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传声2教案冀教版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3797664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传声2教案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传声2教案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传声2教案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传声2教案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传声2教案冀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声声 物体传声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能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依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材料准备:二、材料准备: 1 按组准备水槽一个,砂纸两小块.水.毛巾等。 2.课时安排:用 2 课时。第 1 课时完成导入和活动1 的教学;第 2 课时完成活动 2。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通过导入,让学生知道声音要靠空气传到我们

2、耳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教师直接提问“声音是 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然后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 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猜想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去寻找答案 (一)你听到了吗?(一)你听到了吗? 活动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探究活动。 2.能说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 3.能用实验验证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施过程: 1.三人一组,活动时间共十五分钟,讨论环节占十分钟。 2.活动开始,教师要提出要求: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学生挠 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的声响;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

3、验效果。 3.在讨论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多种验证结论的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耳朵要贴在木头桌面上才能听到声音,这是实验 的关键。学生理解了固体传声后,可能设计出多种方案,像通过木板、木盒、木质或铁质楼梯扶手 等到听声音的一系列方案。可以让学生从中选择12 种方法进行验证。 (二)水能传声吗(二)水能传声吗 活动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水传声的实验。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声音能传播的原因。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依靠特殊装置相互传声的原因。 实施过程: 1.三人一组,活动时间为十五分钟

4、,实验约占七分钟。 2.活动开始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 引入新的活动。 3.实验前,要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如实验中要轮换操作,使 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水中磨擦砂纸时,用力要适当,只要让把耳朵贴在玻璃容器 旁边的学生能够听到声音即可。 4.讨论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着“我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 论,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在线”知道空气可以传声。最后让学生解释“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 里的?” ,空气传声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科

5、学在线” ,从另一角度推理得出的。 评价建议: 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根据学生的解释判断他们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情 况。 1我们在教室里为什么能听到下课铃声? 2把闹钟放在玻璃罩里,抽去罩里的空气,结果人们只看见铃锤在敲铃,却听不到铃声,这是为什 么? (三)拓展知识(三)拓展知识 声源的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称为声波。实验表明,一般的固体 .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波,但真空 中没有能够传播声波的媒质,声源的振动不能在真空中形成声波。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描述声波 的特性有三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四)拓展活动:打电话(四)拓展活动:打电话 目的: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传播。 方法;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子连起 来。穿的时候,由外向里穿,在纸杯里面的那头绑上半截小木棍,或者打个结,不能让线脱出来。 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