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恒压无塔供水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94208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恒压无塔供水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双恒压无塔供水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双恒压无塔供水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双恒压无塔供水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双恒压无塔供水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恒压无塔供水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恒压无塔供水系统设计.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摘要1前言11.1双恒压供水的目的和意义11.2消防、生活供水的特点11.3消防、生活供水的实现21.4论文的主要工作41.5本章小结52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理论分析62.1序言62.2工艺调节过程简介62.3变频调速调节系统62.4节能分析112.5小结143总体方案设计163.1系统总述163.2压供水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173.3压供水系统的基本构成173.4总体设计框架183.5本章小结204硬件系统设计214.1设备选择224.2外部电路设计304.3控制电路设计314.4 变频器参数设定344.5本章小结365软件系统设计375.1 泵站软件的设计分析375.2程序结构37

2、5.3程序功能实现385.4 控制程序设计405.5 本章小结416系统调试426.1变频器调试426.2 PLC的调试456.3本章小结46结论47设计总结49致谢50参考文献51附录1 程序清单附录2 电气原理图附录3 PLC外围接线图1前言传统的生活及生产供水的方法是通过建造水塔维持水压。但是,建造水塔需要花费财力,水塔还会造成水的二次污染。那么,可不可以不借助水塔来实现恒压供水呢?当然可以,但是要解决水压随用水量的大小变化的问题,通常的办法是:用水量大时,增加水泵数量或提高水泵的转动速度以保持管网中的水压不变,用水量小时又需做出相反的调节。这就是恒压供水的基本思路。交流变频器的诞生和P

3、LC的运用为水泵转速的平滑性连续调节提供了方便。1. 1双恒压供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变频调速双恒压系统,是现今社会供水的一个新兴的课题。首先,它把传统的消防、生活两套供水系统综合在一个系统中,通过特殊的方法,兼顾生活、消防各自供水的特点和差异性,既能保证正常情况下高质量生活供水,又能保证消防状态下可靠的消防水源。其次,双恒压供水系统,能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供水时段,以及各种意外的情况作出反应,保证系统管网的恒压,减少供水欠压和过压两种不合理现象。改变了传统的恒速泵,或水塔、水箱供水方式的缺点;也避免了像水塔或水箱二次污染的可能,使设备和系统平稳和可靠,同时节能显著。此外,构造这样一个控制系统

4、可减小占地面积,降低一次性投资,系统安全可靠,维修管理方便。 本论文就如何构筑这样一个系统提出了一套较完备的方案,对此方案的实际运用,做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并结合工作实际,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1. 2消防、生活供水的特点 传统的消防、生活供水方式是分别独立的两套系统,这样既不经济又不合理,而且在真正发生火灾时,系统的可靠性使人置疑,并且人为地增加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 合理选择给水系统对住宅给排水的设计尤为重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居住小区给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中明确规定:多层建筑居住小区,应采用生活消防共用的给水系统。同样,对于多层住宅建筑内的生活给水与室内消火栓给水系

5、统的共用,则有利于给水系统的技术和经济优化多层住宅建筑的生活、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目的和运行方式不同。消防用水必备但不常用,是应急使用系统,力求简单,应尽可能减少设备:生产(生活)用水是常用系统,但所需水量时大时小。如合理地采用加压供水系统,并使消防、生活供水系统有机结合,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而且能省去日常的维护费用1.3生活、消防供水的实现 给水系统由三台工频水泵和一套变频控制系统组成,工频泵组各根据负荷情况选定不同台数的水泵及电机。三台泵轮流备用。这样就避免了长期不使用水泵,发生水泵锈死的现象。 平时生活用水由一台泵组供给,工作在低压状态下,保证给水管网末端用户所需要的水压和水量

6、,同时保持消防管网的一定水压和水量。保证了水质的卫生标准和水量的稳定性。火灾时,根据消火栓的紧急按钮指令或消防指令信号启动(手动或自动)消防供水系统,三台泵启动加频工作保证消防管网消防所需要的水压和水量。但为使此供水系统安全可靠,此供水系统要求有独立的供电电源或独立的供电回路,保证泵房给水的安全可靠,以保证火灾区断电不断水,同时该系统应该用双路自动切换电源,以确保消防水泵的用电可靠安全。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用于高层建筑群和住宅小区,可节约设备投资,而且集中管理维护较为方便,既可靠又经济。此外,此供水方式和每幢楼有屋顶水箱或用气压罐给水方法比较,有许多优点。用此方式供水,随时都能保证消防管网所需要

7、的水压和水量,根据用水量大小自动调节给水量、自动增加或减少运行工作泵,节省电力,压力稳定,不会有超压或欠压运行的现象。备用泵参与运行,可避免长期不运行而锈死。在变频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工频供电继续维持供水。水泵发生故障时,故障泵退出,备用泵自动投入。不仅可以全自动运行,而且可以无人值守,方便维修管理。它还避免了原屋顶水箱里水质的二次污染,减轻了建筑负荷,节省建筑造价,保持建筑结构完美,节省使用空间等等。有利于开发建设行业统一规划,综合管理,提高经济效益。1. 3.1目前供水系统的模式 对于居住住宅楼的给水系统设计,传统的供水方式一般采用恒速泵直接供水;采用高位水箱供水;气压罐供水。1.3

8、.1恒速泵供水 此方式是一种传统的水系统供给方式,对于离心式机泵,过去常采用手动或自动调节控制阀、调节阀的开度来改变和调节流量,即用人为增减阻力的办法来实现调节。当工艺需要小流量时,调小调节阀开度机泵的能量大量损失在阀门和调节阀上,浪费了许多能量。而往复式机泵常通过备用机组、直流电机调速、旁路调节来适应工况的波动。但若备用机组频繁启停,可能会导致工况的振荡,同时也会影响设备寿命和电网电压。改变机泵的转速来调节流量是最经济的调节手段,因为转速降低后,流量成比例下降,而功耗的下降是大于该比例的。但是转速调节受驱动机的限制,采用直流电动机调速较为方便,但增加了整流装置,而且直流电动机价格昂贵。且两者

9、都有运转经济性较差、维修工作量大的缺点。恒速泵由于耗能不合理,控制方法的不足,适应性差将逐渐被淘汰。1 .3. 2高位水箱供水 采用楼顶设高位水箱供生活用水的方式,虽较为安全可靠,设备、技术等方面也较成熟。然而,在后期给水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中,此供水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屋顶水箱的材质及表面防腐物质的有机成分不同,造成水质严重的二次污染;目前对水箱内存水的消毒问题并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水箱内经常还发现有死老鼠的情况;加之屋顶高位水箱的有效容积受建筑负荷限制,一般考虑只贮存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高层建筑一旦发生为灾,靠水箱供应扑灭火灾的消防水量,是远不够的。如对于消防水泵长期不使用,

10、经常发生锈死现象,消防管网中长期存水而形成死水,对发生火灾时不利。故高层建筑的二次加压供水设施高位水箱,给人们的生活和物业管理者带来的问题急需解决。 高位水箱的供水系统,虽实际是一个压力大致恒定的系统,这个压力就是水位的高度。而管道的阻力特性却是变化的,当水的用户多时(也即打开阀门,放水的支路多时),管道的阻力就相应减少,反之则阻力增大,大大降低了生活供水质量。 虽然高位水箱供水由于运行较为经济合理、适应性强而被广泛采用,目前国内大部分高层建筑均采用此方式供水,但此方式存在着投资大、占用面积大二次污染等豁占。1.3.3气压罐供水 气压罐给水设备用于消防供水系统,在工程实践中已屡见不鲜。气压罐在

11、消防工程中的用途不外乎:一、其调节水量可满足十分钟消防初期用水量,从而替代屋顶水箱;二、作为增压设施,以弥补高位水箱设置高度之不足即满足大楼顶层消火栓处7m静水压要求;三、作为消防系统稳压用,启停稳压泵及启动消防泵并发出火警讯号用。上述三种用途有一共同点,即均需贮存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用水量。气压供水由于体积小、技术简单、不受高度限制等特点,近几年来己在高层建筑中采用,但由于此方式存在着调节量小、水泵启动频繁、对电器设备要求较高等缺点,因而使这种供水系统的发展受到限制。事实上要制造满足贮存调节水量为18, 12. 6m的气压水罐,在技术上是可以做得到的。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到建筑物内场地限制而

12、很难实现。为此广大设计人员对气压水罐只用作增压及稳压设施1. 4论文的主要工作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城镇小区供水系统(包括生活和消防)的实施和控制,采用无塔和无箱供水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其实施结果证明是可行的,具体而言,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构筑城镇小区的双恒压供水系统(设计、论证)。 系统详细构件组成(变频器、PLC、水泵、电机及电器辅助驱动器件等),及这些构件选用的理论依据。 整个系统调速过程和节能的理论分析。 系统通讯实现(包括变频器、PLC通讯的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 PLC、变频器、外围接口的连接及PLC的编程。 系统的总体调试(关键设备参数的设定,调试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和措施)。 本论文是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来实施设计的一个完整控制系统,证明是可行的,它为以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