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 古文复习题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98886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 古文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学语文 古文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学语文 古文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学语文 古文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学语文 古文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 古文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 古文复习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

2、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原文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

3、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原文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4、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原文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

5、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 出自本文,比喻 。原文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

6、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7、。 。原文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 :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 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

8、思想?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 ,意义是 ,形容 。原文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 :淳于髡(ku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9、。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 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原文8.赵襄子饮酒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