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9411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摘要: “被”字句是表达被动语态的一种句式,是被动句的一种。被字句作为汉语句式中的基本句式,尤其独特的类型、特点及作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留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句式。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以结构主义、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理论为构思的框架和写作思路,对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作了较为充分的描写和解释,并根据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归纳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原因,进一步依据偏误类型及学生等级设计了教学对策。关键字:对外汉语,“被”字句,习得偏误,教学对策一、“被”字

2、句的定位“被”字句是指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在书面语中,用“被所”“为所”的文言格式表示。凡句中没有“被”之类特定虚词的被动句不在“被”字句分析之列。例如:(1)衣服被雨淋湿了。(2)我被他诚恳的言辞打动了。(3)他让坏人给骗了。(4)弟弟不想叫蜜蜂(给)蛰了一下。(5)书给他拿走了。(6)他的心灵第一次被震撼了。(7)晚会被取消了。(8)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9)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10)他曾经为情所困。“被”字句是一种特殊的被动句,“被”字句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一般来说,介词“被”后的动作施事可以省,如例(6)、(7)

3、;口语中,用介词“给”、“叫”、“让”等代替“被”表示被动后的动作施事不可省,如例(3)、(4)、(5);用“被所”、“为所”的固定格式表被动,是古汉语的遗留形式,一般旨在书面语中使用,如例(8)(9)(10)。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1、关于“被”字句里动词的特点 赵元任先生在他所著的汉语口语语法中指出,“被”字句动词一般限于有处置意义的,比如“打、杀、切、弄、叠、拆、修、洗、责备、甩”等,并且属于不利的一面。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了外语的影响,这种仅用“被”字句表示负面意义的限制已经有了一定的松动。 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13页“被”字句在书面语中

4、的适用范围扩大了,表示如意的事情也可以用“被”,例如“被表扬|被选为小组长”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25页另外,还有一些表示感觉的动词,如“看见”、“听见”、“觉着”等也可以用于“被”字句。 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14页2、关于“被”字句的宾语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字后的宾语多数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的成分,也存在动词性短语充当“被”字宾语的情况,还有一定数量的“被”字句里“被”后面的成分并不是施事成分,如“他被那件事愁得要命。”3、关于“被”字句动词的宾语一般认为“被”字句的主语一般是受事主语,这

5、个主语使后面的动词意念上的宾语,而受事主语句谓语动词往往不能再带受事宾语,但事实是“被”字句中存在着动词后带宾语现象。李临定先生(1980年)对这种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指出了“被”字句动词后带宾语的几种情况:(1)“被”字句的宾语是属于主语的,如“他被敌机炸伤了脚。”(2)“被”字句宾语表示主语的数量,如“敌人的五个师被我们消灭了三个。”(3)“被”字句宾语表示工具,如“箱子也被捆了绳子。”(4)“被”字句的宾语表示结果,如“衣服被烧了个洞。”(5)“被”字句的主语表示质料,如“那块皮被我做了条裤子。”(6)动词和“被”字句主语是习惯性的组很,如“敌人被我们打了埋伏。” 张 潜,“被”字句研究

6、概述,【J】,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9月,第15卷第3期,第84页三、“被”字句的语用功能1.为了表意的需要,在需要突出主动者时用主动句,需要突出被动者时用被动句。“被”字句把受事安排在句首,有突出强调受事部分的作用,特别是在遭受义的句子里,这种作用更明显。2.有时运动“被”字句,是为了使前后陈述的对象一致,是语气贯通。在几个(或分句)之间,如果没有特殊的表义需要,尽量使各句的主语一致,这样句子脉络清晰,语意连贯,上下文衔接紧密。3.有时运用“被”字句,可以使句子的结构对称,对比的内容更加明显、突出。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 也是对外

7、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常会出现偏误。本文在借鉴李大忠先生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和彭淑莉的留学生习得汉语“被”字句的偏误类型分布考察基于看图写话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大CCL语料库中的“被”字句偏误语料,总结出以下四种类型的“被”字句偏误及其原因:(一)偏误类型1.遗漏(1)遗漏“被”我大学毕业以后在一个服装公司工作了三年,可是去年那个公司的经理走后门抓起来了,所以政府把那个公司关了。正确:可是去年那个公司的经理走后门被抓起来了。(2)遗漏谓语动词每天妻子被病痛苦,那么索性让妻子自杀。正确:每天妻子被病痛折磨,那么索性让妻子自杀。(3)遗漏谓语动词的补语非吸烟者也被危害身

8、体健康,主要是吸烟者吸的烟。正确:非吸烟者也被危害到身体健康,主要是吸烟者吸的烟。2.误加(1)误加“被”经常被他的父母挨骂,甚至挨打。正确:经常挨骂,甚至挨打。(2)误加动词宾语所以她就要把孩子打掉,要不然,她就要被学校推休她。正确:她就要被学校推休了。3.误代(1)误代动词或动词短语被老鼠着火了。正确:被老鼠点着了。(2)误代为“被”字句当他出了医院,在家里,都是被他的父母照顾的。正确:当他出了医院,在家里,都是由他的父母照顾的。4.错序(1)介词宾语与动词错序然而,最近我被咬了一条大狗。正确:然而,最近我被一条大狗咬了。(2)“被”与介词宾语错序他如果他不早点出现的话,我会当时的情形被吓

9、死,所以我也认为太静对人的生命具有危害性。正确:我会被当时的情形吓死(3)状语错序所以该农作物被大家非常欢迎。正确:所以该农作物非常被大家欢迎。(二)偏误原因这些偏误的源头,一般分为五个方面,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即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1.目的语知识负迁徙是指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2.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解决,与此同时,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徙、过度泛化和简化,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则是回避和语言转换

10、。3.学习环境的影响。指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如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与引导,教材编排不当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4.语言训练的转移。有些“中介语”的成分是产生于教师的训练方式及教学中反复进行机械训练的结果。5.母语负迁徙。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也就是说这五点是主要的产生对外汉语中偏误的原因,我们要针对这五点进行分析,做到对着五点所造成的偏误心中有数,知道是哪一种偏误,了解留学生或者汉语学习者是为什么出现的偏误,这对于我们处理偏误有指导性的作用。 五、“被”字句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留学生一年级下班(二)教学时间:一课

11、时/45分钟 课 型:汉语综合课(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以“被”字句为主1、“被”字句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1)受事主语+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2)受事主语+“没(有)”+被+V+其他成分2、“被”字句的具体应用四、教学目标1、掌握“被”字句的主要句型及用法。2、能够根据语境正确的运用“被”字句。五、教学重点、难点 “被”字句的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在应用中会出现回避的现象,所以要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语境中正确的去使用。六、教学手段 PPT展示、板书以及实物展示七、教学过程(一)预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把字句,那么我们回想一下要怎么用把字句。(1)现在看老师在做什么?(把杯子里的

12、水喝了),同学们一起说老师做了什么。(2)老师再做一个动作(把书放在桌子上),下面请一位同学回答,然后再一起说。(二)新的语法学习1、导入被动句:把刚才的两个句子写到黑板上。老师 把 水 喝了。老师 把 书 放在桌子上。然后拿着空的杯子问同学们,水呢?(学生还会用把字句回答),告诉同学这样回答可以,但是不够准确,引入被字句。(板书)水 (被) 老师 喝了。再问,书呢?(引导学生模仿被字句回答)书 (被) 老师 放在桌子上。2、学习被动句:句型一:受事主语+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1)给出被字句的基本句型:受事主语+被+(宾语)+动词+其他 注:两组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提问的方式不

13、同和我们关心的不同。第一组我们关心的是什么,回答时就先说什么。当受事放到前面时,“把”要换成“被”(2)PPT给出一些情景图片图片(尽量选取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或熟悉的事),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用被动句说出完整的句子,图片内容如下: 一位学生把饭吃了,提问,饭怎么了? 杰克把书放在教室了,提问,书呢? 小明把杯子打碎了,提问,杯子怎么了? 教室里的地图贴在墙上,提问,地图呢?(3)老师与学生互动,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提问大卫,你今天早上带来的早餐呢? 老师拿走麦克的包,提问麦克,你的包呢? (4)随堂巩固练习:把“把字句”改为“被动句” 警察 把 小偷 抓起来了 大卫 把 自行车 骑走了 小明

14、把 钱包 丢了 句型二 :受事主语+“没(有)”+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1)教师做动作,学生回答。(老师把杯子弄倒),老师问,杯子怎么了?(学生回答:杯子被老师弄倒了),继续问,杯子打碎了吗?引导学生用否定句式回答。 (2)给出被动句的否定句式: 受事主语+“没(有)”+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杯子没(有)被打碎。 (3)再与学生互动,加强练习。提问学生“你的词典呢?”学生回答“词典被我放在桌子上。”提问:“词典被老师拿走了吗?” 学生回答:“词典没有被老师拿走。”以这样的形式再向几位同学提问,然后再全班同学一起练习。3、正确运用被动句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

15、被字句。老师做几个动作,然后提问,看学生能否回答清楚。如:老师把椅子搬到门口,提问:老师做了什么(用把字句回答),提问:椅子呢(用被动句回答)。4、巩固练习 教师设置一个情景,引导学生用被动句来描述,如下课后是什么情景。(1)粉笔被老师放在盒子里。(2)电脑被老师关了。(3)桌子上的书被老师拿走了。(4)黑板被老师擦干净了。5、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自己设置一个情景,用3到5个字句描述一下在这个情景里会发生什么。同时预习下一课参考文献:1.贾晓蕾.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2012(10).2.兰宾汉.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3.彭淑莉.留学生习得“被”字句的缺失类偏误分析.现代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10(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