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27815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修辞手法 2 表现手法 3 表达方式 4 结构技巧,表达技巧,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双关,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对比、反衬、象征、想象、化用典故、比兴、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描写角度,观景顺序:远近、高低、上下、点面,绘景感官:视、听、味、嗅,描写手法,正面:白描、渲染、细节、动静,侧面:烘托、衬托、虚实,整体安排: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层层深入 开头部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总领全诗 引出下文(铺垫下文、埋下伏笔) 中间部分: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 结尾部分: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照应,1、借景抒情 正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寓)情入景 、情景交融反-以景衬情 2、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3、借事抒情 4、借古抒情 借古讽(喻、鉴、伤)今 5、借典抒情,2018年诗歌情感复习 诗歌抒情手法,“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情,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情与景,正-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寓)情入景 、情景交融 反-以景衬情,2、情与物,托物言志,3、情与事,借古讽(喻、鉴、伤)今 、用典抒情 、 叙事抒情,直接抒情,诗歌鉴赏 之 “景”与“情”,(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句)。(2)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

3、的?(4)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5)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诗歌抒情手法 常见提问方式,诗歌抒情手法 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中作用。,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

4、日看尽长安花。,开头两句,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一如风吹云散,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三、四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抒发他心花怒放的心情。,1、借景抒情,二、间接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正- 1.借景抒情 2.寓情于景 3 .触景生情 4.情景交融 5.以景结情 反- 6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1、借景抒情,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

5、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乐景写乐情,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哀景写哀情,2、

6、寓(融)情于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3、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与借的区别在于,触往往是无意的,而借是有意的。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做家书意万重。,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情景交融:,诗句三、四两句写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5、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

7、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送十五舅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6、以景衬情 (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

8、哀情”手法 ()“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 ()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乐景写哀情,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

9、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

10、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因为几乎没有单纯叙述事件的诗,大多有景物的内容,所以与 借景抒情不好区分,所以 这里所说的借事抒情诗,就是指怀古诗。 借古抒怀:写古是为表达个人的际遇感情的。 借古伤今:写古是表达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的。 评价古事:客观对古事进行评价,不涉及今世 也不涉及自己。,三、借事抒情,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

11、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兼有借事抒情、衬托的手法),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古人、古迹、古事来讽喻当朝。,台 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四、借古抒情 借古讽(喻、鉴、伤)今,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

12、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包括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文句两种,一般侧重指前者。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 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 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五、用典抒情,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13、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

14、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 8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9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15、此何人哉?诗经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5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直接抒情,6寓情于景,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7托物言志,3触景生情,4直接抒情,8直接抒情,9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5借事抒情,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17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

16、神。 1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2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11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12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13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14托物言志,10 用典抒情,18借景抒情(乐景写征人离乡之哀/以哀景写哀),15乐景哀景写哀情,16 直接抒情,17 借史抒情,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