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4032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1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冶金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冶金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冶金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冶金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精品(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制订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在于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二、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二)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

2、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广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广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广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十二五”规划;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百色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百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三)技术依据:省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119号文附件);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2009年);百色年鉴(2011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

3、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三、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是广西省百色市近期与中远期依法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市辖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20112020年本市行政区内的生产、在建、扩建、新建、闭坑矿山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四、规划期与规划基准年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2011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中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百色市位于广西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东与广西省衡阳市的常宁,郴州市的临武、嘉禾、桂阳相连;南与广东省清远市的连州、

4、广西省贺州市、桂林市的富川交界;西与广西省桂林市的恭城、灌阳、全州接壤;北与衡阳市的祁东,邵阳市的邵阳、新宁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最长距离245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41.43km2,占广西省总面积的10.59%。全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11044.53km2,占49.45%;丘陵3242.00km2,占14.45%;盆地3979.13km2,占17.81%;平原3191.13km2,占14.29%。二、行政区划与人口2011年百色市辖冷水滩、零陵两个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9个县及金洞、回

5、龙圩两个管理区,188个乡镇,5000多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610.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79万人,城镇化水平30%。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国家及广西省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GDP达到7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GDP达到12560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功跨越总体小康阶段,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财政年总收入达到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百色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已经在一个新的、

6、更高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更美好的未来。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矿产资源基本状况百色市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为齐全。截止2010年底,已探明的矿种有62种(亚种75种),已探明有矿产储量的矿产45种(亚种54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156种矿产的28.85%,占广西省已探明有储量83种的54.22%。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的有8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开发利用矿产16种(含亚种),矿山企业882个,其中大型矿山1个、中型3个、小型878个,矿业从业人数1

7、0.54万人。全市固体矿石产量247万吨,矿山企业总产值1275533万元,全市矿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2%。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地质灾害,矿山三废污染(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四个方面。(一)矿山地质灾害现状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详见下表1、表2:表1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状况表(按矿种)矿类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土矿产矿山地灾数/矿山总数7/355/352/171/1矿山地灾发生率(%)2014.2911.76100矿山地灾分布率(%)5023.0815.3811.54表2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状况表

8、(按行政区)县(区)灾害种类(处)影响范围(公顷)经济损失(万元)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矿坑突水零陵区-111-5.04950冷水滩区2-2.78160祁阳县10-151.65423.05东安县-211-3.76100江华县1-5-4.13200全市13372167.369933.05全市矿山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8处,影响范围32.078公顷;地面沉陷3处,沉降面积22.78公顷;地裂缝2处,影响范围0.32公顷;滑坡7处,影响范围3.638公顷;崩塌3处,影响范围0.051公顷;泥石流2处,影响范围8.5公顷;矿坑突水1起。矿山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总计为63.367公顷。综合统计,自二十世纪九十

9、年代以来,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历年来共发生地质灾害26处,直接经济损失达933.05万元(详见表2)。(二)矿山固体废物、废水、废气污染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年产废渣131.43万吨,年排放量122.79万吨;年综合利用量16.41万吨,年综合利用率12.49%,累计积存量达2926.74万吨。全市矿山废水年产出量648.94万立方米,年排放量625.24万立方米,年治理量141.7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量23.7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3.65%。(详见附表1-3)矿山企业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和废渣挥发物是破坏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根据市环保局2010年度百色市环境统计年报,当年全

10、市矿业废气排放总量达2616634万标立方米。(三)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全市矿坑年抽排地下水总量为625.24万立方米,因矿坑排水导致地下水系统遭受破坏的矿山数为62座,其中煤矿山35座,年抽排矿坑水总量为388.1万立方米;金属矿山25座,年抽排矿坑水总量为214.64万立方米;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2座,年排矿坑水总量22.5万立方米。(四)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全市矿山用地面积11341.84公顷,受损与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308.97公顷,其中农田57.97公顷、其它耕地61.22公顷、林地2021.18公顷及草地72.43公顷、其它用地96.17公顷。已治理面积164.09公顷,治

11、理率为7.1%(详见附表1-2)。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将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各区位置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见附图1与附表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全市共划分8个区,其中:能源矿山划分2个区,集中分布在冷水滩区和祁阳县。金属矿山划分7个区,较集中分布在道县、江华县和东安县。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全市共划分7个区,其中:能源矿山划分2个区,集中分布在百色市北部地区。金属矿山划分6个区,较集中分布在百色市南部地区。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全

12、市共划分2个区,主要为非金属矿山(区),分布在道县及江永县。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现状2008年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我市完成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调查了各矿种、各成因及各开采形式的矿山共587座,对本市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有了初步了解,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市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2009年以来,根据调查的587座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资料,本市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动态数据库,基本上反映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能提供管理服务的作

13、用。但数据库缺乏专人管理,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象治理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大中型国有矿山或闭坑矿山遗留的以及因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影响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内容治理工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废石场(含煤矸石)、尾矿库、塌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污染等。治理工程包括:土地复垦工程、截排水工程,支拦(挡)工程、锚固与注浆工程、护坡加固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引水工程、塌陷区基础设施修复工程、采空区及塌陷坑回填工程、地形地貌再造与环境修复等。(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据2008年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共有14座矿山诱发了地质灾害。在国家及省财政的支持下,对部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恢复治理,防止了多起矿山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加剧。同时,各县(区)、乡(镇)、村采取了地质灾害预警措施,成功预报了多起矿山地质灾害,为防灾减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矿山“三废”治理全市有矿渣、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排放场737处,年产出固体废弃物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