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矿床学5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课件复习课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939659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矿床学5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课件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级矿床学5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课件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级矿床学5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课件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级矿床学5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课件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级矿床学5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课件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矿床学5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课件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矿床学5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课件复习课程(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矿思维与成功途径,刘继顺 中南大学,1965年发现Kalamazoo斑岩铜矿发现 Escondida斑岩铜矿发现JA and Maggie Creek sites in British Columbia和 Vekol Hills in Arizona发现秘鲁Pierina 金银矿床,卖了11亿加元。发现 Dizon in the Philippines,他研究过25个国家的 斑岩铜矿,曾担任90个矿业公司顾问。AIME Robert Earll McConnell Award, the SME Daniel Jackling and Robert Dreyer Awards, 亚利桑那大学杰

2、出校友奖, the American Mining Hall of Fame Medal of Merit, The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Silver Medal, Thayer Lindsley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nd the SEG International Enchange Lectureship,J.D.Lowell(亚利桑那大学采矿工程和经济地质学士、斯坦福大学硕士,1928-) 著名矿床学家、斑岩铜矿模式奠基者、勘查学家,Mr. Lowell is a well-known geologist who

3、has consulted for approximately 110 U.S. and foreign mining and engineering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on such issues a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ine design and grade control problems. As chairman of the board and a founder of Arequipa Resources Ltd., he managed the exploration program that discover

4、ed the Pierina deposit in Peru, creating value for Arequipa shareholders by selling the discovery to Barrick Gold Corporation for over $1.1 billion (Canadian).Mr. Lowell has participated in 10 major feasibility studies, as well as managed contract exploration projects that discovered the Kalamazoo a

5、nd Casa Grande West ore bodies in the U.S. and La Escondida, Zaldivar and San Cristobal ore bodies in Chile. Mr. Lowell was also a member of the discovery teams for Vekol Hills, Arizona; JA ore body, British Columbia; Dizon and FSE-Lepanto, Philippines; and Leonor, Chile.Mr. Lowell is the recipient

6、of many awards recognizing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mining industry including the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Gold Medal award 2001; the 2000 Robert Earl McConnell Award; the 2000 Robert Dreyer Award and the Northern Miner Canadian Mining Man of the Year Award 1999. In 1998 he was aw

7、arded a doctor honoris causa degree from Univ. NM de San Marcos, Peru, and in 1994 was elected to the American Mining Hall of Fame and in February 1999,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n December 2002 Mr. Lowell was inducted into the American Mining Hall of Fame.,1953年毕业于西澳大学地质系,1957年获加里福尼亚

8、大学采矿工程硕士。1953年加盟WMC公司,1957任Chief Geologist,1968年任Exploration Manager,1978年任 Director of Exploration、Excutive Director ,1995年退休。 发现超大型Kalgoorlie 金矿床 发现超大型Kambalda 镍矿床 发现超大型Olympic Dam铜铀金矿床 获1981年度Clunies Ros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获1983年度William Smith Medal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

9、on) 获1996年度 the Ian Wark Medal (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Roy Woodall(1930- )(著名矿床学家勘查学家),成矿系统的复杂性,矿床是成矿系统的必然产物,而成矿系统是地球系统中地壳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成矿系统是极其复杂的,包括构造系统、沉积系统、岩浆系统、变质系统、流体系统和地球化学系统,从性质来说有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和生物系统。矿床的形成正是上述系统综合影响的结果。一个矿床往往不是一次成矿作用形成的,大多是多期多次形成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往往都是产在很“忙”的地方。在一个成矿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作用和地位是不

10、同的,往往是以一个子系统为主导。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要寻找 隐伏矿床、埋藏矿床 难识别矿床 高寒峡谷区与无人区内的矿床,成矿地质过程的不可模拟性,尽菅人们已经能够观察到大洋底正在发生的矿化现象,如黑烟囟和现代矿物堆积体。我们所能看到的仅限于地表和近地表的成矿作用。由于矿床的形成的演化的时间尺度太大,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和插曲,不能全息地观察成矿系统的演化过程,难于推及全过程。虽然进行了一些模拟实验,但这些模拟实验的边界条件极为简单,无法再现整个成矿过程。我们不能象数学和物理学那样用一个公式来表述成矿过程。因此,我们面对的成矿系统是一个黑箱系统,在矿床成因研

11、究方面,推测的成分多,主观成分多,矿化标志的肢解性,矿床形成后,又经历多次变形变位变质改造,成矿时留下的矿化迹象和标志往往被后期地质作用不同程度地破坏,有些变得面目全非,尤以时代久远的矿床为甚。而后期地质现象往往清晰可见,它们掩盖和肢解了矿化迹象和标志,使得矿化现象和标志变得隐晦而难以识别。,地质观察的局限性,不论地质工作如何仔细,也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不完整的资料,而且一般是地表所见到的现象,缺乏深部三维空间的地质资料,更不用说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资料了。,测试分析数据的有限性和多解性,各种化学分析、地球物理测量和实验室测试数据都是很有限的。由于测试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12、数据的多解性,致使解释起来有一定难度。,地质找矿的可行性,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物探、地面物探扫面、化探扫面和遥感解译资料,重点成矿区带和矿集区的资料更为丰富。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找矿勘查经验,成功地预测了矿床的产出,这些宝贵的经验具有借鉴价值。我们对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使得可以运用物探技术和化探技术从事找矿工作,同时对于成矿物质运移和沉淀的地球化学行为有了更新的了解,得以将矿物、岩石、构造和蚀变现象作为找矿标志。成矿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成矿理论正在走向指导找矿的道路上。隐伏矿床的勘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矿与非矿异常的区分正成为矿产勘查学家所关心

13、和研究的问题。既然矿床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地质体,那么它必然会在地表上留下一些蛛丝蚂迹,必定会显示出地质异常、物探异常、化探异常信息来。尽管这些异常信息有时比较微弱,常常受到噪音的干扰,但敏感的地质工作者仍会捕捉到。正如破案一样,不管罪犯多么狡猾多么隐蔽,遇到福尔摩斯式的警探仍会被捉住狐狸尾巴的。,我们面对的成矿系统是一个黑箱系统,目前矿床成因理论尚不完善,已经提出的矿床模式成熟度都不太高,各种矿体探测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要寻找的又是隐伏的、难识别的而大而富品质好的矿床,这个课题是极具挑战性的。但我们坚信,真理只有一个,我们不能穷及真理,但我们可以逼近真理。目前矿床成因研究程度不高,仍处于“盲

14、人摸象”的初级阶段,表现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矿床早已采尽,然而其成因却还在争论不休。矿床模式不论是经验模式(即描述性模式)还是成因模式,其成熟度都不高,根据矿床模式而建立的找矿模式的成熟度更低,找矿命中率不尽如人意,有些找矿勘查地质学者甚至怀疑理论找矿的重要性(J.D.里奇, 1983)。,由于各种找矿勘查技术都有其应用范围和缺陷,虽然提倡综合找矿者均强调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配合使用,但实际工作中常常脱节,最终造成“地质图矿点图物探异常图化探异常图遥感线环影象图”的简单相加。找矿者的素质和知识面更为重要,有些因为不认识某种岩石或矿物从而与矿床失之交臂,有些弄不清构造不知

15、道矿化如何延伸和连接从而打不开找矿的局面,有些不知道各种勘查技术的优缺点,从而对选用何种勘查技术与方法无所适从。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矿床是地质历史中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地质系统(即地质环境)的一部分,是复杂的成矿系统演化的最终结果,而成矿系统是一个“黑箱”系统,至多是一个“灰箱”系统,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输入一些信息,然后看看那些信息的输出结果是否比较符合已经收集到的地质资料。成矿系统所留下的迹象(即矿化标志)被后期地质作用不同程度地破坏,有的被破坏到面目全非的程度。如何根据成矿系统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排除成矿后地质现象的干扰,找到大而富的矿床急需一门学科来专门研究这一问题。,找矿系统工程学,

16、找矿系统工程学是研究找矿工作特点、找矿思维论、现有矿床成因理论和地物化遥资料批判性分析法、找矿模式动态建立法、找矿靶区和勘查技术优选法、找矿工作部署和运作原则、矿业技术经济以及经费筹措和管理方法的一门融矿床成因论、找矿勘探地质学、成矿预测学、现代找矿思维论、矿体探测学和经济管理学科于一体的应用学科。研究目的是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大而富的经济效益好的矿床。对于促进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的紧密结合,帮助我国矿业部门走出困境,完善矿业市场体系,提高找矿的成功率和矿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发现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找矿模式,根据全球成矿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成矿学特点,初步确定要找的矿种和主攻矿床类型及找矿地区。然后分析本区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信息资料并进行必要的野外考察,在确认有可能找到一定规模一定品位具良好开发经济效益的矿产资源时,进行勘查区块登记或办理租地手续。根据现代矿床成因论和成矿预测学、区域成矿规律和地物化遥资料研究,提出初步的找矿模式,按照勘查方案最优决策学原理,制定具体而又详尽的找矿实施方案。该找矿模式视勘查进展和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作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