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方法步骤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33992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方法步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方法步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方法步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方法步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方法步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方法步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方法步骤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过程指导,一、读题目,明诗型,诗歌的题目好比一个人的着装,什么样的着装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职业,什么样的题目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诗歌,不同类型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所不同。,山居秋暝过香积寺 属于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往往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者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等等思想感情; 凉州词从军行 属于边塞军旅诗,这类诗往往表现戍边的艰辛、对战争的厌恶、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蜀相 属于怀古咏史诗,这类诗往往借古讽今,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

2、统治者的讽谏; 雨霖铃赠汪伦 属于赠友送别诗,这类诗表达亲人分别的依依不舍,好友分别的情深意重、互相勉励。,二.看注解,晓背景,注解一般是对作者的生平、当时的创作背景和诗文中的一些语词作解释说明。,看注解,一方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与诗歌风格。 如李白四处漫游,诗风豪放飘逸; 杜甫关心民生疾苦,诗风沉郁顿挫; 苏轼志向高远,诗风旷达豪迈; 柳永隐身风尘,诗风柔美婉丽等。,看注解,另一方面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具体背景,以推断诗歌的情感。 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此诗。” 这个注解让读者猜

3、测到作者被贬岭外、远离家乡的痛苦心情。,看注解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内容来整体把握,例如:不能看到“被贬”的字眼,就断定作者的心情是痛苦悲伤的。 苏轼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 此时,苏轼虽是被贬之人,但他笔下的情绪却是乐观开朗的:一个“清”字写出了景物的清新宜人,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清净无杂;一个“莫嫌”,一个“自爱”更道出了诗人的坦荡乐观。,三.赏诗句,知意情,将诗句还原成情景画面,找出诗中的意象、表达作者或作品主人公情感的词句。意象是诗歌中富有某种稳定的、特别的含

4、义的具体形象, 这些意象为我们鉴赏诗歌的思想和感情打开了门径。,如凌寒高洁的梅花,坚韧不屈的松, 高洁脱俗的菊花,正直有节的竹子, 离情别恨的杨柳,寂寞惆怅的梧桐, 夫妻情深的鸳鸯,哀怨凄恻的杜鹃, 愁肠压抑的浓云,思乡思亲的月亮, 怀乡思人的关山,羁旅愁绪的夕阳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这首诗中描写的意象有黄鸟、辛夷花、杏花和幽竹,其中主要意象是幽竹。 通过运用正面描写(“不改清阴”)、侧面衬托(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飘落)和拟人手法(“待我归”),赞美了幽竹春去不残、不随流俗的高尚节操。,四.析题干,答规范,诗歌鉴赏的题干

5、,总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是内容型。它包括主要形象、意境(画面)特征和思想情感三个方面。 答题规范: 首先确定意象,描绘诗句所再现的画面, 然后用至少两个形容词概括画面的特点, 最后表达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技巧型。它包括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两个方面。 语言风格方面,作答“局部的炼字”时,首先阐述字的含义,然后描述相关诗句的内容,最后表达作者的感情; 作答“整体的风格”时,首先确定此诗的语言风格,然后具体赏析诗句,最后上升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表现手法方面,首先考虑的是修辞手法,其次是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题干中问“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指出的手法可以是一个,也可是两个;如

6、果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指出的手法至少两个。 作答这类题目时,首先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最后还要上升到作者的感情。,综合练习,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8、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

7、然情怀。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参考答案】9、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

8、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

9、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注 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答案】(1)答题要点: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