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领导力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3076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领导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程领导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程领导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程领导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程领导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领导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领导力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及课程领导力建设,交流提纲,一、每一次课改都是一次机会 二、八次课改溯源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领导力提升 四、课堂、课标、教材及其评价,引言,分享: “走出黑室”,最先的渴望是找到光亮,以弄(研究)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其次是急切找到门洞;再其次是等待家人朋友的解救;然后是危机中的摸索与尝试;最后,不是在恐惧中放弃,就是在消极中敲打全面处于“职业倦怠”教育人,就于课改恰如身居“黑室”,如果你感觉到了,还有走出黑室的机会;如果连感觉都没有,就只有倦怠“死”去,名校在课改中产生,名师、名校长在课改中涌现。作为平凡的教育人,除了课改,除了教好书育好人,没有什么可以让你扬名立万的! 例:每一次

2、课改给予学校和教师的机会,一、每一次课改都是一次机会,二、八次课改溯源,(一)1-8次课改背景及特点 (二)第八次课背景及走向 1. 第八次课改的国际、国内及开县背景简介 例:两道历史题/中国私塾/“再认识,再出发”“在路上,在向好”,分享:两道历史题,中国: “甲午战争”哪一年爆发?签订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日本:我们每百年要与中国打一仗,19世纪的“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日中战争”(“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我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我们赢,赢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输,输在什么条件上?请分析之。,2.第八次课改走向

3、,教育大改革开放考察论证规划实施精英示范“强力”推进百家争鸣修复改进(学科育德/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课堂/课标/课程 /评价)至上而下 例:烽火电话电报手机信息技术 参考开县教育2016年第一期教育与教学的相遇2016.课改风向标以及大波段理论,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领导力提升,(一)课程 所谓课程,就是师生教与学的经历、轨迹和统整建构,是一种载体式活动。课程担负着培养什么人,教学什么的重大任务。课程涵养师生。 教材不等于课程,只有教材与师生有机互动后,才上升为课程。 单纯的活动也不是课程,只有通过科学规划,主题明确、持续的活动,才能上升到课程。 关于“一切皆课程”? 课程既承载着国家教育

4、意志,也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发展特色和校长的办学倾向。 例: 敏感的“教科书”,(二)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动总称。 这儿的“领导”是一种行动力,很少有“权力”的成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指校长从学校实际出发,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要求,科学组织开发、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能力。包括校长对课程的思想、规划、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六个方面的领导能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指教师根据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开发、建构、实施、评价课程的能力,尤其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实施能力。作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课程开发与

5、设计”“课程编制与完善”“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过程参与与主动作为。 教师与课程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根本性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建构者与生成者。 课程并不是既定不变的存在,由于教师、学生的参与,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成为一个动态的、可变的存在。因此要求教师: 脑中有课程;心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课程领导力主要内容,一是学校课程规划编制与改进的实践研究 二是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三是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四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五是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 六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研究 七是课程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研究,(三)课程建设,课程

6、建设是一项基于教育规律、国家意志、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涵养师生的课程开发、建构、统整、优化实施和反思评价的系统活动。其核心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1.三级课程,国家、地方、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地方、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是国家课程落地生根的实施空间。 必须弄清楚的三个含义: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学科统整”,2.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计划”。 “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必须具备四个核心内容: 一是“学校基础分析”“在哪里” 她包括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师资水平、生源状况,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发展定位等。分

7、析要科学、要深刻,采信的基础(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要准确、要智慧。 二是“学校课程规划目标“到哪儿去”“为什么去” 主要从“基于学校基础”“基于教育规律”“基于学校发展”(成长学生、成就教师、成功学校)“基于学校特色”(学校可能暂无特色,但一定播下特色的种子),四个方面确立课程目标。,2.课程规划编制,三是“课程规划” “怎么去” 她必须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建构,提倡用“思维导图”(表格、层级图、智慧图)来呈现。一般做法是,首先根据“课程目标”给自己的课程取个响亮的名字,比如“真趣课程”“激善课程”“生活课程”;然后基于“三级课程”统整,给学校课程分类,比如“基础课程”“引桥课程”“

8、拓展课程”/“基础课程”“嵌入课程” “主题课程”等等,核心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最后是逐级“统整”细化到学科课程。 另一方面是基于课程实施的“课表”编制。 “课程规划”要抓住三个关键词“适切”“适度”“可行”,2.课程规划编制,四是“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她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力保障”“物质保障”四个方面。 让课程承载学校一切。,3.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规划编制”的论证,课程实施的过程(教与学)评价,课程承载量(与学校发展的契合度)评估,课程实施效果诊断 没有评价事难成,评价结果不运用事不长。,4.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基于课标、教材,基于师资学情,基于条件、时机,开

9、发课程资源、建构适性课程、优化教学方法途径。 建构方向:异域教材与情境资源开发运用/生活化、体验化教学与教材例证重建/设备设施局限与实验探究调整 例:乡下人家(神奇的电视机),5.课程统整,基本途径: 学科间统整,学科内建构 例:学科间如何拆围墙搭通道 刷子李单元建构/“几何图形”归类复习,6.课程开发,一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主要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而开发。 二是新课程开发。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比如:整合语文、思品、音乐、美术、体育的“人文课程”;基于校本课程开发,比如:主题式系列化活动课程;基于学校特色开发,比如:橘乡主题课程/新浦主题课程 例:书香野菜知多少综合实践课程 专题题课程

10、开发,必须基于“学校课程规划编制”,而且要经历如下课程: 根据学校课程规划编制课程开发申报学校论证立项编制开发规划化学校论证,搭台子、给条件深度开发实施评估推广运用。 我们提倡学校以主题课程开发为主,一般不主张编写“校本教材”。,四、课堂、课标、教材及其评价,(一)课程与教材 初级阶段恰似“点菜”与“套餐”的关系。 高级阶段犹如“营养餐” 与“自助餐”的关系 (二)课程与课堂 离开课程的课堂是走不远的,没有课堂的课程是没有根的。 (三)课标与教材 学课标必须结合教材,学教材必须基于课标。切忌独行其事。新教材与课标已经完美结合了。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于课标,课程涵养,课堂优化,评价多元

11、“让学”/“核心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结束语:,先天盲女,父母弃之,与姥姥相依为命。盲女五岁,姥姥不再管她,打她出门,逼她上学她恨姥姥。23那年,姥姥临终,牵手外孙:“我可以放心走了,我的外孙不再是盲人”这时孙女才知道,她的姥姥一直在她后面,跟了她十八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盲人尚且独行,教育人岂能止步不前!,谢谢您的聆听!,据说小丘也藏仙,“大波段理论”分享,一个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未来30年发展的预见。 “大波段”是一个描述中国社会发生大周期变化的概念。 未来30年,中国社会将在文化、教育上经历一场大的周期变化,产生一次重大变局,类似文艺复兴运动,它如同一股巨大浪潮碰到断崖后的转向,

12、汹涌而来,势不可挡。 在这个大波段里,中华民族将开始一轮深刻的历史反思;在这个大反思中,将产生一批世界级的、对人类发展进程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这将是一个天才涌现的时代、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中华民族开始以固有的东方智慧与世界对话。,“大波段”理论分享,“大波段”将产生和造福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代、第四代。 大波段里,我们开始深刻反思“体制化教育”的根源和局限性,并名正言顺地倡导和创建“非体制化教育”。 有幸的青少年一代,属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代、第四代。在他们出生的脐带里,已经清理了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脓血,荡涤了崇高而不真实的“犬儒文化”和真实而不崇高的“屌丝文化”的斑块。他们不再如自己的前辈那样,面对巨大的可能一夜暴富的“淘金”机会而充满癫狂、贪婪、恐惧、浮躁、抑郁,或者面对巨变而产生失态、不平衡、不知所措;他们开始平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内在,回到生命的本质。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新人类”。他们将是具有平常心的一代。 你是静等花开,还是激流勇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