,电修室,轧辊间、导卫间加工)。 服务面积生活间、办公室等非生产用面积。,8.1.3

12、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2)车间平面尺寸: 跨度(跨距)满足设备布置条件下注意维修、吊运、人行。 常用标准跨度有12、15、18、21、24、27、30、33、36、42m等。 柱距相邻两柱间的中心距常用标准柱距6、9、12、24m。 长度取决于工艺布置,车间占地面积。,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2、车间工艺平面布置的绘制(参见P187204) 图纸幅面: 0、1、2、3、4 图面的一般规定 施工设计工艺平面布置图规定 图例,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3.车间组成 通常由原料跨,加热炉跨,主轧跨,精整跨和成品跨组成,外加轧辊、导卫加工跨,有的车间还有专门的主

13、电机跨。 跨间布置取决于工艺流程,轧机组成及地形条件等。 (1)“丁”字形布置:原料与成品跨与主轧跨垂直布置。,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2)平行跨布置:原料与成品跨与主轧跨平行布置。 “丁”字形布置对于主轧跨的采光,通风; 原料和成品跨行车利用; 轧辊导卫间、主电室、水处理等其他辅助设施的布置上都优于平行跨布置。 原料和成品运输如果采用平行跨更为方便。,8.2 车间立面布置,根据工艺要求确定车间的工艺高度和所有设备工作面高度,为建筑设计者进行厂房剖面,立面设计提供参数,并为设备基础和安装提供依据。,吊车轨面标高(H) 地面(0.0)至吊车轨道面的高度。 其取决于设备高度,检修和操作所需

14、要的空间,吊车类型及被吊物件的尺寸,车间通风及照明要求和车间投资等。 当H,厂房越高,通风照明条件越好,投资。,8.2.1 车间工艺高度的确定,在车间吊车要越过的最高设备高度已知情况下则: H=h1+h2+h3+h4+h5 h1自地坪算起在吊车行走范围内最高设备或其他物件; h2被吊物件与最高设备间的安全距离,取400500mm h3被吊最大物件的高度,例如集装箱高度; h4吊具高度; h5吊钩极限位置至轨面距离。 P206:各车间具体高度。,8.2.1 车间工艺高度的确定,8.2.2 车间设备标高,车间设备标高 设备工作面标高,一般以轧制线标高为基准。 其取决于: 1. 工艺要求无缝管车间运

15、输靠管子自由滚动,故每个设备标高各异。 2. 检修方便辊道高出车间地面。 3. 操作方便平均身高操作面高度 600800mm。 P206车间设备标高图,车间设备标高图,9 劳动组织与技术经济指标,9.1 车间劳动组织 9.2 车间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9.3 投资概算 9.4 流动资金定额的概算 9.5 产品的成本概算 9.6 投资回收期估算 9.7 技术经济效果评论(效益分析),9 劳动组织与技术经济指标,9.1 车间劳动组织 其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科学地组织人们进行劳动,合理使用劳力,处理好工人之间,工人与领导、工人与劳动对象、工人与劳动手段间的关系而成为一个协调的统一体。 对车间而言,主要确定劳动定额,劳动定员和设置车间管理机构。,9.1.1 劳动定额,在一定的技术和组织条件下,生产一定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所需规定的劳动量标准。 1. 工时定额完成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 2. 产量定额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工时定额的倒数。 3. 看管定额一个(或一组)工人同时看管的设备数量或操作岗位数目。,定义,形式,9.1.1 劳动定额,统一分析法参考生产同类产品工时统计资料,并分析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