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行业策划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4061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行业策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行业策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行业策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行业策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行业策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行业策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行业策划精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概述互联网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加速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重视并积极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与运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1997年至2009年,全国共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万亿元人民币,建成辐射全国的通信光缆网络,总长度达826.7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84万公里。到2009年底,中国基础电信企

2、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达1.36亿个,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866,367Gbps,拥有7条登陆海缆、20条陆缆,总容量超过1,600Gb。中国99.3%的乡镇和91.5%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6.0%的乡镇接通了宽带。2009年1月,中国政府开始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移动互联网正快速发展,互联网将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比1997年增长了618倍,年均增长3,19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境内网站达323万个,比1997年增长了2

3、,152倍。中国拥有IPv4地址约2.3亿个,已成为世界第二大IPv4地址拥有国。中国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3.46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中国网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以拨号上网为主,发展到以宽带和手机上网为主。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行业分析2.1市场现状分析互联网推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领域,互联网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产业边界日益交融,新型商务模式和服务经济加速兴起,衍生了新的业态。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刻影响。 互

4、联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与产业,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16年,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6.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不足1%增加到10%左右。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利用互联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工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水平迅速提高。互联网发展与运用还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工业咨询、软件服务、外包服务等工业服务业蓬勃兴起。信息技术在加快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推动减排治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型战略性产业。200

5、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互联网制造业销售规模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0,占全球互联网制造业销售总额的1/10;软件运营服务市场规模达198.4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了26%。 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型企业电子商务正在从网上信息发布、采购、销售等基础性应用向上下游企业间网上设计、制造、计划管理等全方位协同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普遍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网上零售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逐步规范。据调查,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的大型企业已超过50%,通过互联网寻找供应商的中小企业超过30%,通过互联网从

6、事营销推广的中小企业达24%,中国网络购物用户已超过1亿人。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互联网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过去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始终保持约30%的年均增长速度,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58亿元人民币,同比2008年增长39.5%,居世界前列。中国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均呈快速发展态势。持续扩张的网络文化消

7、费催生了一批新型产业,同时直接带动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截至2010年3月,中国已有各种经营模式的上市互联网企业30多家,分别在美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上市。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网络化传播,实施了一系列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全国在线数据库总量达到30多万个,初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有效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互联网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4.5万多个,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

8、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提供便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类在线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有效提高了各级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务公开水平。200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中央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相应制度,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及时作出解答。各级政府正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类媒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向公众介绍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突发事件等的处置进展。互联网在满足公众知情要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互联网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

9、要工具。据抽样调查统计,2009年,中国约有2.3亿人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各类信息,约2.4亿人经常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沟通交流,约4,600万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接受教育,约3,500万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约1,500万人通过互联网求职,约1,400万人通过互联网安排旅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密切相互间的关系。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西南地区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中国网民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救灾信息,发起救助行动,表达同情关爱,充分展示了互联网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正在成为一

10、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中国政府鼓励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便利人们工作生活的互联网应用,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的互联网应用格局,提高互联网整体发展和应用水平。中国政府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类、教育类网站发展,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支持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倡导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以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消费需求。数据显示,除基础和专业类PDA产品外,2003年中国主要数码产品市场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关税的降低和进口配额的取消,国外厂商大举进入,同时,国内新的厂商也不断加入,数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11、销售量增长的同时销售额增长却呈下降趋势。2.2市场需求分析目前国内大型综合门户众多,但是能够达到高品质的融合,并将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服务完美结合的大型平台,尚未出炉。曾有多方人士预测阿里巴巴作为国际电子商务巨头,可能会率先将B2B、B2C、C2C及信息交互完美结合的平台,但事实证明并为实现。目前的市场需要来说,确实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型综合平台的出炉,以供养3.3亿网民不出门即获得的享受和服务。2.3区域市场分析从2003年中国数码市场区域结构看,表现出从东到西逐渐下降趋势,华东、华北和华南占到市场72.8%,其它四区域共占27.2%。分析2004年需求趋势,仍将表现为东强西弱,需求变化将具体体现为

12、: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地区中低端产品需求旺盛,个人和家庭以及中低端商用用户需求为主;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需求依赖于低端用户的发展,中高端用户需求基本稳定;预计2003年华东、华北和华南占到市场66.8%,其它四区域共占33.2%。2003年中国数码相机区域市场需求趋势见下图。图表2 2003年中国数码区域市场需求趋势2003年销量预测2004销量(万台)市场份额(万台)市场份额华北243.5822.8%493.0322.7%华东242.5122.7%508.2323.4%华南238.2422.3%449.5920.7%华中87.608.2%204.169.4%东北81.197.6%188.

13、968.7%西南75.857.1%182.448.4%西北45.944.3%145.526.7%合计1068.34100%2171.94100%2.4用户结构分析数码产品主要是时尚产品,用户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和学生群体上,个人和家庭用户比重占65以上,商用用户占35。数码产品对于个人用户,主要用于娱乐,其次才用于办公、学习和工作协助。对数码商用用户,主要工作应用涉及到产品宣传、广告设计、新闻采访、桌面排版、装潢设计、现场勘察、电子照片、现场录音、文件携带等多方面,用户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电子、金融、交通、文化、商业、旅游、建筑、警察、军队及政府等部门领域。2.5市场渠道分析数码产品主要通过两

14、类渠道进行销售:(1)通过计算机产品的代理和经销渠道,即IT渠道,具体有:各地电脑城的产品销售柜台、电脑城内或电脑城以外的IT品牌专卖店。(2)通过传统销售渠道,具体有:百货商场电器专柜、数码器材专卖店、大型电器城,以及其它一些销售渠道。 2002年通过IT渠道销售的数码产品数量为728.61万台,占68.2%;传统渠道销量为339.73万台,占31.8%。预计2004年数码产品IT渠道将占66.5%,比2003年略减少;传统渠道略有增长。 2.6市场竞争分析中国数码产品市场迅速增长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2004年中国数码产品市场最大的热点,应该是国内IT厂商以价格换市场杀入数码产品领域。但国

15、际厂商并没有停滞不前,一方面通过推出丰富的中低端产品阻拦国内厂商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本地化运作,降低产品成本,在价格优势上和本土企业一争长短。整个数码行业高速的增长相对缓解了厂商间的竞争压力,但新厂商的不断加入又使市场格局凸现扑朔迷离之势。亮点产品的比肩推出和产品平均价格的急剧下降构成了2003年中国数码产品市场发展的主旋律,这点在数码相机、MP3播放机、数码摄像机、手机PDA等产品市场表现更加明显。当然,上游厂商供给力量的相对薄弱从长期看将制约部分数码产品市场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对于综合实力不占优势的厂商,这种瓶颈效用表现更加明显。预计2004年数码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2.7购买行为分析赛迪顾

16、问通过市场研究,报告认为数码产品市场购销两旺的原因主要基于:1、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环境的日益完善,使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核心的周边学习、娱乐设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2、大城市及新兴城市的大学生及中青年上班族对待生活及娱乐方式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追求时尚、休闲逐渐成为消费主流,而代表休闲时尚的数码产品成为年轻一代改变自身、追求创新的重要表现;3、数码产品在2003年价格急剧下降,而性能不断提升,功能不断丰富,刺激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4、众多厂商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营造了良好的产品使用氛围,并使数码产品及其相关配套产品越来越亲近普通消费者。2.8市场发展趋势2004年及其未来5年,主要数码产品的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其高速增长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