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教学文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92695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教学文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1精品文档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文体意识渗透语文组交流材料 李桂贞各位老师大家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大,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所以我们共同制定了这个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的研究。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价值(一)研究背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弊多多。不少教师依赖教参,不注重研读教材文本的倾向较为严重,浅阅读大行其道。阅读教学更普遍缺乏文体意识。教师忽视文本的文体特点,从而使课堂形态呈现出千课一面的简单化、模式化倾向。教师不能充分开掘不同类文体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在“教什么”“怎么教”上意识模糊、策略陈旧。目前在中小学

2、语文教学中,文体知识的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造成阅读和写作水平难以提高。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正式颁布,为在小学各学段渗透和强化文体意识提供了新的契机。其中在阅读目标与内容中,与文体意识渗透相关的表述占了很大比例,第一学段中的主要表述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的主要表述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

3、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的主要表述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些表述我们的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二)研究价值1.从理论层面说:可以进一步明晰文体和文体意识概念的内涵,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文体阅读教学理论。2.从实践层面说:(1)有利于帮助

4、教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能基于不同文体合理研制阅读教学内容。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一定的文体归属,这种文体归属决定了不同的文体呈现的面貌是不同的,鲜明地表现在语言的表达、结构的安排、功能的呈现等方面。这也决定了不同的文体,阅读教学的内容、重点和策略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学不同的文体,研制教学内容的视角是不同的,要针对文体的特点,合理研制教学内容,(2)有利于形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的实践策略体系。小学语文教学应倡导的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体,应该遵照其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以,我们的小课题立足于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的内容、途径、方

5、法和策略,有利于形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的实践策略体系,加强阅读的针对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强化学生文体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3)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不同文体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运用不同语体表情达意的能力。学生作为学习者,其阅读旅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对文体的感知、体认,伴随着文体意识的逐步习得和沉淀。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语感,由语感入手可以养成文体感,没有文体,语体就没有家园:没有语体,文体就失去根基。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界定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样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规格和模式,反映了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文体是文章读物的一

6、种属性。文体不同,文本运用的具体话语体式便有差异,涉及不同的作者,其作品的风格又各具特色。文体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它具有主体性、导向性,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人们读写实践的成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的研究:即是着眼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品质,致力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着重于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的内容、途径、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确立基本的文体意识,能针对不同文体和具体文本确定教学内容,结合年段目标要求,运用不同策略,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文体的特征

7、,能对文本特定文体语言进行品味和揣摩;学习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体会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确立初步的文体素养。“渗透”表明了文体意识培养和确立的方式应是潜移默化的,要力求随文学习,巧妙自然,不系统化、模式化。下面我就我们常见的阅读文体做简单介绍:小学阶段,常见阅读文章无外乎记叙、说明、议论等。从教材看,文章条理大多清晰,写作方法易掌握,我试着想整理归纳出常见文体的基本结构与行文思路,结合具体的文章加以对照,以帮助学生熟悉这些基本结构。这样,学生分清课文类型,熟悉每一文体的基本结构,阅读时易抓准重点。一、如何辨析文体1抓标题:通过审题来确定文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根据题意,

8、猜测文章会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安排材料。如五年级下册 郑和远航, “郑和”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 “远航 ”则交代了事件。根据叙事文章的特点,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看题思克 文章围绕“远航”,应写在远航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远航 ? 怎样远航的? 远航的意义是什么? 很快把握住了这是篇记事文章,重点在哪里。2抓两头:快速阅读文章开头及结构尾段来确定文体有些文章的开头一般交待这篇文章写什么内容,末尾揭示中心。如爱如荣莉光看标题还不能马上确定这篇文章的文体,当读了开头就能断定这不是篇状物文章,而是记叙文,读了结尾便明确了 “茉莉”实际上是写爸妈之间平淡无奇而又芳香怡人的爱。再读时,重点该抓什么就

9、有方向了。3抓问题:课后习题往往对文章内容带有提示性作用阅读课文前,快速测览课后习题,也能帮助确定文体,如只拣儿童多处行、 早读 了课后习题 “作者为何花那么多笔墨写海棠花? ” “作者为什么写梅花? ”,马上能确定文章不是写 “物”为主的,而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为下一步阅读指明了方向。二、各种文体简易阅读方法(一)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 明、记 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

10、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 结果 。2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3理解衬托的表现手法。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做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 “以宾衬主”的写作手法运用的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是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4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四辩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二) 说明文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

11、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 了解,给人以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实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阅读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 神奇的克隆火星一一地球的孪生兄弟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 “ 方法”做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 统筹方法,小学课本 中不太常见 。3掌握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当学生对文体做到心中有数,拿到一篇文章能够很好的辨析文体,能够基本掌握一般文体的阅读常识和方法,我想读书的质量和速度都会有一个很大层次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乐意看到的。文体应该也完全可能渗透到每节语文课堂上,让文体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养成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