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5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4060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5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冶金行业)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5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冶金行业)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5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冶金行业)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5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冶金行业)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5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5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5精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10-05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5月目 录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23.1 目的任务23.2 部署原则23.3 工作程序2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34.1 资料收集34.2 野外踏勘34.3预研究34.4 设计编写3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45.1 矿产地质调查45.2物探85.3化探105.4 自然重砂测量125.5 遥感155.6 综合研究175.7 矿产检查226质量要求247提交成果257.1 报告编写要求257.2 附图257.3 附表267.4 附件267.5 数据库

2、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26附录A 成果指标27附录B 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28附录C 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30参考性附录33II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10-03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及成果验收的依据。1.3 不同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根据工作区实际情况和下达的任务,项目设计应逐项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量。2. 引用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固体矿

3、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6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 0011201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50000)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203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3.1 目

4、的任务矿产远景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基础性、区域性找矿工作,通过大致查明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后续矿产勘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3.2 部署原则充分利用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科研成果,突出重点矿种,兼顾综合找矿,调查与科研紧密结合,重点部署在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有利地段。3.3 工作程序遵循资料收集、野外踏勘、预研究、设计编审、野外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综合研究、矿产检查(概略检查、重点检查)、野外验收、报告编审、资料汇交等程序(见工作流程图)。其中,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

5、感等野外调查手段的施工顺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每项工作完成后均应开展相应的质量检查和野外验收。设计编审野外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物 探自然重砂遥 感综合研究化 探资料收集野外踏勘 预研究矿产检查野外验收报告编审资料汇交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4.1 资料收集全面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科研等各类资料,尤其应收集典型矿床(矿点)相关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编制矿产卡片。4.2 野外踏勘设计编写前,视工作区工作程度、具体工作任务和野外工作需要,开展必要的野外踏勘,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矿产,以及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概略

6、了解,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以穿越不同类型成矿建造构造单元、代表性矿化带和自然景观区路线地质踏勘为主。工作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化)点分布较多时,还应对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以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踏勘时应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通过踏勘选择确定实测地质剖面位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4.3预研究通过对工作区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野外踏勘,按矿产预测类型处理物探、化探、遥感数据(包括地质构造推断解译和异常圈定等),研究典型矿床、分析主要成矿类型和成矿要素,综合分析各类物探和化探异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提出矿产远

7、景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落实工作内容及解决办法,确定野外重点工作区域的范围和实物工作量。同时,编制区域建造构造草图、区域矿产预测类型分布草图、区域成矿要素草图、地质工作程度图等图件,作为部署野外调查工作的依据。4.4 设计编写设计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见附录B。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矿产远景调查依据工作区以往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和具体矿产调查任务确定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自然重砂测量、遥感、综合研究、矿产检查等项工作。5.1 矿产地质调查5.1.1 目的任务矿产地质调查是矿产远景调查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旨在通过对成矿有利地段的实测调查,以及典型矿床、矿(化)点等的系统

8、调查研究,大致查明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为物探和化探异常推断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5.1.2 基本要求5.1.2.1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倡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调查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5.1.2.2在预研究工作基础上,综合分析主要矿产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工作区地形、地貌、地质和已知矿产展布特点,在成矿有利地段针对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采取实测方式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资料为主,

9、通过稀疏路线调查,了解区域地质概况。5.1.2.3 已开展过1:50000区调的地区,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1:50000区调原始资料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实测精度为1:500001:10000的矿产地质调查。未开展过1:50000区调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实测精度以1:50000比例尺为主,根据资料水平、研究基础、主要矿种等实际情况,可适当灵活掌握,但必须在设计中加以明确。5.1.2.4 矿产地质调查应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大小应与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没有相应精度的地形图时,可使用1:25000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手图。

10、5.1.2.5 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在矿产地质调查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反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特征的建造构造图,并进一步分析和解剖地质作用(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为编制反映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的各矿产预测类型相应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提供实际资料。5.1.2.6 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工作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岩石类型、分布、形态、产状、物质组成、相互接触关系等基本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演化规律。5.1.2.7 矿产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及控制因素、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等。5.1.3工作内容与要求

11、5.1.3.1 对成矿有关的沉积岩: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沉积岩层的岩石类型、物质成分、沉积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分析其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5.1.3.2 对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在已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大致查明其岩石类型、形态与规模、矿物成分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包体与脉岩的规模、产状、组分等,以及成矿有关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同化混染和分异特征、矿化特征等,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根据侵入体相互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侵入体的侵入时代和侵入

12、顺序,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及与围岩和成矿的关系、控矿特征,研究侵入体及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5.1.3.3 对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岩相)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火山岩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产状与接触关系、空间分布,以及沉积夹层、火山地层层序等特征,划分火山喷发韵律和喷发旋回,建立火山岩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分析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对与成矿作用密切的火山活动,应圈定火山机构,划分火山岩相,分析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13、。5.1.3.4对成矿有关的变质岩:在已划分的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变质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主要变质岩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大致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及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序次关系。对成矿作用密切的变质岩,应进一步研究其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划分变质相和变质带,研究变质期次、时代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5.1.3.5对成矿有关的第四纪地质体: 在已划分的时代及成因类型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其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分布范围及其赋矿等特征,研究第四纪成因类型、地貌与成

14、矿的关系。5.1.3.6 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大致查明基本构造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深入研究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特征,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5.1.3.7 区域矿产调查:包括典型矿床调查和区域矿产特征调查。典型矿床调查:根据工作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结果,选择主要矿产预测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开展实地调查。典型矿床调查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 成矿地质作用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有关的沉积、火山、侵入岩浆、变质、大型变形构造等成矿地质作用,圈定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体系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时空定位有关的沉积构造体系,侵入岩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叠加复合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等。 成矿地质特征的调查:包括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年龄、成矿期次、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 找矿标志的调查:根据资料收集和调查情况,补充采集相关样品和数据,研究分析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和自然重砂等特征。区域矿产特征调查:主要针对除典型矿床之外的其它已知矿床、矿(化)点、采矿遗迹和其它矿化线索的调查,主要了解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