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关于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48669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关于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农业与畜牧)关于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农业与畜牧)关于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农业与畜牧)关于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农业与畜牧)关于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关于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关于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精品(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发展机制 提升发展水平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市政府研究室为深入分析我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对策,探索我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科学路子,近期我们到各县区及山东寿光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我市高效规模农业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真正从“高效”、“规模”的角度来分析则差距很大,而且制约发展的困难和矛盾非常突出,只有立足于现实条件,着眼于未来发展,有效地解决好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发展机制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一、成效非常明显,问题不容忽视高效规模农业,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

2、的最优组合,使亩均效益达到或高于2000元,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市以来,我市高效规模农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地在支农政策、经营模式、以农招商、跟进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市高效规模农业在快速发展中还存在着单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科技服务水平低、资金支持不足、经营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必须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规模农业的健康发展。(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整体实力仍然较弱近两年,各地紧紧围

3、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认真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初步实现了高效规模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高效种植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市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163.7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2亿平方尺,增长6%;花卉苗木面积达42万亩,增长10.5%;蚕桑总面积达16.8万亩,增长26.3%。二是高效养殖总量大幅增加。2007年水禽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2540万羽和1900万羽,比2006年分别增长155.8%和158.5%。其中沭阳县生态水禽饲养量达1326.3万羽,出栏887.68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87%和232%,生态鹅养殖已初步发展成为该县农村经济中的新兴产业。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

4、(大户)7780多户,畜禽平均规模养殖比重比2006年提高7.5个百分点,泗洪县青阳镇康源养殖公司的蛋鸡养殖已达到30万只的规模。全市高效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千家万户养殖向规模化饲养转变。三是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家,目前累计已达162家。桃园牧业、天立生物、鸿丰果蔬、金臣蛋业、金琪洋牧业、汇康农科苑等一批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甚至亿元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相继落户宿迁。泗洪县抓住扶持西南岗的机遇,实行高效农业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打包”和西南岗“一乡一品”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目前投资1.5亿元的南京卫岗奶业、投资4700万元的泽民禽业和投资3100万元的寿光

5、农旺达高效蔬菜等一批农业龙头项目相继落户西南岗。尽管我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生产经营总体上仍比较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集约化发展水平不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较低。一是总体规模不大。与周边地区比,我市的高效规模农业无论总体规模还是单体规模都不大,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板块。大部分种养大户的规模不大,因而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泗洪青阳镇的蔬菜种植基地发展势头很好,但仅有300多亩,具体到农户多则30亩左右,少的仅有几亩,大户不够大,带动力不够强,总体产量太小,虽然当地老百姓种植蔬菜积极性高,无奈基地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效应。而安徽和县连片蔬菜种植达30万亩,山东寿光达80万亩,

6、市场效应很强,不仅名扬全国,而且走向了世界。二是部分企业效益不高。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劳动耗费与产出成果的对比,是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基础。我市部分高效规模农业的效益不高,影响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以设施农业为例,宿城区某现代农业园投资1000多万元,每亩投资约6万元,即使管理科学、运用得当也需要8-10年才能盈亏平衡。湖滨新城的某鲜切花基地,由于技术、管理、设施难以配套等原因,很难达产达效,2007年亏损了200多万元,虽然市场好但不赚钱,即使达产达效也需1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还有一些项目,虽有一定规模,但谈不上高效。如泗洪西南岗的奶牛养殖基地,由于效益较差,原4个奶牛场倒闭了3个,仅剩的1个

7、因饲料涨价、成本增加、效益太低,2007年底不得不卖奶牛以购买饲料,否则难以为继。规模养鸡的状况与此相似,农户称由于市场变化,目前已形成“牛在哭,鸡在跳”的局面。 (二)区域特色初步彰显,但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各地围绕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加速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核心区域聚集,加快了高效农业“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进程。一是食用菌板块发展迅速。目前,“一环两带”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84亿平方尺,占全市食用菌总面积的88%以上,成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之一。二是花卉板块逐渐成熟。以颜集为核心的沭阳花木已名扬全国,湖滨新城开发区鲜切花卉种植总面积已达22万平方米,并带动

8、宿城区新增鲜切花卉种植面积3万平方米,宿迁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鲜切花基地之一。三是水禽养殖板块特色鲜明。各地因水制宜,初步形成了以沂河、淮沭河、汴河为依托的三大水禽养殖带,水禽养殖量占全市水禽养殖总量50以上。四是“亮点放大”工程典型示范作用明显。各地注重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注重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以实现典型引路、亮点放大的目的。如沭阳吴集蔬菜、刘集食用菌,泗阳王集设施蔬菜、食用菌,泗洪经济林果,宿城区古黄河现代农业园等已成为高效农业发展典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以技术、品质、品牌等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偏弱,高效规模农业的标准和

9、层次普遍偏低,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一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我市在高效农业研究开发方面尚未形成较大科研基地,无法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以蔬菜为例,全市种植蔬菜品种主要集中为辣椒、西红柿、茄子、白菜等常规品种,缺乏科技含量高的精品蔬菜,而山东寿光的蔬菜品种达1128种,注册商标达168件,经过认证的无公害食品为20个,仅国外到寿光设立的种子基地就有7个,不断地为种植农户提供精品良种。例如,辣椒种子按粒卖,每粒1元,这就是科技带来的效益。二是产品质量影响市场占有率。农副产品通过以质取胜抢占市场是快速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关键之举。与山东寿光比,我市规模农业生

10、产质量把关不够紧,对农资执法不够严,因而除少数品牌农产品外,大多数农产品品质不高。而山东寿光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像保护生命一样,投资1200万元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资200多万在乡镇街道建立20个蔬菜速测室,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千方百计保证农产品质量。三是品牌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市虽然有10个农副产品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6个农副产品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但缺乏在全国叫得响、人人皆知的农业强势品牌。2007年全省13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有16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而宿迁是空白,尚无一家真正实现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四是外向化程度不够高。外向型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出口

11、产品大多为初加工产品,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商业附加值低。虽然我市农产品自营出口增幅较快,但是总量太小,开拓国际市场乏力。全市2007年度实现农产品自营出口1504万美元,占全省比重不足1%,相当于徐州的11.8%、盐城的11.9%、连云港的5.6%。(三)涉农服务持续开展,但服务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农业经济保持动态增长的必要条件,更是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致富工程”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全市编发了18万册种、养、加等农业实用书籍,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

12、咨询和科普宣传活动,把农业科技知识及致富实用技术送到农家、田间、地头。去年,全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分别达1.05万人、8.6万人和1.1万人。同时,借助电视、广播、网络、“农兴通”手机短信和农技咨询热线等媒体,及时将先进适用技术、生产管理知识、农产品市场信息以及国家、省、市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传递到农民手中,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去年共发布各类信息4000余条,实现网上交易额近6亿元。同时,目前我市涉农服务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高效规模农业的健康发展。一是乡镇农技队伍人员较少,涉农机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发展现

13、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农技推广队伍是实施科技兴农的主力军,但实践中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沭阳县农机系统现在只有50人,每个乡镇平均仅1-2人。随着农用机械总量的迅速增加,农机部门连开展新型农机具应用培训都感到困难,根本无力下乡进行应用指导和维修。而且因乡镇工作较为繁杂,就是这几个人,还要被乡镇政府随时抽调从事计划生育、包村蹲点等各种临时工作、专项工作。泗洪县青阳镇陈集村种植了400亩大棚蔬菜,由于没有专业技术员,最后只好由镇政府以年薪4万元从安徽请来了一位技术员。而“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根据蔬菜种植规模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每个乡镇都有6到8名专职蔬菜种植农技人员。另外,我市大部分乡镇农技服务中

14、心资产被挤占或变卖,农技服务人员缺乏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也影响了机构职能的发挥。二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根本,没有专业性农业开发人才,高效农业就很难继续下去。沭阳县的食用菌面积目前已经超过1.2亿平方尺,北丁集乡的钱老板所销售的蘑菇量占到全市销售总量的70%左右,他1985年开始种蘑菇,1998建菌种厂,2007年仅菌种就销售了60余万元,并回收鲜菇。就是这样有效带动农民致富的大户,虽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但在投料配方、菌种培育、消毒抗病等方面也苦于缺乏技术服务,迫切需要技术专家的指导和服务。三是农业保险险种单一,大户扩大生产信心不足。农业是弱

15、质产业,承担着很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我市的农业保险仅限于稻、麦和能繁母猪三项,其他产业所有风险依然由生产经营者自己承担,重大自然灾害和动物疫情往往对经营者造成“灭顶之灾”。泗洪县魏营镇的西瓜产业去年遭受了重大水灾,瓜农损失惨重。由于没有西瓜保险险种,瓜农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再生产的信心和能力受到沉重打击,有的瓜农甚至已经放弃了今年的种植计划。而在山东寿光,去年已经对蔬菜大棚开展了保险业务,当年覆盖面就达到了40%,今年将实现80万亩全覆盖。同时,我市畜禽疾病防疫、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由于经费困难、人手不足,难以实现群防群治,好多农户称现有疾病检测体系很不方便,导致预防效果差,这也是影响

16、企业和大户扩大生产的重要因素。(四)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但生产组织化程度仍需提高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是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搞好产销对接,积极推进高效农业发展。一是推进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和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生产对接市场、市场拉动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宿迁丰程渡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宿豫区蔡集镇,是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改变“企业+基地”即企业花费大量精力自己搞基地的通常模式,采取“公司+协会(或经纪人)+农户”的新模式,先由公司与协会或经纪人签订原料采购合同,明确数量、质量和价格,原料收购价签订最低保护价;然后再由协会(经纪人)与农民自愿签订相应的协议。通过这种新模式,企业所需原料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保证,协会(经纪人)和农民的经济利益也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证。二是鼓励大户规模化种养。土地经营的规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