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课件)-第四章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讲解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93140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课件)-第四章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高(课件)-第四章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高(课件)-第四章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高(课件)-第四章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高(课件)-第四章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课件)-第四章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课件)-第四章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讲解材料(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食叶害虫取食植物的叶、嫩枝、嫩梢等部位,形成孔洞、缺刻或咬断针叶,减少光合作用面积,增加水分蒸腾,严重时可使枝条或整株枯死。此外,有的种类(如刺蛾与青毒蛾)的幼虫体具毒毛,引起人体皮肤肿痒。 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有蛾类、蝶类、金龟甲、叶甲、蝗虫类及叶蜂类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1、分类地位 刺蛾俗称洋辣子、刺毛虫,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已知90余种。 重要的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为园林植物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2、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2、形态特征: (1)黄刺蛾 成虫:体长15mm,橙黄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2条斜线在翅尖汇合。 幼虫:体长1825mm,头黄褐色,体黄绿色,体背有一亚铃形褐色大斑,各节背侧有1对枝刺。 茧:结于树干、枝上,灰白色,有褐色纵宽纹。蓖麻子状。长1114mm。,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2、形态特征: (3)褐刺蛾 成虫:体长18mm,翅有2条深褐弧形线,线内各有1条浅色带。 幼虫:体长2335mm,黄绿色。背线蓝绿色,每节各有4个黑点,亚背线枝刺有红、黄色两种类型。 茧:结于根际松土层中。灰白色,卵圆形,较脆薄。长1416.5

3、mm,宽1213mm。,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2、形态特征: (4)扁刺蛾 成虫:体长16nm,头胸翅灰褐色,前翅从前缘到后缘有1条褐色线,线内有浅色宽带。 幼虫:体长2226mm,翠绿色体较扁平。背有白色线。腹部各节有向背向腹斜引1白线,各节有刺突4个。体侧各有红点1列。 茧:结于树木周围浅土层中。卵圆形,黑褐色。长14mm。,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黄刺蛾 华北1年1代,华东华南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越冬。翌年5、6月间化蛹。越冬代成虫6月上、中旬出现,6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

4、成虫羽化多在傍晚,白昼伏于叶背,夜出活动产卵。有趋光性。每雌产卵5070粒。卵期56d。老熟幼虫在树干、树枝上吐丝缠绕,随即分泌黏液造茧。羽化时破茧壳顶端小圆盖而出。第二代幼虫在8月中、下旬大量出现。其为害一般年份较第一代为轻。 黄刺蛾的天敌有上海青蜂和刺蛾广肩小蜂等,其幼虫及蛹被寄生率较高。,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2)褐边绿刺蛾 在长江以南1年23代。以幼虫在树下及附近浅土层中结茧越冬。在湖南一带以老熟幼虫在树下部枝干上结茧越冬。 翌年45月化蛹,6月成虫羽化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67月、89月。初孵幼虫有群集性,4龄后分

5、散为害。第一代幼虫部分在叶背结茧化蛹,有的在浅土层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3)褐刺蛾 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的疏松表土层或草地丛间、树叶堆和砾石缝中结茧越冬。次年5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6月上旬为羽化产卵盛期。第1代、2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具趋光性。,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4)扁刺蛾 华南、华东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

6、产卵。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至第二年4月。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幼虫开始取食卵壳和叶肉,3龄后开始啃叶形成孔洞。5龄幼虫食量大,为害重。,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 4、防治方法 (1)灭除虫茧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与部位,在土层中的茧可采用挖土除茧。也可结合保护天敌,将虫茧堆集于纱网中,让寄生蜂羽化飞出寄生。 (2)灯光诱集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药杀应掌握在幼虫23龄阶段。常用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2001500倍液。此外,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前2

7、种药剂混用或单独使用亦有很好的效果。 (4)生物防治选用Bt杀虫剂在潮湿条件下喷雾使用。在除茧时注意保护寄生蜂类天敌。,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 1、分类地位 袋蛾又名蓑蛾、避债虫等,属鳞翅目袋蛾科。常见种类有: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分布于华东、华南及华北部分地区,寄主有600余种,以阔叶林木为主,亦能取食针叶树及草木植物;茶袋蛾( Clania minuscwla Butler),又名茶窠蛾,分布及取食范围与大袋蛾相似;桉袋蛾( 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npson)分布范围

8、与前二种袋蛾相似。主要寄主植物有马尾松、杉、油茶、茶叶及山茶、桉、栗、柿、白玉兰、火力楠与金钱松等。 袋蛾类幼虫能负袋而行。取食时多把虫体前部伸出袋外,取食树叶、嫩枝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是园林植物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 2、形态特征 (1)大袋蛾 成虫:雌虫长2230mm,乳白色。雄虫长1520mm。前翅近前缘有4块透明斑,体黑褐色,具黑褐色长毛 。 幼虫:体长3237mm,头赤褐色,体黑褐色,胸背骨化程度高,具2条棕色斑纹,腹部各节有横纹 。 护

9、囊:长约60mm,灰褐色,外表常包有一至数片枯叶。护囊丝质较疏松。,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 2、形态特征 (2)茶袋蛾 成虫:雌虫长 1520mm,米黄色。雄虫长1520mm,前翅有2个长方形透明斑,体具白色长毛。 幼虫:体长2024mm,具黑色网纹,头黄褐色,胸部各节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正中的2条明显。 护囊:长约30mm,以细碎叶与丝织成,外层缀结平行排列小枝梗。,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大袋蛾 长江流域1年l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上、中旬开始化蛹,5月底至6月上

10、旬为羽化高峰期。雌成虫把卵产于护囊内的蛹壳内,每雌可产卵2000 3000余粒。卵多在白天孵化。初孵幼虫食去卵壳,从护囊排泄口外出,吐丝下垂,随风飘至枝叶上,咬取枝叶表皮并吐丝缠身做成囊袋。幼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故而树的顶部及外层受害较重。l2龄幼虫咬食叶肉,3龄后蚕食叶片,仅留叶脉,79月幼虫老熟。幼虫在护囊封口前为害最烈,78月若遇高温干旱常会严重发生。反之若此阶段雨日多,雨量大则不易成灾。因为湿度大时影响幼虫孵化,并会引发病害流行,造成幼虫大量死亡。大袋蛾幼有较强的耐饥能力,不取食可存活3周左右。,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2

11、)茶袋蛾 每年发生2代。以3、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取食活动,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至7月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 8月上旬化蛹,8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下旬孵出第2代幼虫,至11月上旬进入越冬。雌雄成虫交尾后,雌虫产卵于护囊内蛹壳中。初孵幼虫从囊口涌出后随风飘散,随即吐丝黏附各种碎屑营造护囊。初孵幼虫亦先啃食叶肉,留表皮呈星点状透明斑痕。稍大后蚕食叶片成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虫口多时可将叶片食光,还能啮食枝皮、果皮。护囊随虫体长大而增大,4龄后可咬食和长短不一的小枝并列于囊外。幼虫取食或爬行时,护囊挂在腹末随其行动。多在清晨、傍晚或阴天取食。,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

12、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 4、防治方法 (1)摘除越冬虫囊 雌成虫无翅,产卵又集中在护囊内,尤其在植株不高的绿化苗圃、花圃、茶园、果园、灌木花卉等处摘除虫囊效果更好。 (2)黑光灯诱杀 结合防治其他害虫用黑光灯诱杀雄成虫。 (3)保护天敌 幼虫阶段有多种寄生蜂,少用杀虫谱广的化学农药而改用Bt乳剂等生物类农药,此外防除护囊时,可用手捏碎,既灭除了成、幼虫,又保护了天敌。 (4)化学防治 幼虫大量发生初期,使用胃毒性强的90%敌百虫晶体12001500倍液喷雾,也可因地制宜选择其他杀虫剂,如80%敌敌畏1500倍液、5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第四章 园林植物

13、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 1、分类地位 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种类很多,国内记载1200余种,为害园林植物的有近百种。夜蛾食性杂,为害方式有食叶性、切根(茎)性及钻蛀等。此外,还可为害蕾及花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 2、形态特征 (1)斜纹夜蛾 成虫:中型蛾子,体长1416mm。头、胸及腹均为褐色。胸背有白色毛丛。前翅褐色(雄虫颜色较深),前翅基部有白线数条,内、外横线间从前缘伸向后缘有3条灰白色斜纹,雄蛾这3条灰白色斜纹不明显,为1条阔带。后翅白色半透明。 幼虫:初龄幼虫黑褐色,老熟时体长4050mm,为褐色、黑褐、暗绿或灰黄色等。

14、背线及亚背线橘黄色,中胸至第9腹节在亚背线上各有半月形或三角形两个黑斑。 卵:半球形,直径约0.5mm,表面有纵横脊纹,黄白色,近孵化时暗灰色。卵块上覆黄白色绒毛。 蛹:棕红色,腹部末端有棘1对。,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 2、形态特征 (2)银纹夜蛾 成虫:体长1517mm。头、胸及腹部灰褐色。前翅深褐色,后缘与外缘金色,中室后缘中部有一马蹄形银边褐斑,其后有一近三角形银斑,基线及内横线银色。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 幼虫:体长2535mm,黄绿色,头部小而圆,胴部逐渐变粗,背线为2条白色细线,亚背线白色,气门线黑色,第1、2对腹足退化,行走如拱状。 卵:

15、馒头形,淡黄绿色,直径0.50.8mm,具纵走的格子形斑。 蛹:长约20mm,初为绿色,后变淡褐色,近羽化时深褐色。茧丝较薄,黄白色。,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斜纹夜蛾 每年发生48代,南北不一。大部分地区以蛹,少数地区以幼虫在土中越冬,也有在杂草间越冬的。在华南地区可终年繁殖。 成虫昼伏夜出,取食花蜜为补充营养,具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成虫产卵于叶背。每雌产35块,每块150350粒。幼虫多在晚上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下表皮与叶肉,留下叶脉与上表皮。2龄末期吐丝下垂,随风转移扩散。56龄为暴食阶段。67月阴湿多雨,常暴发成

16、灾。荷花、芋、菜豆受害最重。长江流域一带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草坪受害最重。幼虫有群集迁移的习性。,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2)银纹夜蛾 每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间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多为单产。初孵时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仅留上表皮,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老熟幼虫在叶背吐丝做粉白色茧化蛹。长江流域一带幼虫为害期分别在6月、8月上旬和9月上旬。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 4、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结合冬季养护管理翻耕消灭越冬蛹或幼虫,夏季摘除卵块或群集初孵幼虫处理。珍稀花木品种也可采用人工捕捉幼虫等方法。 (2) 诱杀成虫 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蛾。 (3) 药剂防治 在幼虫初龄阶段和幼虫尚未分散时,喷50%杀螟松乳油1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