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知识讲解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92629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知识讲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精品文档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没有很好的预习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语文教学 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使学生知道学习目的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自己不会的地方有哪些,从而可以在课堂上有准备、有针对地听课,

2、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可以说预习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良好的预习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延伸、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提高他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预习已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预习流于形式,预习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为了迫不得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老师对预习缺乏指导和评价或预习作业操作性不强导致预习活动形同虚设。预习很多时候就是教师提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读、动一动,不提

3、要求学生就不知道预习什么,缺乏目标,更不会预习的方法。预习过程结束,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痕迹。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不能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反而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那么应该怎样改变现状,做到有效预习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看法: 一、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预习旨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和表现自我等。 (一)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要自己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

4、走向社会后,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二)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的效率 听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的新,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作出新的推论。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上课时,如果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老师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是怎么解决问题的。预习中自己认为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听课时也会发现老师和自己想的并不一致,问题在哪里?这会引起更进一

5、步的思索。这种比较与思索,无疑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水平。 (三)预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有人认为,只有复习才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我认为,预习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首先,因为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其次,因为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再次,因为预习中理解错误之处,听课中得到了纠正,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较之只有正面的认识,印象也会深刻得多。 二、语文预习的方法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就把课文看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想,这仅仅是预习的一个步骤,但还不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

6、预习呢?怎样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1.阅读 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2.查阅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

7、的句子。 3.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4.做笔记 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

8、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还可以在本子上设新词栏等等。 总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今后更应注重对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建立个人档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参考文献: 1颜廷安.走出小?W语文预习的误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4):22-24.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