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技术理论试题库完整.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8701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频技术理论试题库完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变频技术理论试题库完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变频技术理论试题库完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变频技术理论试题库完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变频技术理论试题库完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频技术理论试题库完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频技术理论试题库完整.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频技术科理论试题库适用层次:高级工适用专业:机电技术一、填空题(应出50空,实出50空)1(IGBT)器件是目前通用变频器中广泛使用的主流功率器件。2变频器按变换环节可分为(交交)型和(交直交)型变频器。3变频器按照滤波方式分(电压)型和(电流)型变频器。4三相鼠笼交流异步电动机主要有(变频)、(变转差)、(变极)三种调速方式5智能功率模块IPM将大功率开关器件和(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检测)电路等集成在同一个模块内。6基频以(下)调速属于恒转矩调速基频以(上)调速属于弱磁恒功率调速。7. 基频以下调速时,变频装置必须在改变输出(频率)的同时改变输出(电压)的幅值。8. 基频以下调速时

2、,为了保持磁通恒定,必须保持U/F=(常数)。9变频器的主电路,通常用(R、S、T)或(L1、L2、L3)表示交流电源的输入端,用(U、V、W)表示输出端。10. 通过(通讯)接口可以实现在变频器与变频器之间或变频器与计算机之间进行联网控制。11变频器输入侧的额定值主要是(电压)和(相数)12变频器输出侧的额定值主要是输出(电压)、(电流)、(容量)、配用电动机容量和超载能力。13. 变频器的频率指标有频率(范围)、频率(精度)、频率(分辨率)14. 变频器运行频率设定方法主要有(面板)给定、(外接)给定、(预置)给定和通信给定。15变频器的外接频率模拟给定分为(电压)控制、(电流)控制两种。

3、16.通用变频器的电气制动方法,常用的有三种(直流)制动、(制动单元/制动电阻)制动、(整流回馈)。17. 变频器的PID功能中,P指 (比例),I指(积分) ,D指(微分)。19.U/f 控制方式的变频器主要用于(风机)、(水泵)、(运输传动)等无动态指标要求的场合。20. 低压变频器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有 (GTR)、 (IGBT)、(IPM).21. 变频器主电路由(整流)电路、中间(直流)电路、(逆变器)三部分组成22.变压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U / f )控制、(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二、选择题(应出50题,实出50题)1.变频器的节能运行方式只能用于( A )控制方式。A.U/

4、f开环 B.矢量 C.直接转矩 D.CVCF2.对电动机从基本频率向上的变频调速属于( A )调速。A.恒功率 B.恒转矩 C.恒磁通 D.恒转差率3. 公式中,表示( B )。A转差率 B旋转磁场的转速 C转子转速 D以上都不是4. 频率给定中,模拟量给定方式包括( C )和直接电压(或电流)给定。A模拟量 B通信接口给定 C电位器给定 D面板给定5.三菱变频器频率控制方式由功能码( D )设定。A.Pr3 B. Pr12 C. Pr15 D. Pr79 6.变频器种类很多,其中按滤波方式可分为电压型和( A )型。 A.电流 B.电阻 C.电感 D.电容7. 公式中,表示( C )。A转差

5、率 B旋转磁场的转速 C转子转速 D以上都不是8. 公式中,s表示( A )。A转差率 B旋转磁场的转速 C转子转速 D以上都不是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除了与电源频率、转差率有关,还与( B )有关系。 A.磁极数 B.磁极对数 C.磁感应强度 D.磁场强度10.目前,在中小型变频器中普遍采用的电力电子器件是( D )。 A.SCR B.GTO C.MOSFET D.IGBT11. 频率给定中,数字量给定方式包括面板给定和( B )给定A模拟量 B通信接口给定 C电位器给定 D直接电压(或电流)给定12.变频调速过程中,为了保持磁通恒定,必须保持( C )。A.输出电压U不变 B.频率f不变

6、 C.U/F不变 D.Uf不变13.电力晶体管GTR属于( A )控制型元件。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频率14.变频器都有多段速度控制功能,三菱fr-s540变频器最多可以设置( D )段不同运行频率。 A.3 B.5 C.7 D.1515. 带式输送机负载转矩属于(A )。A恒转矩负载 B恒功率负载 C二次方律负载 D以上都不是16. 卷扬机负载转矩属于( B )。A恒转矩负载 B恒功率负载 C二次方律负载 D以上都不是17风机、泵类负载转矩属于( C )。A恒转矩负载 B恒功率负载 C二次方律负载 D以上都不是18.下列选项中,( D )不是常见的传动机构。A带与带轮 B齿轮变

7、速箱 C涡轮蜗杆 D电动机19 正弦波脉冲宽度调制英文缩写是( C )。APWM BPAM CSPWM DSPAM20对电动机从基本频率向上的变频调速属于( A )调速。A恒功率 B恒转矩 C恒磁通 D恒转差率21下列哪种制动方式不适用于变频调速系统( C )。A直流制动 B回馈制动 C反接制动 D能耗制动22电网电压频率50Hz,若电动机的磁极对数p=2,则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转速( B )r/min。A1000 B1500 C2000 D300023.为了提高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精度,变频器具有( B )功能。 A转矩补偿 B转差补偿 C频率增益 D段速控制24. 在U/f控制方式下,当输出频率

8、比较低时,会出现输出转矩不足的情况,要求变频器具有( C )功能。 A频率偏置 B转差补偿 C转矩补偿 D段速控制25.变频器种类很多,其中按滤波方式可分为电压型和( A )型。 A电流 B电阻 C电感 D电容26. 电动机稳定运行时需满足( B )。A B C D以上都不是27. 下列选项中,( A )是电动机的反电动势。A B C D以上都不是28.下列选项中,( B )是电磁转矩的基本公式为。A B C D以上都不是29.IGBT属于( B )控制型元件。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频率30.变频器的调压调频过程是通过控制( B )进行的。 A载波 B调制波 C输入电压 D输入电流31.

9、 逆变电路中续流二极管VD的作用是(A )。A续流 B逆变 C整流 D以上都不是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为( B )。A B C D以上都不是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的转速为( A )。A B C D以上都不是34.变频器的基本频率是指输出电压达到( A )值时输出的频率值。 AUN BUN/2 CUN/3 DUN/435.风机、泵类负载运行时,叶轮受的阻力大致与( B )的平方成比例。 A叶轮转矩 B叶轮转速 C频率 D电压36.下面哪个答案不是变频器输出的高次谐波对电动机产生的影响。( D )A使电动机温度升高 B噪声增大 C产生振动力矩 D产生谐振37. 若保持电源电压不变,

10、降低频率,电动机的工作电流会( C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判断38.变频器主电路由整流及滤波电路、( B )和制动单元组成。A稳压电路 B逆变电路 C控制电路 D放大电路39.设置矢量控制时,为了防止漏电流的影响,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电缆长度应不大于( D )米。A20 B30 C40 D5040.工业洗衣机甩干时转速快,洗涤时转速慢,烘干时转速更慢,故需要变频器的( C )功能。 A转矩补偿 B频率偏置 C多段速度控制 D电压自动控制41.为了避免机械系统发生谐振,变频器采用设置( D )的方法。 A基本频率 B上限频率 C下限频率 D回避频率42. 高压变频器指工作电压在(

11、 A )KV以上的变频器。A3 B5 C6 D1043. 直流电动机具有两套绕组,励磁绕组和( A )。A电枢绕组 B它励绕组 C串励绕组 D以上都不是44. ( A )控制比较简单,多用于通用变频器,在风机、泵类机械的节能运转及生产流水线的工作台传动等。A B转差频率 C矢量控制 D直接转矩45. 异步电动机的两套绕组是定子绕组和( D )。A电枢绕组 B它励绕组 C串励绕组 D转子绕组46. 频率给定中,数字量给定方式包括面板给定和( B)给定A模拟量 B通信接口给定 C电位器给定 D直接电压(或电流)给定47. 恒压供水案例中,变频器一般采用(A )控制。A B转差频率 C矢量 D直接转

12、矩48. 电路板上的电解电容使用( D )年应更换。A1 B3 C5 D749. 空气压缩机案例中,变频器一般采用( A )控制方式。A B转差频率 C矢量 D直接转矩50. 空气压缩机属于( A )负载。A恒转矩 B恒功率 C二次方律 D以上都不是三、判断题(应出50题,实出56题)( )1. 变频器的主电路不论是交-直-交变频还是交-交变频形式,都是采用电力电子 器件。( )2.电压型变频器多用于不要求正反转或快速加减速的通用变频器中。( )3.电流型变频器适用于频繁可逆运转的变频器和大容量的变频器中。( )4.根据调压方式的不同,交-直-交变频器又分为PAM和PWM。( )5. 变频调速过程中,为了保持磁通恒定,必须保持U/f恒定。( )6. 变频器调速主要用于直流电动机。( )7.IPM的智能化表现为可以实现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