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96896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28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81页
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81页
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81页
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81页
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教材课程(2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经济均衡,线索:ISLM分析ASAD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IS-LM模型,单独考虑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问题: 假设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了,如果投资每年增加100亿本币,而且投资乘数是 2,那么收入会不会每年增加 200亿本币?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忽略了利率对投资和收入增加的反应,以及利率的这种变化对收入的反馈效应。当投资和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将增大,从而使利率上升,然后又使收入减少。所以,由于收入先是上升,随后下降,怎能肯定投资的增加真的会增加收入?必须同时考察商品、劳务市场和货币市场来分析收入和利率。,r0 投资的边际收益 r1 r2 I

2、0 I1 I2 投资(I) (A)投资的边际效率,利率(i),利率(i),总需求(投资为I2时) 总需求(投资为I1时) 总需求(投资为I0) 450 总产出(Y) Y0 Y1 Y2,(B)凯恩斯450线图,总需求Yad)Yad=Y,图15-1 利率变动如何影响产出,总需求AD2(投资为I2时),总需求AD1(投资为I1时),总需求AD0(投资为I0),总产出(Y),总需求(Yad),Y0 Y1 Y2,利率(r),总产出(Y),r0,r1,r2,图15-2 IS曲线,图15-2 IS曲线,二、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货币供给MS:假定为常量,或外生变量 货币需求MD :按凯恩斯的观点,有三种货币

3、需求组成。根据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货币市场均衡:MSMD 可以导出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关系式,即为LM方程或LM曲线。 LM曲线的推导:建图15-3,其中图(A)表示了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当收入为Y1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在利率为r2时正好相等。但是,当收入上升到Y2时,货币需求超过了货币供给,利率被迫上升至r1,使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再次相等。这样,如图15-3中的图(B)所示,在货币市场上,每一种收入水平都是和特定的利率相联系的。,利率(r),MD(当收入为Y2时),MD(当收入为Y1时),利率(r),货币数量(M),总产出(Y),Y1 Y2,M1 M2,L

4、M,MS,r1,r2,r1,r2,图15-3 LM曲线,利率(r) LM r1 E r0 E IS1 IS 0 Y0 Y1 Y2 收入(Y),图15-4 IS-Lm模型,三、IS-LM模型,(一)IS曲线和LM曲线的结合 在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商品和劳务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同样,在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在这两条曲线相交的点上,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从而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二)IS和LM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收入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而且还取决于乘数的值。乘数值越大,则利率下降一定幅度时引起的收入增加幅度就越大,从而IS曲线也越趋于平滑;在一种

5、极端的情况下,乘数值为零,这时IS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尽管利率下降,收入将完全不变;在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下,乘数值是无限的,I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利率的无穷小下降将导致收入的无穷大增加。 LM曲线的斜率: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大,LM曲线就越陡;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大, LM曲线就越平滑。在极端的情况下,利率的极少下降会使人们需求的货币趋于无穷大,这时的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毫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LM曲线将是一条垂直线。,IS曲线把各种利率水平同特定的收入联系起来,所以,任何使相应于各种利率水平的收入发生变动的因素都会使IS曲线移动。在不同

6、的利率水平上增加投资、消费、出口或政府支出,这都会使IS曲线向外移动。 如果货币供给由于外生变量而增加,LM曲线向外移动,货币供给越多,利率必然越低,或者收入必须更高,以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三)IS和LM曲线的移动,四、ISLM框架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均衡的影响 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则LM曲线将向右移动。新的均衡点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相对于原有均衡点的变化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状况: 当IS曲线垂直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对收入没有影响(由于支出在利率降低时根本没有增加)。 当IS曲线呈水平状态时,利率的微小降低就会使支出增加到足以吸收全部增加的货币供给。这样,货币供给的

7、增加全部转化为收入的增加。 当LM曲线水平时,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无穷大,货币政策变得无效。,第二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 ASAD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出和价格水平决定的基本宏观经济模型。对于总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产品和货币市场均处于均衡状态。这是由IS和LM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均衡。总供给曲线AS刻画了价格水平与厂商愿意供应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反映商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组合。,价格(P) 总供给(AS) P0 E 总需求(AD) Y0 产出(Y),图15-9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LM (M/P0),LM (M/P1)

8、,产出(Y),利率(i),价格(P),产出(Y),E,E1,IS,AD,E,E1,Y0 Y1,Y0 Y1,i0,i1,P0,P0,图15-10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AD曲线的推导过程:见上图,经济的初始均衡位于(A)(B)两图的E点。均衡利率是i0,产出是Y0,对应的价格水平为P0,现在价格水平跌至P1。在图15-10(A)中,由于LM曲线移动到LM1,均衡随之移动至E1,与图15-10(A)的E1点相对应的是图15-10(B)的E1点,价格为P1,收入和产出水平为Y1。 AD曲线向下倾斜:价格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就越低,于是均衡支出和产出水平也就越低。,价格(P),AS2,AS1,B1,B2

9、,A2,A1,产出(Y),P2,P1,Y3 Y4 Y1 Y2,图15-11短期总供给曲线,二、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短期内产出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AS曲线是向上倾斜:单位产品的利润等于产品单价减去其生产成本。在短期里,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许多要素的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当总的价格水平上升时,单位产品的价格相对于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单位产品的利润就会增加,由于价格水平的提高导致短期里利润增加,企业就会增加生产,总产出供给量增加,使得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三、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分析,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P,P,(一)短期均衡,图15-12表示总产出的需求量等于其供给量的短期均衡(在短期里,生产

10、商品和劳务的许多要素的成本固定不变),即需求曲线(AD)和总供应曲线(AS)相交的点E。总产出量的均衡水平为Y*,价格的均衡水平为P*。,(二)长期均衡,当总产出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还有一些因素会使均衡点时间的推移而移动。必须记住,如果生产成本变动,总供给曲线就会位移。,自然失业率与自动校正机制:,劳动力市场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资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70%),它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劳动力的需求超过供给,工资上升。生产成本的提高,将降低每一价格水平下单位产出的利润,使总供给曲线左移。反之,亦反。 自然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那么劳动力市场就吃紧,工资就会

11、上升,总供给曲线就会左移。当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那么劳动力市场疲软,工资就会下降,总供给曲线就会右移。只有当失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时,劳动力市场上才没有使工资上升或下降的压力,总供给曲线就无需位移。 自然失业率、产出的自然率水平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在图15-13-A中,原来的均衡在点l,由于Y1高于自然率水平即Yn,失业率低于其自然率,劳动力市场过紧,工资上升,生产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移到AS2。现在均衡在点2上,产出下降到Y2。由于总产出依然高于自然率水平(Y2Yn),工资继续上升,最终使总供给曲线位移到AS3。在点3形成的均衡正好在Yn的垂直线上,因而是长期均衡。既然产出处在自然率水平,工资

12、便不再受到上升的压力,因而总供给曲线也不再有位移的倾向。,AS1,AS2,AS3,AD, Y1 Y2 Yn Y,P1,P2,P3,1,2,3,(B)YYn时的初始均衡,AS3AS2 P3 3 AS1 P2 2 P1 1 AD Yn Y2 Y1 Y (A)YYn时的初始均衡,P,图15-13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中长期均衡的调整,图(A)的曲线移动表明,经济活动不会停留在高于自然率水平的产出水平上,因为总供给曲线会左移,提高价格水平,使经济活动沿着总需求曲线向上滑动,直到在通过产出的自然率水平Yn的垂直线上的一点才会停止。既然通过Yn的垂直线是总供给曲线停止移动的唯一位置,这条垂直线便表明在任何给定

13、的价格水平上长期中产出品的供给量,我们把这称作长期总供给曲线。 图(B)中,在点1的原来均衡位置上,产出了Y1低于自然率水平。由于失业率高于其自然率,工资就会开始下降,使总供给曲线右移,一直到达AS3为止。经济活动则沿着总需求曲线向下滑动,一直到长期均衡点3,即总需求曲线AD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在Yn处为止。在这种情况下,与(A)一样,当产出又回到自然率水平时,经济便稳定下来。,自我校正机制及其时滞:,不管产出量原来在什么位置,它终究会回到自然率水平。这个特点可以这样描述:经济活动具有一个自我校正机制。 凯恩斯:“在长期中,我们都已不复存在了”。自我校正机制很慢,因为高失业的条件下工资下调是不

14、易的。政府应主动采取积极的政策使经济活动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 货币学派认为工资具有充分的弹性,工资和价格的调整过程是相当迅速的。因此,总供给曲线调整到其长期位置,经济恢复到自然产出水平和自然失业率水平也是迅速的。政府没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政策使经济恢复到自然产出水平和自然失业率水平。,第三节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影响经济运行吗?,1929年前,西方国家推崇自由经济理论: 主张政府制定游戏规则,然后由市场力量对经济进行自发调节。 古典经济学派所构建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都具有伸缩性,商品和劳动的供给与需求自动趋于相等,使两个市场都能出清,资本市场也是如此。当各个市场各

15、自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市场便同时达到均衡,总供给自动等于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既然经济具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内在调节机制,政府就无必要干预经济,因此宏观调控是多余且无效的。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唯一效应就是通货膨胀,对其他实际变量没有影响。政府财政支出完全挤出私人购买或投资,对整个经济不会产生影响。,一、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渊源:,大萧条宣告自由主义的失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政策主张是政府应积极采取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也即承认政府政策对经济活动调节的有效性。这一理论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大加推崇。西方国家将凯恩斯理论付诸实践,并将资本主义经济一度拉出了萧条的深渊。此后,凯恩斯的学说逐渐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和国家干预主义新时期的开始。,大萧条后,西方国家推崇政府干预主义:,1970s滞胀现象与自由主义的复兴:,对于普遍出现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无法提出有效对策,于是一些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主义的理论基础即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并且再次提出了政策无效的命题。 货币主义提出货币中性论、卢卡斯提出货币周期模型。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对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和解释,得出政府宏观经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